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鄩 拼音:xún、ㄒㄩㄣˊ 繁體:鄩
部首:阝 部首筆劃:3 字意五行:火
簡體筆劃:14 台灣筆劃:未知 康熙筆劃:19
拼音輸入:xun 五筆輸入:無 吉凶寓意:凶
筆順:折橫橫橫豎橫豎折橫橫豎捺折豎
鄭碼:XBDY,U:9129,GBK:E089
筆畫數:14,部首:阝,筆順編號:51112125112452
說明
(1)鄩:(讀音xun二聲, 國名)斟鄩,讀Zhenxun【一聲二聲】,諸侯國名,故地在今山東濰坊西南壽光、坊子。《左傳》中《吳許越成》曰:“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古國名)澆殺斟灌(國名)以伐斟鄩(讀音xun二聲、國名),滅夏後相,後緡(讀音min二聲,人名)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古國名),生少康焉。”。另一說:因斟鄩是夏代的首都,靠近洛陽,所以斟鄩應當是偃師二里頭。另一說:中國春秋時周邑名,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西南。
(2)鄩:劉鄩,密州安丘縣人也,《五代史演義》中人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獵史傳,事青州王師範。祖綬,密州戶掾,累贈左散騎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贈工部尚書。
(3)鄩:易學知識上有:鄩(火) 繹(火) 贈(火) 鄣(火) 轍(火) 鄭(火) 騭(火) 鯔(火) 鏖(金) 鏰(金) 鏢(金) 襜(金) 。
(4)鄩:姓氏,斟尋氏:《史記索隱》云:“《系本》尋作鄩。……張敖《地理記》云:‘濟南平壽縣,其地即古斟尋國。’”其地實在今山東濰坊西南。按:另有鄩邑,在今河南鞏縣西南,今或有學者以此為斟尋故國,其實大誤,《說文》:“鄩,周邑也。”即周大夫鄩肸之封邑,與夏裔之斟尋不相干也。夏滅,留山東為東夷,殷末為紂所滅;一部向北西北,為北狄諸族;一部由西北向西,為西戎,居巴蜀;向南的為越人;一部流楚地,為楚人;還有氏族受周封,為杞等姒姓小國。湯滅夏,殷只占中原,處於夏人包圍中。故,斟尋氏,由此而來。國學大師潘承祥曰:“鄩,乃斟尋氏之姓本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