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古箏製作工藝

鄆城古箏主要流傳在包括鄆城和鄄城在內的菏澤地區和魯西的聊城地區,特別是菏澤地區的民間音樂甚為流行,被人們譽為“箏琴之鄉”。其製作工藝是與古箏名家相聯繫的,我國古箏演奏分為八大流派,其中有稱為“齊魯大板”的山東箏,據《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其富而實,其民無不歡竽、擊築、彈箏”,所以不少人稱山東箏為齊箏。

鄆城古箏製作工藝是與古箏名家相聯繫的,我國古箏演奏分為八大流派,其中有稱為“齊魯大板”的山東箏,據《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其富而實,其民無不歡竽、擊築、彈箏”,所以不少人稱山東箏為齊箏。它主要流傳在包括鄆城和鄄城在內的菏澤地區和魯西的聊城地區,特別是菏澤地區的民間音樂甚為流行,被人們譽為“箏琴之鄉”。出過不少民間說唱和戲曲,民間器樂的演奏人才,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趙玉齋和高自城都是鄆城人。山東箏曲多和山東琴書、民間音樂有直接聯繫,曲子多為宮調式,以八大板編組而成。其中一部分是作為琴書的前奏出現的琴曲,跟河南板頭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像《漢宮秋月》、《鴻雁捎書》等都是;在民間常常用套曲聯奏的形式來表現多側面的音樂形象,《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這四首小曲就是作為聯綴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標題並在全國流行。另外,也有由山東琴書的唱腔和曲牌演變而來的,如《鳳翔歌》、《疊斷橋》。
山東箏過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邊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裡邊是八根子弦,俗稱“七老八少”。演奏時,大指使用頻繁,剛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連“托”演奏的下花指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則剛柔並蓄,鏗鏘,深沉,其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