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大決策

鄧小平大決策

《鄧小平大決策》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鄧小平大決策

1.李明瑞在廣西是個叫得響的人物:一方面蔣介石高官厚祿拉攏他,一方面鄧小平語重心長規勸他。起義前的這場“搶帥”較量,鄧小平勝利了2.日軍瘋狂“圍剿”根據地,鄧小平獻計左權:“面向交通線。”果然,正是這個“五字錦囊”,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3.鄧小平指揮部隊逐鹿中原,屢克重鎮,蔣介石大為緊張,他反覆告誡白崇禧:“劉鄧二匪,是極其狡猾的,他們兩個人長著三隻眼睛,看得很遠很遠、”4.人稱蔣介石的“長蛇陣”可攻可防,布局巧妙。鄧小平技高一籌,擬定“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的靈活戰法,硬是把“長蛇”耍弄得七零八落5.“四人幫”祭起“反經驗主義”的黑旗,向全面整頓發難.在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疾言厲色,劍指江青:“你懂什麼!”6.鄧小平說,全面整頓要橫下一條心,敢於摸老虎屁股:“管你是誰,六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見效了。”7.鄧小平召見劉西堯,嚴肅指出:“你們的思想沒有解放出來:你們管教育的不為廣大知識分子說話,還背著‘兩個估計’的包袱,將來要摔筋斗的。”8.要不要為劉少奇平反?以鄧小平等人為一方,以華國鋒等人為一方,兩軍對壘,各執一詞?鄧與華進行面對面的交鋒之後,華國鋒才轉過彎來,同意為劉少奇平反9.鄧小平為決議畫龍點睛,4000名高級幹部對決議評頭品足,政治局擴大會議多次討論,1

圖書目錄

創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決策

◆化名鄧斌的鄧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坐鎮南寧。他力拒“左”傾主張,精心運籌廣西的“將變”與“兵變”

◆俞作柏、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革命形勢逆轉。鄧小平當機立斷,把我黨掌握的武裝力量拉出南寧,挺進左右江地區

◆李明瑞在廣西是個叫得響的人物:一方面蔣介石高官厚祿拉攏他,一方面鄧小平語重心長規勸他。起義前的這場“搶帥”較量,鄧小平勝利了

◆百色起義那天,五萬人翹望主席台,怎么也找不到紅七軍的創始人、起義的主要指揮者鄧小平。他去哪裡了?事後才解開這個謎

開闢太行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決策

◆王明提出兩個“一切”。鄧小平大驚: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不就是因為我們黨放棄了領導權、沒有自己掌握的軍隊而吃了大虧嗎?鄧小平說:“共產黨領導抗戰,當仁不讓。”

◆日軍瘋狂“圍剿”根據地,鄧小平獻計左權:“面向交通線。”果然,正是這個“五字錦囊”,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

◆部隊中有沒有消極麻木傾向,鄧小平明察秋毫。他著文提醒某些領導人:“誰要是忽視了這個事實,那不僅是麻木,而且是罪過。”

◆根據地推行“三三制”政權,並非一帆風順。在“黨權高於一切”的鼓譟聲中,鄧小平旗幟鮮明地反對“以黨代政”、“以黨治國”

◆鄧小平的“精兵簡政”,一片愛民之心。曾在國民黨政府中任過職的參謀說:“經過仔細觀察,深感共產黨、八路軍是真正做到了‘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

◆鄧小平提出“生產自救”,大長軍民志氣,大滅敵人威風。日軍拿“經濟封鎖”嚇人,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挺進大別山的決策

◆作為晉冀魯豫戰區的指揮官,鄧小平對全國戰局了如指掌。他關於經略中原的戰略部署,與毛澤東不謀而合/049

◆鄧小平率部強渡黃河,蔣介石得知大驚失色。他寄予厚望的可抵40萬大軍的“黃河防線”,竟在一夜之間蕩然無存/054

◆六條大河橫亘征途,十萬敵軍追堵攔截,情勢萬分危急。大智大勇的鄧小平果斷決策:全軍聽命,決戰汝河

◆鄧小平指揮部隊逐鹿中原,屢克重鎮,蔣介石大為緊張,他反覆告誡白崇禧:“劉鄧二匪,是極其狡猾的,他們兩個人長著三隻眼睛,看得很遠很遠。”

指揮兩大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的決策

◆毛澤東交待鄧小平:“中原大勢,國共都志在必得,華東和中原的部隊都交給你指揮了。”鄧小平嚴肅作答:“受命了,事關全局,當仁不讓。”

