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以來文物工作者對城址進行了勘察和發掘。城址為不規則長方形,城垣用黃土夯築而成,最高處16米,殘高10米左右,基寬40~60米。城牆下部為春秋夯層,上部為戰國夯層。城址東西長約5000米,南北寬約4500米,周長1.9萬米。中部有一道南北隔牆,把城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
西城北牆長約2400米,東牆長約4300米(大部分牆基埋於地下),南牆和西牆有一部分牆基未找到。東城北牆長約1800米,東牆長5100米,南牆長約2900米。西城內西北部有一小城,為宮城,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20米,為鄭韓兩國的宮殿區。宮城西北部發掘出一座長方豎井形地下室,南北長8.9米,東西寬2.9米,上部四周有柱洞。室東南角有台階走道可下入室內。室內並列有5眼井,深2米,用陶井圈築成。室內和井中出土有牛、羊、豬、雞等殘骨和陶器。鄭韓故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在城內發現兩處氏族墓地。一處位於西城內東南部,1923年曾出土各種銅、玉器700多件;另一處位於東城內西南部,面積16萬平方米,已發現墓葬300餘座。鑄銅遺址在東城內東部,面積約10萬平方米。出土有熔銅爐、鼓風管和陶范等。鑄鐵遺址在東城內西南部,面積約4萬平方米。出土有戰國時期的熔鐵爐、烘范和大量陶范等生產工具,可知戰國時期韓國已大量生產和使用鐵制工具、兵器。制骨遺址在城內偏北部,面積約7000平方米。出土有春秋戰國時的骨料、加工鹿角、骨簪、骨錐等成品和半成品。鄭國在此傳23世,歷時391年,於公元前357年被韓國所滅。韓侯把國都從陽翟遷到這裡,傳8世,歷時145年,秦始皇十七年(230)被秦所滅。鄭韓故城跨越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個歷史階段,是中國古代著名都城,鄭韓故城現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
長城[中國古代軍事工程]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建築方法 建築結構 長度 -
長城[中國古代第一軍事工程]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建築方法 建築結構 長度 -
魏長城遺址
魏長城遺址位於 陝西省華陰市、大荔縣、韓城市境內。 魏長城,南起華山朝元洞西,依地勢蜿蜒北上,經大荔、澄城、合陽等縣,止於韓城市南面黃河西岸城南村,是戰...
最新結論 築城原因 遺址狀況 -
齊長城
齊長城(The Great Wall of Qi)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歷時170多年築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現存有準確遺...
簡介 建置緣起 建築年代 結構規模 歷史作用 -
遺址
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蹟,屬於考古學概念。遺址的...
簡介 詞語 舉例 分類 -
大遺址
大遺址是我們的祖先以大量人力營造、並長期從事各種活動的遺存,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傑出的創造力,綜合併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是構成中華5...
大遺址概述 保護與規劃 重要遺址 -
古遺址
古遺址Ancient Sites,古代人類各種活動留下的遺蹟。既包括人類為不同用途所建設的建築群體,以及範圍更大的村寨、 城堡、 烽燧等各類建築殘跡;也...
石器地點 聚落遺址 石器遺址 都邑遺址 都城遺址 -
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
2016年11月,國家文物局印發了《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根據《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分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主要指...
通知原文 省區分布 -
魏長城
魏長城起源於陝西華山北麓,南起華陰市華山玉泉院澗西的朝元洞,依地附勢蜿蜒北上,經大荔、澄城、合陽直到韓城的黃河邊沿,北止於韓城市南面黃河西岸城南村 ,全...
基本簡介 築城原因 遺址狀況 文化價值 保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