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都市區

建設鄭州都市區,大力推進都市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建設鄭州都市區,要大力推進都市區現代農業建設。 建設鄭州都市區,大力推進都市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百科名片

大鄭州都市區的範圍包括鄭州市區、周邊縣市區、鄉鎮等,總面積約1700平方公里。建設鄭州都市區,就是以交通為紐帶,以產業為橋樑,按照組團發展、產城融合、複合型和生態型的發展路徑,將鄭州周邊的縣(市)、鄉(鎮)統一納入中心城區,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區的標準,著眼於建設千萬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進行規劃和建設。同時,左右逢源,上下銜接,呼應周邊城市發展,著力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打造鄭州都市區的優勢和意義

六大優勢:

1、區域地位突出
2、交通條件優越
3、文化底蘊深厚
4、 資源稟賦優良
5、經濟基礎較好
6、人力資源優勢

戰略意義:

加快大鄭州都市區建設,是發揮鄭州龍頭和核心作用,促進中原經濟區形成和中部崛起,打造未來國家新增長極的重要舉措。

定位

鄭州都市區總體定位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鄭州都市區成為引領中部崛起的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定位是打造“一基地、四區、一港”。
一個基地: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四區:大都市區科學發展的示範區、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先導區、全國城鄉建設的模範區、華夏文明歷史傳承的核心區。
一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高地的國際陸港

鄭州都市區“五支撐”

一、產業支撐

大力推進“三高”發展
產業發展是鄭州都市區建設的重要支撐,建設鄭州都市區,要大力推進都市區高成長性產業、高成長性企業、高成長性區域發展。
“總體要求輕”,就是要加快電子信息、物流商貿、文化創意、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
“重工要求優”,就是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汽車及裝備製造、鋁及鋁加工、能源、耐材建材等產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新興要求多”,我國產業發展的特點是“興什麼,什麼多”,要努力培育和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服務外包、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大企力求強”,就是要通過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和知名品牌培育計畫,推進規模企業做大做強,力爭更多企業進入中國500強行列,乃至世界500強行列。
“分散力求聚”,就是要著力提高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層次和水平,每個產業集聚區都要有清晰的發展定位,市里對每個產業集聚區突出1個主導產品或產品集群進行重點扶持,避免相互之間同質化和無序發展。

二、開放型經濟支撐

招商重在電子、汽車、物流
建設鄭州都市區,大力推進都市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充分發揮鄭州市的區位優勢、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和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11年要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與富士康、格力配套的電子產品領域,與東風日產、宇通、海馬、恆天等配套的汽車零部件領域,物流及關聯企業和對物流依賴性強的企業。要加大食品、服裝等產業轉移趨向明顯領域、太陽能光伏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要利用好航空城和綜合保稅區的區位、政策優勢,積極引進和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業。

三、基礎設施支撐

建城際鐵路加快積水點治理 
建設鄭州都市區,要大力推進都市區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建設。突出抓好交通、能源、基礎設施方面的重大工程建設:大力推進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建設。大力推進城市周邊路網工程建設。大力推進高速公路與快速通道立交工程建設。加快機場二期工程建設。加快電源項目爭取和建設,加快煤炭項目建設,擴大建設規模。加快推進新建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加快積水點治理。改造提升城市管網體系,對超限使用和超負荷運行的水、電、氣、暖管網逐步改造到位。

四、現代農業支撐

發展都市農業 
建設鄭州都市區,要大力推進都市區現代農業建設。發展都市農業,是鄭州農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圍繞城市需求調整農業結構,以城市發展帶動農業增效,用工業的、景觀的、生態的理念發展都市農業。圍繞千萬人口城市的大市場做文章,重點發展環城市及城市組團的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畜牧、水產等高效農業和設施農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要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生產發展模式,用工業化的組織形式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和機械化水平,用標準化、品牌化的理念組織農業生產流通全過程,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向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集中,著力培育一批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新型農業生產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五、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撐

加快水系和森林公園建設
建設鄭州都市區,大力推進都市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要以鞏固提升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爭創生態城市為載體,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全面實施重點區域的生態治理工程,加快城市生態水系和城市周邊森林公園建設;抓住國家支持環保產業和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快已具備一定基礎的太陽能系統產品、節能照明、環保成套設備等產業發展,大力推廣清潔生產,鼓勵和支持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
用領導方式轉變引領鄭州都市區建
昨日2011年4月13日,我市舉辦的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暨都市區建設研討班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班。研討班為期兩天。
研討班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盧展工在鄭州調研時提出的 “五個進一步 ”和“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郭庚茂省長在鄭州調研時提出的關於加快鄭州發展應當深入思考和解決的“五個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討鄭州都市區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定位、戰略舉措、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進一步統一思想、理清思路、創新理念、最佳化路徑,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建設鄭州都市區,持續推進跨越式發展,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在昨天的研討班上,市委書記連維良、市長趙建才分別作主題報告。
市領導李柳身、李秀奇、王璋姚待獻胡荃趙瑞東高建慧、王林賀、李公樂、孫金獻、舒慶、喬新國及其他在鄭的副市級領導同志參加了研討班。
研討班由市委常委、秘書長孫金獻主持。
連維良作了《深化認識、強化運作、真抓實幹,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的主題報告。連維良指出,鄭州都市區是以中心城區、鄭州新區為核心,以發達的交通通道為依託,以一體化的規劃為指導,以組團發展、產城融合、複合型、生態型為發展路徑,吸引帶動其他區域快速發展,促進各功能區間相互聯繫與協作,構築功能布局合理、空間利用高效、產業特色突出、社會和諧、環境友好、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化大都市,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和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連維良指出,鄭州都市區建設是中長期的戰略任務,範圍更大、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路徑有別、作用更大,要發揮“三大作用”,突出“三化”協調,著重從八個層面展開:加快鄭州新區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提升改造、加快宜居城市組團建設、加快衛星城鎮融城發展、加快城郊村合村並城、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合村並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都市農村建設;建立六大支撐體系:建立綜合交通支撐體系、基礎設施和資源能源支撐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體系、高素質人力資源支撐體系、社會保障支撐體系和生態環境支撐體系。
趙建才作了題為《求是、創新、發展——從中原經濟區到鄭州都市區建設的認識與思考》的專題報告。報告從準確把握鄭州都市區建設面臨的階段性特徵、深刻認識鄭州都市區建設面臨的形勢、國內外都市區建設的經驗與啟示、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的主要目標與任務、建設鄭州都市區的保障措施等五個方面,深入分析了鄭州都市區建設的時代背景、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全面闡述了鄭州都市區的內涵、目標任務和發展重點。
市四大班子秘書長、市委各部委常務副職,市人大、市政協工作委員會的負責同志,市直機關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鄭東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航空港區、中牟產業園區、國際物流園區管委會的常務副職及省屬新聞媒體的有關負責同志總計200餘人參加會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