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4年9月-1988年7月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9月-1991年7月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畢業。1991年7月-1996年9月,在廣東中山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工作。1996年9月-1998年12月,在南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9年4月,留南開大學任教。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副教授,歷史學博士,曾獲王寬誠基金、中英友好基金資助赴英國作訪問學者。
1984年9月-1988年7月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專業本科畢業。
1988年9月-1991年7月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畢業。
1991年7月-1996年9月,在廣東中山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工作。
1996年9月-1998年12月,在南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1999年4月,留南開大學任教。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民國政治史、近現代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研究。
主要貢獻
曾在《近代史研究》、《天津社會科學》、《史學月刊》、《人文雜誌》、《河北學刊》等發表學術論文,出版學術論著三部,另參與合著、教材編寫若干部。
主要著作
1、《臨時大總統和他的支持者——孫中山英文藏檔透視》,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2月版。
2、《美國!美國?美國……世紀之交中國大學生的美國觀》,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域外觀念與本土政制變遷——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的政制設計與參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另合著有《蔣介石與胡適》、《中華文化通志?社團志》、《民國紀事本末》、《中國現代史》教材等。
主要論文
1、《胡適與梅光迪》,《徽州社會科學》1991第1期。
2、《論群體本位觀對孫中山思想的影響》,《中山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
3、《孫中山、飛南第與〈鏡海叢報〉》,《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4、《孫中山和〈遠東時報〉及其兩位主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5、《20年代中國社會震盪中的美僑社會》,《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
6、《旅華美僑與20年代中期的美國對華政策》,《近代史研究》1999年6期
7、《斯人已逝, 餘音猶存》,《孫中山研究文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11月版。
8、《聚焦於明清以來的中國——明清以來的中國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歷史研究》2000年1期,(合作)。
9、《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震盪中的美僑商界》,《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0、《南京政府時期的專家政治論:思潮與實踐》,《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2期
11、《20世紀中美兩國“專家政治”的緣起與演變》,《史學月刊》2002年7期。
12、《民國憲政史上追求直接民主的嘗試與論爭》,《人文雜誌》2004年第2期。
13、《中國知識界對議會政治的認知與民國政制的演變》,《河北學刊》,2004年第5期。
14、《略論“中國評論周報”的文化價值取向》,《福建論壇》2005年第1期。
15、《英國華僑社團的歷史演變與當代華人社會的轉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第2期,(合作)。
16、《儒教民主抑或憲政民主》,《王權與社會》,湖北崇古書局,2005年版。
17、《美國憲政理念與與孫中山憲政思想的演進》,《看清世界與認識中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8、《法政學者的憲政訴求》,《福建論壇》,2006年第3期,(合作)。
其他文章
1、《八十年代的周恩來研究》,《文史哲》1993年第1期,合作。
2、《民國前後孫中山與宋氏家族交往史料的再考證》,1994年7月9日《團結報》。
3、《孫中山和英國友人羅蘭?摩根》,1994年8月10日《團結報》。
4、《一封華僑子弟致孫中山信的背後》,1994年9月10日《團結報》。
5、《孫中山與哈同夫婦的一段往來》,1994年12月3日《團結報》。
6、《辛亥革命前後的孫中山與域多利華僑》,1995年2月4日《團結報》。
7、《孫中山與大銀行家戴德律》,1995年5月3日《團結報》。
8、《孫中山與葡籍友人飛南第》,1995年5月6日《團結報》。
9、《孫中山宋藹齡的俄國朋友魯塞爾》1995年6月17日《團結報》。
10、《有關孫中山函電的再考訂與補充》,1995年10月4日《團結報》。
11、《翠亨楊氏家族與孫中山及中國革命》,1995年11月15日《團結報》。
12、《孫中山與容閎——兩位“總統”的最後一段交往》,《孫中山研究》第4期,
1995年11月。
13、《美籍傳教士丁義華致孫中山函》,1996年《辛亥革命研究動態》第1期。
14、《翠亨四傑:一個山村的奇蹟》,1996年3月12日《中山日報》。
15、《孫中山與〈遠東評論〉主編李亞》,1996年4月13日《團結報》。
16、《新發現的孫中山海外電報存稿》,《近代史資料》第88期,1996年5月版。
17、書評《沈葆楨與19世紀的中國現代化》,《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卷,3千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8、書評《美國對華態度與政策——傳教士的影響》,3千字,《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9、書評《太行山與中國革命》,《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3卷,3千字,中華書局2001年版。
20、書評《張君勱傳——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4卷,3千字,中華書局2002年版。
科研項目
1、參加魏宏運教授主持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中國現代史》的撰寫,教材已出版。
2、參加劉澤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政治理念與中國社會”研究,出版專著《域外觀念與本土政制變遷——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知識界的政制設計與參政》。
3、與英國威爾斯大學歷史考古系教授班國瑞(Gregor Benton)合作承擔“跨國主義與英國華人社會”(1860-1999)課題,受英國王寬誠基金與中英友好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