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年輕時在村里生產隊艱苦勞作,往返於鄰里村間,改革開放後率先在村里辦起了煉油廠,並有了資本的原始積累,52歲時外出深圳打工,從組建工程隊到成立大型建築公司,他一步一個腳印,事業篷勃發展。
在金堡中學辦公樓的一角,陳設著鄭開德昔年“烈日下、風雨里、五更出、月下返、販糖油、賣豆糧”踩過的載重紅棉腳踏車。上面懸掛著他親筆題寫“志當高遠”的橫匾。當年鄭開德先生並不曾想過出人頭地,而是扎紮實實地埋頭苦幹。80年代初期,改革的風剛吹過神州大地,給潮陽這個沿海小縣城帶來了少許復甦的氣息,農民還是農民,莊稼還是莊稼,這微小的變化並沒有造成人們太多的思考,地里的人還在勞作。城區一個個工廠悄然聳立,而村裡的年輕人也慢慢改變了想法,不是世代耕作,而有了外出打工的念頭。鄭開德當時已不算年輕,外出打工或許不太現實,但他沒有放棄這難得的機會,率先在村里辦起了工廠,他的煉油廠是當時乃至現在村里鎮上為數不多的小企業。沒想到,這便成為了他創業和成功的起點。90年代初期,村里第一批外出的年輕人闖出了一片天地,很多人在外承包工程,這也是金浦鎮的特色,至到今天有錢人也大都是包工頭。鄭開德認為此時在仍在村里便很難實現更好的超越,本著潮汕人愛拼才會贏的念頭,毅然決定外出打工,這年他已50歲出頭。1992年,已經52歲的鄭開德離開家鄉去闖天下,他曾去過惠州等地,最終選擇深圳作為落腳點。剛開始承包一些小工程,而本人也沒有工程管理經驗,但他非常能吃苦,通過虛心學習,兢兢業業,不辭勞苦,有時親力親為,逐漸變得專業起來。他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老人家待人誠懇,善於交際,會學問不如會做事,會做事不如會做人,他為人處世的原則,使得眾多親朋故舊紛紛伸出援手,無形中為他鋪設了成功的坦途。初跑業務時他還不會說國語,但他依然堅持不已,十餘年間,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奇蹟般地在深圳建築業闖出名堂,資產與日俱增,超越了許多比他年輕的工程承包人。在今天,他任副董事長的深圳泛華建築有限公司,擁有員工4000多人,其中80%左右的人來自他的家鄉金浦。
創立金堡中學
成功後的鄭開德,想到的不是怎么消費如何享福,而是簡衣粗食,勤儉樸素,積極投身故鄉的公益事業。近年來,他辦老人院、支援貧苦家庭、奔走於鄉道建設,這些都為他贏得了不少美名。而其中最突出的,當數他創立金堡中學,實現了金浦鎮的高中級學校從無到有的轉變。蘊藏著豐厚民資民力的潮陽前些年爆出一大新聞:在有“建築之鄉”之稱的潮陽金浦街道,一所總投資逾2千萬元的高標準中學由當地籍企業家獨力捐建,目前主體建築群接近完工,今年秋季即將投入使用。承擔學校施工任務包括無償提供巨額捐建資金的,是鄭開德———一位金浦籍在深圳從事工程建設的建築“頭家”。
知情人告訴我們,在有數百支建築隊伍轉戰大江南北、在國內建築行業小有名氣的金浦,鄭開德並非身家最巨,但他為辦好這樁興學義舉,傾其心血,事跡可謂空前轟動。但更重要的還在於,捐資者很有“故事”。機關食堂一頓便宴“價值”千萬 “潮陽人在外創業、事業有成者成千上萬,他們爽直正派,而且對家鄉歸屬感很強,關心、支持家鄉建設不遺餘力。”為把潮陽人經濟變為潮陽經濟,潮陽區今年以來積極走出去,與在外鄉親聯絡鄉情,引導他們回鄉投資興業、捐助公益事業。區委書記王揚澤新近去了廣州、深圳、北京等地,談起與潮陽老闆們的廣泛接觸他深有感慨。他說,鄭開德就是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 據了解,鄭開德先生50餘歲時才離開金浦出外創業,對家鄉子弟的就學難、升學難狀況早已憂心。聽說為家鄉捐資辦學,他最初慨然應允出資500萬元。過了不久,赴深公幹的潮陽區區長林平拜訪了他,雙方當面一番傾心懇談,他又爽快地承諾把投資增加到1100萬元。 2003年8月底,潮陽區委書記王揚澤得知鄭先生回家,專門會晤了鄭先生並在區機關食堂請他吃飯。席間,區領導感謝他決定捐資辦校是為家鄉辦了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並誠懇地表示,潮陽決不讓為家鄉做好事的熱心人士失望,現在捐資人在家鄉興辦公益事業,政府鼓勵他們自己出資,自己建設,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實處。政府部門做的一件事,就是全力以赴協調服務,當後勤保障。