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以純

鄧以純

鄧以純,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采冶系。煤炭工程技術專家。他編制了中國第一、第二部直徑為5~8米的豎井開鑿施工圖,解決了斜井方式開鑿深層煤田的難題。他主持規劃、設計了陝西、寧夏、甘肅、新疆的主要礦區,為西北煤炭工來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是西北地區煤炭工業規劃、開發主要奠基人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1914年4月7日,出生於日本橫濱。

1924年10月,回到祖籍廣東入嶺南大學附小、香港華仁書院和嶺南大學附中讀書。

1933-1937年,在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采冶系學習。

1937-1948年,在河北開灤煤礦任井下工程師、設計師等。

1949-1954年,任東北煤管局設計室設計師。

1954-1984年,任西安煤礦設計院總工程師。

1959-1962年,任全國人大代表和陝西省人大代表。

1984年--,離休。任煤炭工業西安設計院設計顧問。

1985年,任中國致公黨西安市委副主任委員。

1963-1983,期間回本國.

人生經歷

鄧以純,1914年4月7日出生於日本橫濱,祖籍廣東省三水縣青塘鎮,其父鄧楊泰多年在日本做小生意,回鄉後購置田產,成為當地一個富庶的地主商人。鄧以純幼年接受了簡單的日式教育,10歲從日本回到廣東老家,此時其父已經去世,由其長兄鄧志文扶養。他先入嶺南大學附小讀書,以後轉入香港華仁書院,1928年進入嶺南大學附中讀書直至畢業。1933年9月以優異成績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采冶系。鄧以純自小看見西方國家之所以國力強盛,與其礦產開發和工業發達息息相關,萌發了學工報國的思想。進入大學後,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鄧以純成為一名采冶方面基礎紮實且小有創新的采冶“小專家”。

1937年6月鄧以純大學畢業,當時正值開灤煤礦招考井下實習生,由學校推薦並經過考試,他成為開灤煤礦一名井下技術員。在井下工作中,鄧以純與工人同吃同住,在礦道暗井施工、支架和採煤方法等方面增加了不少實踐經驗。他還先後擔任井下管段工程師、繪圖室設計員等,在豐富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厚的礦井設計方面的知識。抗日戰爭期間,開灤煤礦遭到了破壞,戰後又未得到較好的恢復建設,基本處於癱瘓狀態。直到1948年12月12日開灤煤礦解放,煤礦生產和一些配套設施才得到迅速恢復,他真切感受到共產黨領導下的開灤煤礦真的成為中國人自己的煤礦,立志要努力為自己祖國煤炭事業的發展貢獻畢生力量。

開發東北煤礦

鄧以純積極回響國家開發東北煤礦的號召。1949年11月,他到東北阜新礦務局協助該礦的技術人員研究出一套合理的豎井開鑿方案,使阜新礦迅速從一個老式礦井轉變成中國一個重要的優質煤基地。1950年3月鄧以純正式調入東北煤管局設計室從事豎井開鑿技術研究,在他和同志們的努力下,遼源、鶴崗、撫順、雞西等老煤炭礦區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為東北煤炭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1954年底,鄧以純主動請纓調到國家煤炭開發急需人才的西北,在西安煤礦設計院任總工程師,他一去就為銅川及阿乾鎮等地的煤炭開採做了總體規劃和初步設計方案,為祖國西北的煤炭開發點燃了“星星之火”。之後,他一直扎身西北,他根據西北地層特點及西北急需煤炭的實際,提出“縮小井型,科學設計,及早出煤”的設計思路,為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在經濟並不發達的情況下迅速發展煤炭事業提供了技術保障,西北地區在較短的時間內,開發出銅川、韓城、蒲白、石嘴山、阿乾鎮、石門溝等一批產量較高、開發合理的中小礦區,使西北地區從缺煤地區一躍成為國家的重要煤炭工業基地。鄧以純在西安煤礦設計院一直任總工程師,他工作嚴謹,從不擺架子,利用自己豐富的煤炭設計經驗,兢兢業業為祖國的煤炭開發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1984年底,離休後的鄧以純仍然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煤炭事業上,他繼續到辦公室幫助同志們做技術工作,並不遺餘力地傳授自己在煤炭設計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現在他雖然已87 歲高齡,行動不靈便,但仍然對同志們在技術上遇到的難題潛心研究,他經常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他本人正是這句話的寫照。

職務

鄧以純曾是陝西省礦產儲量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煤炭學會理事,曾任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9~1962年期間任陝西省及全國人大代表,1985年7月加入中國致公黨,曾任致公黨西安市委員會副主任。

科學成就

豎井開鑿施工圖的編制者

中國第一部直徑5~8米豎井開鑿施工圖的編制者

東北地區是中國的老煤炭工業基地,建國前的礦井除小直徑(4米以下)豎井外很多採用斜井方式開挖,這種開採方式對深部煤層的開發很不合理,而大直徑豎井的設計施工費時費工且沒有一套成型的設計模式。鄧以純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和經驗,通過詳實的現場勘察,在黑龍江省雞西礦務局小恆山煤礦設計中,大膽創新組織編制了中國第一部直徑為5~8m的豎井開拓煤礦的初步設計,在設計中糾正了以前被留用的日本專家推薦的對厚度為1m以下的煤層不予開採的錯誤建議。豎井方式在雞西礦務局對深層煤炭和較薄煤層的開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從此較大直徑豎井開鑿方式在適宜的煤礦被廣泛採用,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

