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鄞州出產雪菜製品歷史悠久。在過去的一千多年裡,醃製雪菜都是鄞州地區百姓世代相傳的手藝,自古以來就有“縱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鄉雪裡蕻”的說法。其中,鄞州邱隘出產的雪菜因其色澤黃亮、食之生津開胃,深受人們的喜愛。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鄞州雪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形態特徵

鄞州雪菜主栽品種為鄞雪18號,株高47.5—49.5厘米,株型直立且緊湊。分櫱性強,成株有分叉35個左右。葉綠色、倒卵形,長48—49.5厘米,寬10.5—11.5厘米,葉緣大鋸齒嵌小鋸齒,缺刻自葉尖至葉基由淺漸深,葉下部全裂,有小裂片3—5對,沿葉緣有一圈紫紅色條帶,葉面較光滑,無蠟粉和刺毛,葉柄淺綠色,背部有稜角,柄長10—15厘米,寬12—14厘米,厚0.5—0.7厘米,單株有葉片280—310張;單株重1.35—1.55千克。

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

鄞雪18號特性遲熟,從播種到採取171天;耐寒性強;單產水平高,一般畝產可達5000千克左右;抗病性強,即使在2002年雪菜病毒病大流行年也未見病;加工性狀好,由於植株梗多葉片少,精加工成品率比本地品種高11%;品質好,有香味。

品質特性

雪菜醃製的鹹菜具有以下特色:一是色澤黃亮,清香可口;二是清脆無硬梗;三是無論炒、煮、燉、蒸、拌、作配料、湯料皆鮮美上口,故有“邱隘鹹雞”之美稱,尤其是做魚類、油膩類菜餚時,鹹菜是不可缺少的配料,如“鹹菜黃魚”、鹹菜汁燉鯽魚”是寧波地方名菜;四是它的微酸能生津開胃,在炎熱酷暑,鹹菜湯則是家常湯料,寧波人極為喜愛,故有“三天不吃鹹菜湯,腳骨感覺酸汪汪”之說;五是無農殘,雪菜種植期間除秧苗期防治1—2次蚜蟲外一般不需要用藥。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大地構造屬閩浙地質東北部,地層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內地貌東南部與西部為丘陵與山地,中部為寬廣的平原,中間有奉化江相隔兩岸,分界為鄞東南平原和鄞西平原兩部分,這裡平疇無垠,綠原廣柔,河流如網,土壤肥沃。產區土壤大體可分三類:東南部沿海地區多鹽鹼土;中部平原地區屬水稻土;西部山區多黃壤,經測定,pH值在3.96—6.64之間,平均5.43左右,有機質含量豐富,水、土、大氣等環境條件,適宜種植雪菜。

水文情況

鄞州雪菜種植均分布在土地較集中的平原稻區,以內地河道水為主,沒有污染源影響,水質質量較好。雪菜一生耗水較多,從移栽到收穫,耗水約需300—500毫米。幼苗期喜較濕潤的環境,如過旱則生長不良;但過濕則易爛根與發病。在分櫱期,如水分不足,則分枝減少、植株組織硬化、纖維增多、品質變劣,影響加工質量;如水分過多,則土壤通透性差,易發生霉根,影響養分吸收,生長萎縮。在生殖生長的開花階段,土壤不宜過濕,若雨水過多,會影響開花授粉與結籽。

氣候情況

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地處低緯度帶,最大日射角為71.7°,最小為36.5°。年平均日照2070小時,年平均太陽能輻射量110.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無霜期238天。年平均氣溫16.2度,歷史上有記錄的極端高溫為40.8℃(2003年8月1日),極端低溫為-8.8℃。年均降水量1538.8毫米,年均雨日174天,年均相對濕度82.4%,蒸發量894.4毫米。產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因瀕臨東海又帶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四季分明,3—4月為春季,5—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年均下雪7次。冬季盛行西北風,較寒冷乾燥,但多晴朗天氣,光溫互補,宜越冬雪菜生長;夏季盛行東南風,雨熱同步,其間常有颱風,並伴有颱風雨;春秋兩季雨量均衡,冷熱適中。本區主要災害性天氣有颱風、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凍等。雪菜是喜冷涼、較耐寒的蔬菜,其生育期間積溫達到3000℃時,可望生長良好,獲得高產。它對低溫有一定適應能力,能耐-5℃的低溫,即使在雪地里也不會凍死。所以本地區氣候適宜雪菜生長。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鄞州雪菜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明代鄞縣詩人屠本畯在其《野菜箋》一書中寫道:四明有菜名雪裡蕻、頭昔蓄珍莫比雪深,諸菜凍欲死,此菜青青蕻尤美。

清人汪瀕在《廣群芳譜》中寫道:“四明有菜,名雪裡蕻,雪深諸菜凍損,此菜獨青。”清光緒《鄞縣誌》中李鄴嗣的《貿東竹枝》詞中也記有:“翠綠新薤滴醋紅,嗅來香氣嚼來松,縱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鄉雪裡蕻”等贊詠雪菜的詩句。