一席話深深感動了鄭先生,他當即豪氣乾雲地表示:“只要政府在教育規劃、師資力量等軟體投入上有決心,我願意出錢來蓋硬體最好的學校。一千萬捐資,我再出一倍!” 機關食堂一頓便宴“價值”千萬元,這段佳話一時間在當地傳為美談。而鄭先生非但一諾千金,而且雷厲風行。隨即他就從深圳帶來兩、三百人自己的施工隊伍,風風火火地建起學校來了。 金浦在潮陽區街道中經濟狀況一般,教育發展欠帳也較多。當地政府有關部門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帳:街道共有人口8.1萬,轄內原有國小3所,而中學僅1所,初高中學位緊缺狀況嚴重。去年金浦共有國小、國中畢業生1700多人,而能夠繼續升學的只有1200人。 說起這所中學建成給金浦帶來的益處,街道黨委書記莊儒忠形象地說:“我心裡放下了一塊大石頭!”他說,不僅當地初高中學位短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三五年內確保無憂,而且金浦街道多了一塊全區響噹噹的教育樣板。“要發展,提高人的素質是當務之急。你想,原先五六百號青少年因無法升學而無所事事,整天在社會上閒蕩,不僅帶來就業壓力,還誘發治安等社會問題,現在他們能繼續走進課堂,幾年後不說成才,單是素質就會有大的提高,這不值得高興嗎?鄭先生大手筆捐資辦學,對家鄉的確是功德無量。”
淡泊名利
街道領導告訴我們,有些人或會要求政府補償、提供便利,或在一些方面給予照顧云云,而鄭先生連一句話都沒有,令人感動;在學校的命名上,大家曾經考慮用鄭先生的名字,這件事本無可厚非,而且“開德”用於校名也很貼切,然而,鄭開德堅決地拒絕。他說:“我只是做一樁好事,不希望留名。”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建在鄭開德的祖居地三堡居委,有人建議叫“三堡中學”,他也不同意。他說:“這是大家的學校,不要讓三堡的子弟今後產生狹隘的優越感,說這是我們居委某某人蓋的,是三堡人的學校。”最後,大家尊重了鄭先生的意見,將中學定名為“金堡”。 高等級學校輪廓已現 行至廣汕公路金浦三堡居委路段以南,遠遠就看見八棟色彩統一和諧的建築組團成群,氣勢恢弘。在金堡中學施工現場,數百工人正在日夜緊張工作。工程辦公室里,我們注意到牆上一溜張掛著“優質工程六項標準”和各工種工作責任規範。鄭開德先生委派的現場施工負責人鄭創雄先生笑對記者說:“公司有非常嚴格的質量規範和管理要求,而且,我們都是家鄉的‘子弟兵’,在金浦建學校,我們不會辜負鄭先生的一份善心。” 據他介紹,鄭先生對金堡中學從選址設計開始到開工建設都一直親抓緊跟,用心良苦。雖然2千萬的工程對泛華來說是“小兒科”,但所有工人他都從公司的班組中擇優選派;建築機械和設備都由深圳運來,而且除砂石、紅磚就地取材外,其餘全部物料和建築材料均由深圳公司發貨或自廠家採購直接運來,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確保優質用材,保證工程質量不出差池。鄭創雄說,除了平時電話聯繫詢問工程進展情況外,鄭先生還經常會下現場,工程存在具體問題、需要協調解決時他來得更勤。街道幹部說,好幾次聽說鄭先生從深圳過來,一了解他在去工地後就又匆匆回去了,跟他打個照面都難。 整個金堡中學占地78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按省一級學校標準、由知名的五洲工程設計研究院精心設計,鄭先生僅設計費一項就付出了30多萬元。校園內的主體建築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辦公樓、宿舍樓等,現都已主體完工,中心場地即將鋪設400米塑膠跑道。按照設計今後還將續建禮堂。 日漸成形的新校園吸引了附近居民甚至不少外區人士前來參觀,令工人們感到格外自豪。據介紹,這裡的教工宿舍分成教工宿舍樓和高職樓,連普通教師宿舍都設計成一人一房配衛生間,教學、生活條件非常優越。校園內預埋了光纖,能夠滿足多媒體教學的需要,“2500多個學生每人一桌一椅,每間教室都設計有20多條光管,上課時開起來,你看,多亮堂!”現場施工人員欣喜地向記者介紹,臉上眉飛色舞。 捐建事跡激起連鎖反應 記者從金浦街道有關部門了解到,鄭開德先生從1995年起就陸續在金浦捐款資助以及捐建各種公益事業。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個特別好說話的人,金浦的各項工作,只要能為居民排憂解難帶來實惠,找到他他一定會予以支持,有時候他還會不請自至,主動跑來詢問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該出錢、出力時毫無二話。他也有一個好的家風,金堡中學建設所需2千萬元資金不是個小數目,有時資金調度上遇到困難,為免延誤工期,鄭先生就向他在深圳主持公司日常事務的大兒子“求援”,每次兒子都是鼎力支持,使款物及時到位。
