鄰韻

必須指出,鄰韻是因為韻音相近而為鄰韻,並非是排列相鄰而為鄰韻。 必須指出,鄰韻是因為韻音相近而為鄰韻,並非是排列相鄰而為鄰韻。 但其排列相鄰,卻是因為韻音相近的關係。

鄰韻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個術語。著名學者王力認為:所謂鄰韻,即指韻音相近者。因其於韻書排列上相鄰,故名為“鄰韻”。必須指出,鄰韻是因為韻音相近而為鄰韻,並非是排列相鄰而為鄰韻。但其排列相鄰,卻是因為韻音相近的關係。
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中關於鄰韻的觀點如下:所謂鄰韻,即指韻音相近者。因其於韻書排列上相鄰,故名為“鄰韻”。必須指出,鄰韻是因為韻音相近而為鄰韻,並非是排列相鄰而為鄰韻。但其排列相鄰,卻是因為韻音相近的關係。
江陽互為鄰韻,位置排列上卻相差甚遠。這是由於語音變化的緣故。我們可以從東冬二韻與江韻中有些字音是相通的這一點上推測出其原來的讀音應該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鏦、淙、跫、等字既為冬韻又為江韻,玒、韸、悾等既為東韻又為江韻,虹字既為東韻又為絳韻(即江韻的去聲部)。
十三元的情況比較複雜,這是由於平水韻對韻部歸併不合理造成的。元韻在唐宋韻部里分屬三個韻部:元韻、魂韻和痕韻。元韻可與寒刪通而魂痕可與真文通。所以有元半為真文的鄰韻,而元半為寒刪先的鄰韻之說,徒令紛紜淆亂。戈載對此深為不滿,其所著之《詞林正韻》即以《韻》韻目為本。
所謂“鄰韻”,除“江”與“陽”,“佳”與“麻”,“蒸”與“侵”為罕見的特例以外,大約總依詩韻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韻認為鄰韻。所謂“相近”,不因上平聲和下平聲的界限而有所間隔。
標準的格律詩,一般都是一首詩只能押一個韻,這種嚴格要求有時會給詩的創作帶來不便,於是唐朝中期以後出現了一點鬆綁的現象,引入了“鄰韻”概念,即分屬不同韻部的字,如果讀音近似,就稱為“鄰韻”,如“聲”和“音”,就是互為鄰韻。這一時期出現了“轤盧格”和“進退格”(含“葫蘆格”)兩種用韻方式,不過未被正格接納,將其稱為“變體”,套用並不普遍。
到了宋代,出現了“襯韻”(又稱“探頭韻”、“借韻”、“孤雁出群”),即律詩第一句若用韻,就用鄰韻,以襯托後面的本韻。這種使用鄰韻的方式僅限於第一句,被大多數詩人接受並風行一時,成為了一種正格。
到了近代,魯迅毛澤東郭沫若等前輩將鄰韻的使用進一步擴大到全詩各句,也就是說鄰韻不再限於首句了。國學大師王力先生在他1977年出版的名著《詩詞格律》一書中也對這種廣泛使用鄰韻的方式給予了認可。上海某出版社還出版了關於鄰韻通押的工具書。
王力教授在《漢語詩律學》中說:"近體詩用韻甚嚴,無論絕句、律詩、排律,必須一韻到底,而且不許通韻。"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詩詞格律》中,則說:"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就不必拘泥於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可見這位研究詩詞曲格律的著名專家,也是贊成合理解放詩韻的。其實,鄰韻通押在前人詩中也並非難找,在清人袁枚《隨園詩話》中,就指出劉長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隱等作品中鄰韻通押的韻腳,並"唐人不以為嫌也"。竊以為作詩講究一韻到底,還是受了歷代官方科考的影響。
當然,也有很多抱殘守缺的詩人反對鄰韻通押,這些人甚至也反對使用新韻,但歷史是前進的,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有所創新,以使古老的藝術在今天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若一味食古不化,原地踏步,最終只會自絕於現實,走入創作的死胡同,這對舊體詩的發展是極為有害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