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馬頭山羊

鄖西馬頭山羊

鄖西馬頭山羊,湖北省鄖西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鄖西馬頭山羊因四肢發育勻稱、頭似馬頭而得名,是鄖西地方特產“名片”。1987年,鄖西被確定為湖北省馬頭山羊基地縣。馬頭羊肉色鮮紅,肉質細嫩,脂肪分布均勻,膻味小,食之可口,營養豐富。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鄖西馬頭山羊顯著特徵是羊身馬頭,而頭頂無角。行走時兩耳向前下垂,頻頻點頭,步態極似馬行。馬頭羊名副其實。所以,還有人叫它“無角山羊”、“葫蘆頭山羊”。馬頭羊體型較一般山羊個大,腰背平直,臀部寬肥,上翹短尾,皮厚毛稀多呈白色,少許黑麻色。而在它頸下和後大腿部則長有粗壯長毛。

鄖西馬頭山羊兩耳平直略往下垂,被毛全白;結實均稱;面長額寬、嘴齊、鼻平直,頜下多見兩耳垂;尻部寬,有效乳頭2個;母羊乳房基部寬圓,體型略秀小;公羊體大,睪丸左右對稱;四肢系部強健,關節靈活,蹄質堅實。

馬頭山羊喜攀崖、善遊走、耐旱耐粗飼,適應性和生活力比綿羊及牛群更強,它可以採食到其他動物不能利用的高山懸崖上的牧草。其抗病性較強,能抵抗一些常見的疫病。

品質特性

鄖西馬頭山羊因頭部無角、形似馬頭而命名。馬頭山羊具有繁殖率高、屠宰率高、肉味鮮美、板皮優異、適應性強等特性,是中國優良肉用型山羊品種之一。羊肉顏色鮮紅,具有清膻香味。肉質細嫩鮮美;膻味偏輕,肉味膻香清郁,口感地道純正,具滋補功效。

營養價值

鄖西馬頭羊肉品經農業部食品檢驗(武漢)中心等法定檢驗機構檢驗,總蛋白質18.4%至20.2%;總脂肪15.0%至15.2%;粗纖維0.10%至0.12%;水分64%至69%;膽固醇809.2毫克/千克;檢驗了17種胺基酸,總量達19%。

產地環境

位置境域

鄖西縣地處鄂西北,北依秦嶺,南臨漢江,與陝西商南、山陽、鎮安、旬陽、白河五縣及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毗鄰。鄖西縣南臨漢江天險,北靠秦嶺山脈,西南接川陝邊境的大巴山脈,東以鄖縣為鄰,四周均為大山所圍,境內間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村落平川。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史稱“依山帶江。”

土壤地貌

鄖西縣位於湖北省西北角,東與本省鄖縣相鄰,西、南、北與陝西接壤。境內山巒起伏,溪谷交錯,溝壑縱橫。秦嶺中段南緣余脈分數支自北向南延伸全境,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撥719.8米,最高海拔為湖北口大梁黑龍洞溝頂1798.9米,最低海拔歸仙河口漢江邊黑石窖151米。

鄖西縣總面積3509.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約70萬畝,占11.4%;林地260萬畝,占49%;可放牧荒山70萬畝,占11.4%;水產面積1萬畝,占0.02%,其它面積(包括沙灘、水面、村莊、道路、崖石等)135萬畝,占25.6%。全縣大小山頭6500多個,均為秦嶺山脈。其中千米以上的中山(泛指高山)64座(含1200米以上高峰)。

鄖西縣山地多坪地少,山地約占總面積的97.3%,河谷川壩占2.7%。土壤共分6個土類,以黃棕壤、石灰岩土、潮土、棕壤土、紫色土及水稻土為主。土壤大部分呈中性偏鹼,少數偏酸,pH值一般在4.5—6.5之間。全縣天然草場296萬畝,其中草叢草場79.01萬畝,占草地總面積的26.69%;灌叢草場59.31萬畝,占草地總面積的20.04%;疏林草場30.76萬畝,占草地總面積的10.39%;田埂草場9.38萬畝,占草地總面積的3.17%;零星草場117.54萬畝,占草地總面積的39.71%;牧草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人工牧草主要種植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紫花苜蓿、皇竹草等,為飼養馬頭山羊提供了充足的飼草來源。

水文情況

鄖西縣有大小河流155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26條,全長1320.7千米,屬漢江水系,主要支流有天河、金錢河、仙河,水資源豐富。河道落差大,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2.1萬千瓦。

