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橋位於鄞州區高橋鎮西首的官塘河中段,1982年6月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橋始位於官塘中段,橫跨在大西壩與後塘河的匯合處,它北瀕姚江,西連四明山余脈的石塘山、深溪山、南經集仕港、古林而入奉化境內;向東經後塘河即至寧波城,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根據《鄞縣誌》記載南宋寶佑四年(1256)冬由大制使判府事吳潛重建。宋人袁商《重建高橋記》謂:“橋橫跨西塘河北岸,南通晉家橋,北通大西壩村,自昔由杭、紹來寧為必經之路。”以後,歷代相繼維修,現橋為清朝光緒八年重修。
高橋為一座單孔石拱橋,以高大故名,為鄞西平原最雄偉之古橋。全長28.5米,面寬4.68米,拱洞跨10.3米,孔高6.8米,並築有1米寬纖道。洞高,孔大是它的特點,有“船舶過往而風帆不落”之說。橋洞上方兩側各有石匾一方,北刻“指日高升”,南刻“文星高照”。在南北兩邊各有對聯一副,南聯是巨浪長風,想見群公得意;方壺圓橋,都從此處問津。”北面一聯,因年代久遠剝蝕不清了。橋的兩頭各有伸出的鰲頭雕飾,橋堍設定踏跺,東33級,西32級;兩邊有欄板24塊。間置雙覆蓮花望柱,橋堍兩側設有雲彩紋抱鼓石,整個橋體中心窄,兩頭寬,呈菱形透視,給人以穩重雄偉之感。
高橋不僅在在寧波的交通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圍繞著高橋也有很多的歷史故事。比如高橋曾經是南宋首次大敗金兵的戰場,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躲避金兵來到明州,金兵追襲,浙東制置使張俊就在高橋大敗金兵。為了紀念這個大勝利,高橋還曾有過“高橋會”這樣的迎神賽會。與高橋有關的歷史故事還有“寧波滑子”和“黃泥牆與寧波花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