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鄭州大學的直屬院系。 學院前身為鄭州大學歷史系,創建於1956年,為當時七個初創系科之一。現有歷史學、考古學、世界史、人文科學試驗班(國學方向)四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歷史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考古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歷史考古學、中國近現代史、國學經典研讀3個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中國古代史”為省級精品課程。

簡介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前身為歷史系,創建於1956年,時為鄭州大學七個初創系科之一。1976年增設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1986年增設檔案學專業;1995年增設旅遊管理專業,組建為文博學院。1996年創辦人文科學試驗班。2001年學校專業調整,檔案專業併入信息管理系,旅遊管理專業獨立為二級學院,原文博學院調整為歷史與考古系。2004年歷史與考古系更名為歷史學院。學院現有歷史學、考古學、人文科學試驗班(國學方向)、世界史(2013年開始招生)四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歷史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考古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歷史考古學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國學經典研讀教學團隊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中國古代史”為省級精品課程,“田野考古學”、“中國傳統文化元典導讀”、“世界近代史”為校級精品課程。學科建設方面,中國古代史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3個一級學科為河南省重點學科;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科技史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鄭州大學中原考古創新團隊為河南省高校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近現代河南與中國研究中心為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教學成績

歷史學院有教職員工60餘人,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教授29人(含校內兼職)、副教授12人,擁有博士學位者40餘人,博士生導師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河南省特聘教授3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教學名師2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2人。在歷史學院充分利用地處中原的區位優勢和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古代文明的考古發掘及探索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並為國家“中部崛起”戰略、河南省“文化強省”戰略及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歷史學院長期以來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人才質量為根本,以素質育人為目的,不斷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努力造就系統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並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圍繞這一辦學思路,學院提出了“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該院先後有數十名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各類競賽中獲得佳績。如2010年7月,在第九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上,作為鄭州大學主力隊員的該院學生李夢竹,不僅為鄭州大學代表隊成功衛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其本人榮獲最佳辯手獎。2012年6月,由該院學生組成的鄭州大學代表隊,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中榮獲大學組一等獎。與此同時,歷史學院學生組織工作和社團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連續獲得“鄭州大學十佳優秀學生會”、“鄭州大學十佳優秀研究生會”、“鄭州大學優秀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多項榮譽。歷史學院學術底蘊深厚,學習風氣優良。每年本科生考研報考率一般保持在80%以上,考研錄取率也達到50%左右,多年來都穩居鄭州大學文科院系前列。近年來,該院先後有70餘名優秀本科生被免試推薦保送到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等多所“985”及“211”高校攻讀研究生,還有更多的學生通過考試進入各類名牌大學繼續深造。該院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日漸擴大,水平不斷提升,每年都有多篇畢業論文入選省優或校優學位論文。此外,該院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較高水平,畢業生質量也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歷史學院已經建立了一個從本科生、碩士生到博士生培養的完整教育體系,先後培養本科畢業生近3000名,碩士和博士畢業生600餘名,其中許多人已經成長為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和骨幹力量,從而為河南省及國家各項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的教學及科研設施得到較大改善,學科建設及科研經費具有充足保障,整體科研實力和學術水平明顯提升,對外交流與合作渠道不斷拓展,辦學規模穩步擴大,畢業生質量逐年提高。

師資力量

歷史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含校內兼職),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講師9人。在崗博士生導師1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5人,碩士學位者13人。教職工的年齡、學歷和知識結構組成合理,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基礎和發展前景。

歷史沿革

回顧50年的發展史,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歷史學科艱苦創業和初步發展時期。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歷史學科全體師生憑著“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的良好作風,在學科建設上實現了四次大的跨越:

1981年在我國第一批學位點申報當中,中國古代史、專門史和世界史率先取得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6年國家第六批學位點申報當中,獲得了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授權點;

2003年國家第九批學位點申報當中,取得了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並獲得了歷史學博士後流動工作站;

2005年國家第十批學位點申報當中,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獲得專家組通過。

學位授予點

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將擁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史學史、專門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以及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歷史學及科學技術歷史,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史學史、專門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經濟史、科技史。

系所設定

還有1個國家“十五”“211”重點建設學科——中國古代文明與考古學,3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世界史,2個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五個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越南史研究所、韓國史研究所、印度史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科技史研究中心。在學科建設上,歷史學院走在了鄭州大學乃至河南人文學科的前列。

教學科研條件

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越。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閱覽室、資料室和文物陳列室。資料室現有藏書20多萬冊,中外文期刊100餘種。文物陳列室現有文物2萬餘件。50年來,已培養本科生2000餘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60餘名。在校本科生350餘人,碩士生130人,博士生34人。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發表論文605篇,出版學術專著55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6項,高校人文社科獎勵13項,其它獎勵40項。科研成果轉讓7項,被採用成果27項,直接經濟效益75萬元。共承擔47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其它國務院各部委項目6項,各類科研經費總計1450多萬元。歷史學科與國內其他高校,以及美國、澳大利亞、越南、新加坡等國和香港等地區,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和良好的學術合作關係。

知名校友

李勤德,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廣州市委會主委。

丁巍,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黨組成員。

安東,陝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原副書記、副主任。

申振君,曾任河南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

朱長青,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

孫英民,曾任河南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曙光,現任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笑盈,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國際新聞研究所所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