◆人稱蔣介石的“長蛇陣”可攻可防,布局巧妙。鄧小平技高一籌,擬定“夾其額,揪其尾,斷其腰”的靈活戰法,硬是把“長蛇”耍弄得七零八落

◆黃維被圍,中央致電鄧小平:“此一成就,深堪慶賀”。鄧小平卻嚴肅如常,親自向黨中央寫報告,既報喜,也報憂。這應了他一句名言:“把乾軍萬馬都置於黨中央視線之下。”

◆淮海戰役震驚中外。遠在千里之外的史達林,對即將出任駐華大使的尤金說:“淮海戰役打得好,是中國戰爭史上的奇蹟,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主政大西南的決策

◆進軍西南,幹部奇缺,中央心急如焚。深謀遠慮的鄧小平提議:動員一批京津滬學生,組建“西南服務團”。毛澤東開顏一笑:“好,這是一著妙棋。”

◆鄧小平運用“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戰略方針平定川黔,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蔣介石做夢也不會料到,他的得意門生宋希濂競成了人民解放軍的俘虜

◆對鄧小平果斷作出經營西南的一系列決策,毛澤東致電高度評價:“你們路線正確,方針適當,成績極大,甚為欣慰。”

和平解決西藏問題的決策

◆剛剛抵達莫斯科的毛澤東,給鄧小平等人發來加急電報,稱:考慮二野征塵未洗,又給以入藏任務,甚感為難。鄧小平復電毛澤東:“主席不必猶豫,二野是燒紅了的毛鐵,越打越堅牢。”

◆善於做政治工作的鄧小平,把進藏指戰員都鼓動起來了。張國華率部集體宣誓:“堅決把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計幸福的花朵開諞全西藏。”

◆鄧小平挑燈伏案,執筆草擬與西藏當局談判的十條政策,迅速發給中央。毛澤東甚為滿意,全文除增加了七個字,其他地方隻字未改

◆和談一波三折,鄧小平忍無可忍,隨即擬訂“昌都戰役”作戰計畫。毛澤東復電錶示贊同:“這是一個‘以和為上,以打促談’的精妙部署。”

實施全面整頓的決策

◆“要從大局出發,解決問題不能拖。”鄧小平言辭鏗鏘,句句如錘。他以鐵路運輸為突破口,拉開了全面整頓的序幕

◆“四人幫”祭起“反經驗主義”的黑旗,向全面整頓發難。在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疾言厲色,劍指江青:“你懂什麼!”

◆鄧小平說,全面整頓要橫下一條心,敢於摸老虎屁股:“管你是誰,六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歲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見效了。”

◆全面整頓,勢必否定“文化大革命”,這是毛澤東萬萬不能容忍的。於是,再次下台的厄運正一步步逼近鄧小平

恢復高考崩度的決策

◆鄧小平對教育現狀憂心如焚。他同王震、鄧力群談話時指出:“要辦重點國小、重點中學、重點大學。要經過嚴格考試,把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重點中學和大學。”

◆“推倒‘十六字’方針,建議恢復高考。”查全性的發言語驚四座。鄧小平表態:“既然今年還有時間,那就堅決改嘛!今年下決心按要求招生。”

◆鄧小平找王海容、唐聞生,了解毛澤東生前同她們談教育問題的真實情況,“四人幫”捏造“兩個估計”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從而徹底搬掉了恢復高考制度的攔路虎

◆恢復高考的訊息一傳出,整個社會一片沸騰。作家胡風當時還在獄中,他的兒子張曉山

……

圍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決策

平反冤假錯案的決策

全面改革開放的決策

出台“歷史決議”維護全黨團結的決策

構造中國現代化的具體藍圖

創設經濟特區的決策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策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決策

百萬大裁軍的決策

從“三分世界”到“多極格局”的決策

“一國兩制”解決祖國統一的決策

實現中央領導集體順利交接的決策

1992視察南方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策

後記

……

精彩內容

其三,大別山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老革命根據地。早在黨的創立時期,這裡就開始有黨的活動,並較早建立了黨的組織。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為僅次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這裡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紅軍部隊。今天的新縣縣城就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大別山經歷了長期革命鬥爭的洗禮,具有深厚的革命基礎,有黨組織和游擊隊堅持鬥爭,便於我軍立足生根。

