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鄂軍都督府舊址原為清湖北咨議局局址,1909年,為配合清政府“預備仿行立憲”的步調,湖北當局在武昌閱馬廠動工興建湖北咨議局,以為議員辦公之地,並同時在主樓後修建議員公所,
機構設定
咨議局
以做議員起居休息之用。1910年竣工。咨議局平面布局為“山”形,磚木結構,兩層樓房,是一幢典型的西方議會大廈式建築,充分體現了建築形式和實際功用的統一。
不過,湖北咨議局的議員們在這座西式的建築里辦公不到一年時間。1911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地區的革命黨人敢為天下先,發動了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隨即在咨議局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前清的咨議局蝶變為革命黨人的反清司令部。
都督府走廊
1911年10月11日,起義的革命黨士兵占據了咨議局,為壯大革命聲勢,在會議廳推舉了原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的統領黎元洪出任軍政府都督。黎元洪起初拒不合作,革命黨人就將他軟禁在都督府二樓東端的房子裡。幾天后,黎元洪轉變了立場,同時為表明決心,還剪掉了象徵臣服清王朝的長辮子。漢口、漢陽保衛戰。
義旗一舉,四方風動。以武昌起義為開端的辛亥革命,打開了“民國之門”,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皇權專制政治。
1912年,孫中山在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首先來到“首義之區”的武漢,憑弔戰場,安撫流離,訪問鄂軍都督府,並在紅樓後花園與都督府軍政人員合影,表達了對武漢軍民的深厚感情。
《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按原貌復原了鄂軍都督府初期的各個機構,以及會議和接待場所。透過陳列的實物,我們可以了解都督府輝煌的歷史。
一二層格局圖 都督府會議廳 布局典雅莊重,原為咨議局議場,革命黨人入駐後,即為都督府會議廳。1912年4月,孫中山訪鄂期間,曾在此發表演講。主席台正中布置的十八星旗,寓意為全體漢族同胞團結起來,以“鐵血精神”推翻滿清王朝的統治。十八星旗後定為中華民國陸軍軍旗。 都督府會議廳會議廳標語 黎都督起居室 布置於舊址二樓東端,正對侍衛官室。黎元洪原為清湖北新軍第21混成協統領,武昌起義後被推舉為大都督,黎元洪不願就職,革命黨人即將其安置於該室,由侍衛官照顧其日常生活起居。 黎都督起居室場景 侍衛官室 正對黎都督起居室。侍衛官的主要職責是負責都督的安全保衛及飲食起居。 侍衛官室 顧問官室 顧問官由都督聘任,其職責是備都督諮詢並自行建議,贊襄軍政。一批革命黨人和前清咨議局議員曾被聘為都督府顧問官。 秘書官室 秘書官是都督的重要辦事人員,由都督自行任用。其職責是分理都督府文書,保管文書關防。都督府的主要檔案、公告、照會等均由秘書官起草。革命黨人宋教仁曾在此起草了著名的《鄂州臨時約法》。 《鄂州臨時約法》照 收掌員室 收掌員掌理都督府文書收發工作。 軍事會議室 是都督府召開軍事會議的專門場所,許多重大軍事決策在此形成。陽夏保衛戰中,黃興曾在此召開過軍事會議。 參謀部 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定的四部之—。其職責為輔佐都督,制定作戰計畫。都督府草創之際,軍民大政,參謀部主持最多。 各部稽查長室 各部稽查長由起義人員公推,都督委用。其職責是稽查各部及各行政機關,稽查各軍隊,參與重要會議和人事安排,處理特殊事務。革命黨人蔡濟民曾出任此職。總監察長室 總監察長在開始組織起義機關諸人中推選產生,其職責是監察鄂軍都督府各部用人及行政事宜。資深革命黨人劉公出任此職。 民政部 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定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職責為負責地方行政事務。原湖北咨議局議長湯化龍曾出任民政部改稱政事部時的部長。 民政部 軍令部 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定的四部之一。其主要職責為秉承都督命令,發布軍令,調遣軍隊。舊軍官杜錫鈞曾出任軍令部長。 軍令部 軍務部 是鄂軍都督府最初設定的四部之一。主要負責軍務行政、軍隊後勤工作。革命黨人孫武、蔣翊武、張振武曾分任軍務部正、副部長。 軍務部 傳達員室 傳達員負責都督府來訪者的安排接待事務。 外交部 是1911年10月25日後鄂軍都督府所設定的九部(依次為軍令、參謀、軍務、內務、外交、理財、交通、司法、編制)之一。主掌外交行政事宜。革命黨人胡瑛曾任部長。此時的鄂軍都督府,開始在軍事、外交等方面行使中央軍政府的職權。該部的成立是鄂軍都督府開始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的標誌之一。都督會客室 是黎都督會客的專用場所。1912年4月孫中山先生訪鄂期間,曾以此為會客室,接見湖北軍政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代表。 都督會議室 有別於一樓的會議廳和二樓的軍事會議室,規模居中,主要用作都督主持召開的各種軍政會議的場所。黎都督有時也在此接見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