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鄧鴻逵(1880—1948),字遠秋,號幼谷,雲南大理彌渡人,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鄧家灣。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入同盟會,民國23年(1934年)加入國民黨。
明朝萬曆年間,鄧俊、鄧粱兩兄弟隨江西豐城族人鄧子龍將軍西征來滇,落籍祥雲,後鄧俊遷居彌城鎮前街。
鴻逵天資聰明,4歲識百字,7歲能讀四書,8歲習詩對。9歲喪父後,先後受學於陳鑄九、陳子明、石學臣、黃潤山,楊仰山諸先生之門。舉辛丑科(1901年)孝廉(舉人)。
主要經歷
廢科舉後,赴法屬越南巴維學校攻讀。回國後入廣西法政學院,畢業成績列優等第一名。
民國元年(1912年),鴻逵任廣西東蘭縣知事。民國6年(1917年)任四川納溪縣縣長。
是年秋山洪暴發淹沒人畜,縣政府出資救溺無算,旋川局急變,土匪陷城入府,鄧臨難不苟,匪搏其臂,將加害於他,另一匪首見狀,大呼“鄧縣長是好官,不要加害。當即釋放。
解印後隨李根源先生赴粵。
民國8年(1919年)任廣東四會縣縣長,捐資興學,融洽商情。粵變起,鄧倉促出走,一些民眾依依送別。
民國15年(1926年)任大理縣縣長。
民國16年(1927年)任鎮康縣縣長。懷柔邊疆民族,發展西睡文化。
民國19年(1930年)任鹽豐縣縣長,剿滅土匪,改定鹽政。
卸任後,調省高等法院。民國22年(1933年)任昆明地方法院院長。
民國3年(l944年)任鳳儀縣參議會議長。民國34年(1945年)任彌渡縣參議會議長。
民國35年(1946年)任縣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縣誌編纂主任。縣誌雖因經費拮据未能出書,但已形成許多初稿,傳言不朽,傳存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