西北煤炭開發的奠基人之一

解放前,西北地區雖然有銅川、韓城等幾個礦井,但基本都是用較原始的方法開採,產量和品位都很低,尚不能滿足當地的簡單需要,更談不上發電或向周邊輸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為了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急需把西北蘊藏豐富的煤炭開發出來;而且,當時發電廠的建設,也需要大量的煤炭供應。大力開發西北煤炭資源,已成為當時國家的重中之重。1954年,剛到西北不久的鄧以純就跟隨當地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探調查,利用自己在開灤和東北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在較短時間內,組織編制了陝西省銅川礦區開發總體規劃設計及甘肅阿乾鎮、石門溝等礦井的初步設計施工圖,使西北地區煤炭資源開發及時按照國家計畫順利進行。之後,在國家關於開發西北煤炭資源進一步發展會議上,他根據自己對西北沉積盆地分布廣的調查報告,力諫西北煤炭資源開發應作為國家的一個重點。他的建議經過論證是正確的,並得到了專家的贊同,於是,此後的寧夏石嘴山和靈武、陝西蒲白、澄合、鎮巴等礦區相繼得到較大力度的開發,他作為總體規劃和設計負責人和同志們一起在現場風餐露宿,努力奮鬥,這些礦區後來成為西北火力發電用煤的重要來源地,西北從此變成全國煤炭繼山西、東北之後又一不可缺少的供應基地,大大緩解了建國初期中國電力和煤炭能源不足的壓力。現在隨著陝北神府煤田和新疆各地煤田的開發,西北地區已逐漸成為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產地和新型火力發電的主戰場,而這一切都無不與鄧以純總工程師當年的構想和努力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

黃泥灌漿

在西北引進“黃泥灌漿”法撲滅煤層自燃發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西北地區一些地方的煤層自燃情況十分嚴重,對國家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由於西北地區地層較為複雜,撲滅煤層自燃發火的問題在以前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鄧以純到西北後,適逢甘肅省侏羅紀厚煤層自燃發火十分嚴重,每天自燃損失的煤炭都以百噸計算。鄧以純看著國家資源白白地浪費,十分痛心,他決心要找到徹底撲滅西北煤層自燃發火的科學方法。他親身到自燃煤層地區考察,得出根據西北地區地質條件,可以引進已在東北使用成功的“黃泥灌漿”法撲滅煤層自燃的建議。在短短的十幾天中,他組織設計了一套在西北地區實行“黃泥灌漿”法滅火的方案,並親自到現場指揮滅火,結果“黃泥灌漿”法在甘肅省侏羅紀厚煤層自燃發火撲滅中一舉成功,一年內西北地區煤層自燃發火的撲滅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為國家節約了大量不應浪費的資源。隨著煤層自燃發火的撲滅,更為阿乾鎮、窯街、靖遠等礦區的開發掃除了障礙,使這些原來只能小規模開採的煤田迅速成為大規模礦井的搖籃。

填溝省地

風井排矸石“填溝省地”

煤矸石是煤礦生產中一種常見的“附產品”,西北地區一些煤礦煤矸石含量較高,所以必須從煤炭中分離出來,而大量的煤矸石需要占用很多地方,煤矸石多放置在礦井附近的空地上,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座矸石山。矸石山的大量存在不僅阻礙了交通,而且占用了西北本來就稀缺的耕地資源。鄧以純一到西北就對這種棄置煤矸石的方法提出質疑,他針對西北地區地形複雜、溝壑密布的特點,在設計中利用礦井出風井將井下矸石直接提升到地面溝谷上方,然後排棄到溝內。這種“排矸填溝”的方法在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節省了耕地,而且還為填溝造地創造了條件,平地的增多也減少了水土流失。現在西北地區的大多數礦井都採用了“排矸填溝”的方法,為保護西北有限的耕地資源及採煤區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作風

鄧以純幼年僑居海外,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他深有感受,也使他早年就樹立了堅強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愛國心,他立志一定要學到真正的能對國家強盛貢獻力量的本領。在自己的求學階段,他就嚴謹刻苦,立志學工報國。舊社會的奢華享受不能動搖他為國為民的思想,建國後他更是努力工作,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定了自己奉獻自我、為國獻身的信念。在西安煤礦設計院工作時,他經常是一下現場就是一年半載,組織上多次提出讓他休養並改善家居,他都堅決謝絕。

鄧以純素來生活節儉,從來不向單位提出個人要求。在工作中,他對同事們十分關心,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遇到困難,他都傾力幫助。他經常對同志們講:設計工作是一項十分嚴謹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圖紙上的每一根線條都關係著礦井開發的成敗和礦工兄弟的生命安全。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身心受到較大打擊,但他並不氣餒,堅持工作,對每一張圖紙一定認真核對,他說:礦井是國家耗費大量資金建設的項目,必須對國家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不能因個人受點委屈就不顧大局。

評價

鄧以純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科學家風範融於一體的典範,是中國煤炭設計界卓越的科學家和設計師。他樸實高效的設計風格和在工作中積累的豐厚經驗是後人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他的那種凜凜正氣和嚴謹作風永遠是學習的楷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