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汝驪

鄭汝驪(1917,3,3---1984,5,3)1917年農曆3月3日生於河南省羅山縣。1955年9月,38歲的鄭汝驪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大學化學系進修,導師為著名化學家、蘇聯科學學院院士斯比岑(Spitsin)教授。

鄭汝驪,(1917-1984),1917年農曆3月3日生於河南省羅山縣。
他先後在保定念國小,在瀋陽念私塾和國小(瀋陽第五國小),在齊齊哈爾念國中(黑龍江省立一中),在戰亂中念完國小和國中,總共才用了五年時間。1930年在齊齊哈爾省立一中國中畢業時,年僅13歲。
1933年,鄭汝驪進入北平北方中學讀高中。1936年秋,考入燕京大學。當時抗日救亡的空氣高漲,民先組織就是那年秋後建立的。鄭汝驪雖然未加入民先,但他同情和支持民先的救亡行動,他的摯友亓象岑(解放後曾任濟南市委書記等職)等就是民先的骨幹分子。第二年“七七”事變爆發。鄭汝驪通過同房間的何友恂認識了剛從輔仁轉來的姚克蔭(姚周杰),他是當時燕京大學搞抗日救亡活動最活躍的人物之一(姚依林的堂弟)。姚克蔭樸素瀟灑,態度明朗,思想進步,是當時鄭汝驪最佩服,也是思想上給他幫助最大的一個同學。鄭汝驪曾協助他收過一些捐款,支援京西遊擊隊。
1938年夏,平津一帶的學生大批南下。當時陸路已不通,只能走水路,即由天津乘船至香港或廣州轉內地,或換船經越南入雲南。走後一條路的須到法國大使館辦過境簽證。燕京南下同學大多是想到昆明轉學西南聯大。鄭汝驪於七月中旬乘船離開天津,同船的有張滂、丁則民、楊清等燕京同學十餘人。在香港等船十多天,8月底才到達昆明。11月初,鄭汝驪轉入西南聯大。
1940年夏,鄭汝驪在西南聯大畢業。他先是到離昆明不遠的彌勒簡易師範任理化教員半年,後又來到位於中緬邊境的騰衝和順鄉益群中學任理化教員兼教導主任及女子師範教務主任。
1942年,到重慶大學做物理化學課的助教及分析化學課助教。
1944年秋,他又去中央工業專科學校兼課,被聘為講師兼做化學館館長。
1950年初,即被任命為長春東北大學(即後來的東北師範大學)化學系第一副系主任(當時無系主任),主持化學系工作。
1955年9月,38歲的鄭汝驪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大學化學系進修,導師為著名化學家、蘇聯科學學院院士斯比岑(Spitsin)教授。
他在莫斯科大學三年,科研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創立了一種新方法——同多酸的電解酸化法,採用這個方法制出了純淨的偏鎢酸晶體,解決了這一學科的一大難題。他開闢的關於雜多酸的研究方向40年來一直被他所在的東北師大化學系無機化學教研室所堅持,並終於在今天取得了一系列為國內外矚目的重要成果。
1984年5月3日,他在發病被送進吉林省醫院的當晚去世。
鄭汝驪對多酸化學研究的重要貢獻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用電解酸化法製備偏鎢酸晶體與晶體結構的研究以外,還有關於由偏鎢酸直接製備雜多酸等。多酸化學界一直認為雜多鎢酸鹽不能由偏鎢酸溶液直接製備。鄭汝驪等通過大量的實驗充分證明,幾乎所有元素包括矽、硼、鍺、磷、砷、硒、銻及大部分過渡金屬和稀土元素都可以和偏鎢酸直接合成雜多酸。這種方法製得的雜多酸不含鈉離子,純度極高。這樣就提出一種快速、簡便的製備雜多酸的方法,將同多酸與雜多酸聯繫起來,意義重大。鎢硼酸是在抗病毒和作催化劑方面有重要用途的雜多酸,但傳統的製備方法——Copaux法使用的硼酸極大過量,煮沸時間過長,耗能大,得到的僅是兩種鎢硼酸的混合物,產率低。鄭汝驪等首次採用電解酸化法製備鎢硼酸,可製得純淨的四方或六方鎢硼酸,且原料比Copaux法節省83%,而產品的鈉含量僅是Copaux法的6%。他們的研究集體後來在混配型、雙系列不飽和型、有機金屬型、電荷轉移雜多化合物、雜多藍、異構體、三取代等雜多化合物的製備等方面又有重要進展,合成未見文獻報導的新型雜多化合物近400種,單晶20個。此外,在多酸化合物的功能特性(光、電、磁、催化)研究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在多酸的藥物化學方法(包括抗愛滋病、抗腫瘤、抗病毒等)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