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鄭資約(1901— 1981)字勵儉,衡水縣鄭家河沿村人,系著名教育家鄭際唐之子。大學畢業後,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地埋研究所深造。獲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入威斯康新大學研究所,歸國後,先後在北平及東北大學執教。歷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及國內外大學地理系主任及教授。
鄭資約接收南海諸島
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依照「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的內容,遣派內政部及廣東省接收專員,隨同四艘軍艦,前往接收被日軍侵占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國民黨海軍上校林遵(林則徐的侄孫),受令為南沙艦隊指揮官,其職責在護駕接收人員團隊平安抵達太平島,完成接收工作。實際接收工作的主要人物包括國民政府內政部及廣東省政府的接收專門委員。
1946年12月,鄭資約被委任為內政部接收南沙群島專員,隨同接收艦隊開赴南沙群島,完成了南海諸島的實地測量工作。隨後,內政部方域司印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完成了南海諸島最新命名,使西沙、南沙群島主權範圍具體化,成為近代以來中國宣誓、確認南海主權的關鍵環節。此次展覽收藏的珍貴文獻資料包括內政部方域司制的曬圖、鄭資約教授自繪的南海諸島圖原稿、西沙群島全圖、鄭和群礁等。這些文獻資料以其原始性與記錄性,具有無可辯駁的客觀性與可靠性,是修補南海問題證據鏈中薄弱問題的關鍵,意義重大,彌足珍貴。
1946年12月9日,我國接收團隊駛往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黃嶼,將其改名“太平島”,在島上豎立國疆石碑。在太平島西端國疆石碑旁,舉行了升旗典禮儀式,太平艦在海面鳴炮,慶祝國土收復,並拍照留念。中央接收專員鄭資約測量繪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
1947年,鄭資約在其《南海諸島地理志略》一書中對此曾有精闢論述,“某地原野肥美,田連阡陌,經濟的價值誠高矣,然未必具有地位的重要。反之,荒山小島其物產無足言也,然其地位之重要,往往一國之安危,一戰之勝敗系之。”鄭資約在國民政府接收南海諸島之時,告誡國人“應趁機繼續建議,力求發展,一以興本國利源,一以免外人覬覦也。” 素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的南中國海則被賦予了中國能源未來的希望之地——被列為國家十大油氣戰略選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