其四,大別山乃至中原地區,地域廣闊,山川交織,水泊棋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國民党進行內戰的重要兵源、餉源、糧源搜刮地。我軍占據大別山區,敵之兵源、餉源、糧源即為我所用,這樣,不僅保護了解放區的經濟,而且縮小了敵之人力、物力資源。

為了實現經略中原的戰略計畫,黨中央和毛澤東作了“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部署。即由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實施中央突破、躍進大別山,由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豫皖蘇魯地區,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挺進豫西,三軍配合作戰;另以陝北解放軍出擊榆林,調陝北敵軍北上,以山東解放軍在膠東展開攻勢,把進攻山東之敵引向渤海邊,便利三軍行動。

鄧小平對中央的這一戰略部署,在思想上並不感到突然,而且有意料之中、不謀而合的感覺。作為晉冀魯豫戰區的主官之一,他怎能不了解全國的戰爭局勢呢?在經過一年多的作戰後,國共兩方的軍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民黨軍的總兵力,已由內戰開始時的430萬人,降為370萬,其正規軍只有150萬,在整個戰場上的機動兵力已大為減少,後方甚顯空虛。且由於迭遭失敗,士氣低落,軍心動搖。與之相反,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已經從內戰爆發時的120萬人,上升到195萬。由於解放區後方鞏固得很,不需要分兵把守後方城市,也不需要分兵保衛戰爭供應線,這樣在戰場上的機動兵力就優於對方。在武器裝備方面,人民解放軍完全得了美國人的便宜……從蔣軍手裡繳獲了大量的美援物資和彈藥,其戰略戰術也有很大的提高。由於在解放區普遍實行了土地改革,獲得了廣大人民民眾對戰爭的傾力支持。

基於上述的種種情形,鄧小平和劉伯承都從中敏銳地意識到: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時機越來越成熟了。但他倆沒有想到,黨中央這么快地確定了大兵團躍進,下決心不要後方,從敵區縱深長驅直入的方針。按照他倆的計畫,晉冀魯豫野戰軍應在6月內起碼做25天以上的休整,以從各個方面緩過一口氣來。

自從上黨戰役以來,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先後進行了邯鄲、隴海、定陶、巨野等十大戰役,十戰十捷,打得晉冀魯豫戰區內的蔣軍一敗塗地。最後的一場戰役是豫北攻勢,自4月上旬起,連克延津、濮陽等5座縣城,掃清了新鄉至安陽以東的所有敵軍。接著攻打滑縣、淇縣、濬縣,將攻占目標鎖定在豫北重鎮湯陰。整個戰役持續到5月下旬,至5月28日才打下湯陰,生擒國民黨軍整編第三縱隊司令孫殿英。戰後僅僅4天,中央軍委就發來這樣的電令,怎能不讓鄧小平、劉伯承感到突然呢?

這半年以來,野戰軍雖然十戰十捷,殲滅敵軍有生力量13萬以上,繳獲了多得難以計數的武器裝備,但是勝利來得並不容易。每一場戰役,都打得非常艱苦,自身的傷亡也不小,無論是兵員還是戰略物資補給,都需要一定的休整。

以上就是鄧小平、劉伯承對中央的電令考慮了那么久,以致思想上躊躇難定的原因。

將近下午5時,一連抽了十多支煙的鄧小平,扔掉手上的一個菸頭,長長地吐出煙氣,心情沉重地說:“唉,緩一口氣都沒得機會喲。”

劉伯承對他的這句話,已是聽過了一遍。中午12時,在李達將電報送到他手上時,他看後就說了這么一句。

劉伯承聽到這兒,回道:“中央和毛主席鑽的就是蔣介石的空子嘛。”

劉伯承話有所指。鄧小平當然明白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在這種時候的戰略構想。

蔣介石在晉冀魯豫戰場上接連損兵折將後,利用黃河故道天險,與劉鄧大軍形成對峙局面,轉而把進攻的重點轉向山東和陝北兩解放區。蔣氏的如意算盤是:把山東解放軍趕到黃河以北,把陝北解放軍和中共中央機關逼到黃河以東,再逐一解決。為了防止劉鄧大軍南攻,於3月9日悍然將黃河引歸故道,聲稱用黃河之水加上40萬大軍,將劉鄧軍隊阻擋在黃河以北動彈不得。劉伯承把蔣介石的這一戰略形容為“啞鈴戰略”,說這就像啞鈴,兩頭粗,中間細,像鐵鉗,鉗鉸是它的要害和弱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