20世紀30、40年代,鄞州雪菜就已遠銷東南亞的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但由於運輸保質等原因,銷售市場比較狹窄。

改革開放以後,鄞州雪菜產業的市場覆蓋迅速擴大。

20世紀90年代初,由鄞州邱隘鎮的邱一村、邱二村率先開發雪菜軟包裝產品和雪菜原汁等製品後,各地競相仿效,辦起了雪菜加工企業,加工企業的興辦,促進了全區雪菜業的發展,使雪菜的種植、醃製、加工、銷售成為一體,雪菜生產走上了產業化的道路,經濟效益倍增。

自2003年起,鄞州區注重雪菜產品的質量安全工作,全區常年雪菜種植面積的83%認定了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雪菜加工產品已達十多種,產品除銷往江、浙、滬地區和北京、南京、廣州等大城市外,還遠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美國等國家。

2017年12月2日,2017“美麗鄞州”歡樂游系列活動之第五屆雪菜文化節在寧波市鄞州區雪菜博物館拉開帷幕。本屆雪菜節將非遺雪菜文化與網際網路新模式相融合,不僅把“鄞州雪菜”送到了更多老百姓的餐桌,也讓鄞州雪菜文化有了更廣泛的展示與傳播。

生產情況

2008年,鄞州雪菜種植面積1.8萬—2萬畝,鮮菜5.25萬噸,雪菜製品3.72萬噸,總產值1.5億元,有20家雪菜加工企業(其中3家為寧波市農業龍頭企業)。

2010年,鄞州區種植雪菜面積2萬畝(其中企業基地達1.2萬畝),總產鮮菜6萬噸,醃製鹹菜原料產品4.25萬噸,雪菜加工企業發展到25家。已開發出鹽漬雪菜、筍絲雪菜、雪菜原汁等多種加工產品。

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

產品榮譽

2003年至2004年,鄞州區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中國雪菜之鄉”,邱隘雪菜獲國家原產地標記保護。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鄞州雪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鄞州雪菜在鄞州區境內都有種植,主產地分布在邱隘、五鄉、東吳、下應、首南、姜山、橫溪、雲龍、瞻岐、鹹祥、塘溪、章水等十二個鎮(街道)。產地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21°08′—121°54′,北緯29°37′—29°57′之間,面積780平方千米。種植產地多系鄞東南一帶。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

雪菜的根為直根系,主根較細,移栽後大量發生的側根多分布於30厘米的土層內,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較強。一般選擇在鹽鹼土、水稻土、黃壤土。pH值在3.96—6.64之間,平均5.43左右,有機質含量豐富,含氮247.7毫克/千克;速效鉀230.7毫克/千克;含磷578.5毫克/千克。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鄞州雪菜 鄞州雪菜

《鄞雪18號》雪菜良種的原始親本於2000年從浙北引進,經本地采作提純復壯,套袋自交等手段系統選育而成。該品種於2002年開始大面積試種,2004年3月經專家審定《鄞雪18號雪菜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項目被鄞州區人民政府評定為2004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

生產中禁用高毒、高殘留量農藥,春雪菜本田追肥的用量與次數因地區、品種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追肥應以氮肥為主,並應多用有機肥等有機氮肥和生物肥料,增施磷鉀肥料,減少化學氮肥用量,以利在減少硝酸鹽積累的前提下,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增加產量。總追肥用量,按尿素計算,每畝施用50—80千克。一般追肥4次,年內施兩次,第一次在栽後10—15天,第二次在農曆年底前(一月底)。每次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或尿素5—7.5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兌水1000千克澆施。特殊早的年份也可把上述肥料總量分成3—4次澆施。年外也分兩次施,第一次在雨水前後(2月中旬),第二次在驚蟄與春分之間(3月上旬),每畝每次施尿素15千克+氯化鉀10—15千克。如天氣陰雨,地間潮濕,可在行間開淺溝條施或穴施,施後結合清溝覆土,以提高肥效。如遇乾旱天氣,也可兌水1200—1500千克澆施。採收前20—30天應終止施肥,以免植株過嫩,不利醃製保存。

(4)產品收穫、屠宰、捕撈及產後處理的規定:

採收的時間:

冬菜生長期較短,除30天左右秧齡外,在大田的生產期一般只有60天左右,多在小雪前後就可採收;春菜生長期較長,早熟品種在翌年清明(4月5日)前後,遲熟品種在4月20日左右。

採取的要求:

冬菜成熟因沒有抽苔期的限止,同時這時氣溫也已下降,晚幾天採收對質量影響不大;而春菜則不同,採收晚了易抽苔過長,不能保證商品品質,所以要求採收及時,一般以蕻葉相平,蕻長約8厘米—10厘米為宜。採收應選晴天下午進行,採收時每株雪菜的根要用菜刀削平並除去黃葉、病葉。

(5)生產記錄要求。

各種植單位和種植戶應根據實際生產情況,詳細做好農業投入品來源、使用時間、使用方法等記錄,生產過程中各種技術措施亦根據當地技術服務部門要求進行詳細記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