氣侯特點

鄖西縣處於華北自然區域和華中自然區域之間,是過渡地帶,屬於副熱帶北界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嚴冬時間短。年平均日照1874.4小時,年平均氣溫15.4℃,無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由於境內地形複雜,垂直差異大,小氣候十分明顯,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的多”之說,形象的反映了海拔高度不同是引起氣候差異的重要原因。縣域內無大型工礦企業,工業“三廢”遠低於國家標準,大氣清新無污染,符合GB3095—1996的一級標準;徑流水質優,符合GB5084—1992標準,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特殊的光、熱、水、土和生態組合,決定了天然牧草的良好生長和鄖西馬頭山羊優良特性的形成。

歷史淵源

鄖西縣是湖北省唯一一個處在南北氣候分界線上的縣,古屬興安府,北距古都西安不到三百千米。在《興安府志》第十一卷有如此推測:山羊可能是漢時移民帶入本區,而西域人士又將國外的無角奶羊帶入此地,與當地土羊雜交,無角馬頭山羊誕生。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這種奇怪山羊在相對封閉的地域環境中一步一步地繁育進化成為馬頭山羊品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中記載,鄖西縣是馬頭羊的發源地和中心產區。

馬頭山羊的種群數量很少,它得以生息繁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性情溫馴,生長快,體質健壯,肉味鮮美。馬頭羊在湖北、湖南、陝南三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鄂西北地區。其中,鄖西縣分布數量最多、質量最優。

1985年,鄖西馬頭山羊做為湖北地方優良的品種資源被農業部列為國家重點推廣山羊品種,鄖西馬頭羊開始聲譽遠播。

2005年,勛西縣投資建立馬頭山羊良種繁育中心,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種羊1000餘只。縣畜牧局還與科研部門合作開展“馬頭山羊品種資源保護利用中試與示範”項目研究,實施胚胎冷凍保存移植等技術,保護品質,節省種公羊養殖成本。

2007年開始,勛西縣畜牧部門向中央和省級相關部門申報菜籃子生產項目、馬頭羊養殖與關鍵技術研究、種羊保護等項目10餘個,爭取項目資金2000萬元。

馬頭山羊雖有名,但其品種特性和生產沒有統一的認定標準。為此,鄖西與華中農大、省農科院、市畜牧局聯合制訂馬頭山羊國家標準,2009年5月,鄖西縣與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聯合研製馬頭山羊國家標準,被國家標準委正式批准發布實施,這是中國馬頭羊的“第一國標”。

2010年開始,鄖西縣建立新型標準化畜牧業發展模式,逐步實現了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種草養羊”示範項目、秸稈青貯氨化技術、山羊“1235”養殖模式的推廣實施,成功改變了傳統飼養方式和觀念,全縣馬頭山羊良種普及率達95%以上。為擴大馬頭山羊知名度和影響力,鄖西縣還參與制定了《湖北馬頭山羊品種標準》、《馬頭山羊飼養與疫病防治技術規範》、《馬頭山羊國家標準》等。

至2015年,鄖西將全縣18個鄉鎮劃分為種羊核心區、純種擴繁區、肉羊生產區,並以省、市、縣三級標準化規模羊場建設為載體,規劃出年出欄3000隻的養羊專業村50個。為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鄖西縣建立了以香口鄉園嶺山為基地的原種場和以香口、土門、河夾、觀音、夾河規模場為基礎的保種場,在土門、香口、店子等養殖重點鄉鎮確定了7個馬頭山羊保種小區。

生產情況

2010年,鄖西馬頭山羊飼養量達到44.5萬隻、出欄19.4萬隻,實現產值1.75億元。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鄖西全縣累計建成規模化羊場116個,其中,省級18個、市級49個、縣級49個,發展“1235”模式養羊戶1500餘戶。

2013年,鄖西縣出欄優質馬頭山羊27萬隻,產值超過4億元。

2014年,鄖西共有標準化規模羊場108個,其中省級標準化規模羊場16個、市級標準化規模羊場48個、縣級標準化規模羊場44個。鄖西馬頭山羊飼養量達到51.47萬隻,出欄馬頭羊26.13萬隻,產值超過5億元。

2015年,鄖西山羊飼養量達到65萬隻,出欄30萬隻,山羊產值超過6億元。已建成了年存欄1000隻規模的馬頭山羊種羊場,初步建成以觀音、馬安、香口等鄉鎮為重點的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肉羊生產基地原種繁育基地。