他還是一位書法家
在潮陽區,當人們提起鄭開德時,都知道他熱心公益事業,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然而,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位66歲的企業家,忙裡偷閒,潛心書法藝術,在年過花甲之後,書藝水平又更上一層樓。
獲獎情況
南粵慈善家
為大力倡導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進一步推動我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建設和諧廣東,省民政廳決定表彰一批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以及支持文化藝術、環境保護等慈善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機構。通過有關機構和社會各界推薦,廣東省南粵慈善獎評審委員會評審,並經公示,決定對120名個人和組織分別授予鄭開德等“南粵慈善家”、“南粵慈善之星”、“南粵慈善獎”稱號。 廣東省民政廳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
2014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儀式在廣州隆重舉行。廣東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馬興瑞出席並講話,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業斌,副省長鄧海光,省政協副主席陳蔚文出席活動。
徐少華宣讀了《廣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於2013年度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和廣東扶貧濟困優秀團隊(項目)獲得者的通報》。“汕頭市榮譽市民”、旅港潮商汕頭市潮陽籍鄉親鄭開德先生榮獲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
廣東扶貧濟困紅棉杯每年6月30日頒發,授予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中,為扶貧濟困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具有引領示範作用,遵紀守法,社會形象良好的捐贈者。對在上年6月1日至當年5月31日,一年內向全省各地慈善會、扶貧基金會、紅十字會捐贈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專項款物實際到賬達1000萬元以上的,授予金杯。今年,全省僅有3人獲此殊榮。
在過去的一年裡,鄭開德先生捐贈的項目主要有:
一、2013年6月捐資3000萬元新建汕頭市潮陽區金堡中學學生宿舍樓。
二、2013年8月向汕頭市潮陽慈善總會捐善款100萬元。
三、2013年9月為汕頭市潮陽區34所中、國小送書下鄉,每所學校送書4000冊至6000冊,總值200萬元。
四、2013年9月向廣東省慈光慈善基金會捐善款30萬元。
五、2014年1月捐資100萬元支持深汕高速公路海門互通至國道324連線線部分路段的路燈照明工程建設。
六、2014年3月捐資70萬元修建汕頭市潮陽區金浦街道三堡社區寨前路。
七、2014年6月向汕頭市潮陽慈善總會捐善款100萬元,定向用於幫助海門城關居委解決特困戶住房困難問題,推進舊城區改造任務順利完成。
慈善是一個城市的愛心、一方民眾的品格,熱心慈善是海內外潮人共同的價值追求。鄭開德先生長期熱心參與社會慈善事業,致力推動家鄉教育和福利事業的發展,貢獻卓越。他大寫了潮商精神,詮釋了赤子定義。鄭開德先生獲此殊榮,乃實至名歸,誠四海潮人之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