產品榮譽

1987年,鄖西縣被湖北省政府定為馬頭山羊基地縣。

2010年0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4年04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鄖西馬頭山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5年10月,鄖西縣通過湖北省畜牧獸醫局現代畜牧產業示範區的驗收,正式成為湖北省現代山羊產業示範區。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鄖西馬頭山羊肉產地範圍為湖北省鄖西縣城關鎮、土門鎮、香口鄉、上津鎮、店子鎮、關防鄉、湖北口回族鄉、景陽鄉、夾河鎮、羊尾鎮、澗池鄉、觀音鎮、馬安鎮、六郎鄉、河夾鎮、安家鄉、三官洞林區、槐樹林特場共18個鄉鎮農場特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馬頭山羊。

二、飼養管理

1.飼料來源:產地範圍內禾本科、莎棘科、豆科、菊科等灌木草叢為主的天然牧草,或人工種植的白三葉、黑麥草、光葉、紫花苕、紫花苜蓿、皇竹草等優勢牧草,以及青黃玉米桿、紅薯藤、豌豆藤、花生藤等糧食經濟作物的桔桿。精料以本地盛產的玉米、紅薯、豆類籽實、菜籽、芝麻、花生餅粕等農作物的粉碎料或麩皮。

2.飼養條件:

(1)養殖方式:舍飼與放牧相結合。

(2)圈舍要求:吊腳樓式羊舍,距地面1.2米至1.5米。羊欄每間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欄內建有20平方米的越冬室。

(3)飼養管理:按種公羊、產仔母羊、育肥羊實行分群飼養,分類管理。

①羔羊飼養管理:出生後48小時內吃上初乳。10日齡後投餵幼嫩、青乾草,30天后補飼精料,哺乳期2個月。

②育成羊飼養管理:選擇體重≥20千克的健康羊,採用放牧加補飼的混合育肥方式,按每隻羊1千克至2千克乾草和0.2千克至0.3千克混合精料補飼。日餵2至3次。

③出欄:12月齡至18月齡、體重≥30千克的商品羊;6月齡至11月齡,體重≥10千克的羔羊,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出欄。

3.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三、屠宰加工

1.羊源標準:來自產地範圍內非疫區,符合品種、月齡、體重要求的健康羊。

2.屠宰加工:

(1)停食待宰:待宰圈停食24小時,宰前3小時停止飲水。

(2)浸燙褪毛:在水溫63℃至67℃燙毛鍋中翻動浸燙3分鐘,手工褪毛。

(3)冷卻保鮮:0℃至4℃,冷卻24小時。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外觀:肉色鮮紅,有光澤;肌纖維緻密,富有彈性;脂肪呈白色,具有清膻香味。

(2)口感:肉質細嫩鮮美,膻味輕微,肉味清香,爽口不膩。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蛋白質(%)≥ 18.0
脂肪(%)≤ 16.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鄖西馬頭山羊肉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鄖西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鄖西馬頭山羊肉的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傳說很久以前,牛郎織女生活在鄖西縣的天河岸邊,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一天,牛郎下地幹活兒,突然聽到山羊的慘叫聲,牛郎飛快地向山羊跑去。走近一看,原來是一條蟒蛇正將一隻山羊吞入口中,牛郎急忙舉起鋤頭,照準蟒蛇七寸處狠狠砸下。蟒蛇受傷後將山羊吐了出來,牛郎抱著嚴重受傷的山羊回到家裡。

在牛郎織女夫妻的精心照料下,山羊的傷很快好了。臨別時山羊三跪叩拜,感謝牛郎織女的救命之恩。

時隔不久,王母娘娘派人將織女帶回天庭,織女一再懇求母后準予牛郎和兩個孩子也留在天上成仙。

王母娘娘稟奏玉皇大帝。當時玉帝正在萬物園觀看動物,他看到園內一群頭頂長角的山羊,便說:“如果答應她的要求,除非山羊頭上不長角。”

訊息很快傳到人間,被牛郎織女救治的山羊得知玉帝口諭後,為報答牛郎織女救命之恩,率族群前往天蓬山馬王寺拜佛修煉。經過四百九十天苦行修煉,終於改頭換面,沒有了兩角,成為了馬頭羊身。自此,馬頭羊就在天河流域的深山裡不斷繁衍生息,成為人間一支罕見而獨特的無角山羊種群。

織女得知此訊息後,催促母后稟報父皇儘快兌現諭旨,恩準牛郎和兩個孩子都留在天上。

玉皇大帝根本不相信山羊頭上不長角,於是親自前往人間天河察看。一看果真如此,只好應允牛郎和一雙兒女都留在了天上,並一同列入仙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