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粳雜1號

作雙晚栽培,適宜播期6月18日左右,秧齡30天。 作雙晚種植畝插2.5萬穴左右,每穴插2粒穀苗,基本苗12萬以上;在雲南作一季稻栽培,畝插2.5-3.0萬穴,每穴插2粒穀苗,基本苗12-15萬。 每畝施用純氮12.5公斤左右,約相當地尿素27.2公斤,氮、磷、鉀肥的比例應為1∶0.5∶0.5。

品種簡介

為雜交中、遲熟晚粳組合,主要在湖北、江西、雲南、浙江作雙季晚稻或一季稻栽培,1995年2月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

產量表現

1992至1993年參加湖北省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450.27公斤,居參試組第一位。在武漢市東西湖區試中,最高畝產605.7公斤,25畝示範田平均畝產590公斤。1994年在雲南騰衝示範1450畝,平均畝產546.7公斤,比對照增產7.61%。1996年在雲南永平種植1250畝,平均畝產709.79公斤,比對照增產18.3%,高產田塊畝產達868.23公斤和855.12公斤。

特徵特性

作雙晚種植全生育期125-130天,雲南作一季稻種植全生育期170-180天。該組合根系發達、株型緊湊、分櫱力中等,莖桿粗壯,抗倒性強。後期熟色好,穀殼黃亮、稃尖紫色、脫粒性佳。對稻瘟病和白葉枯病中抗,稻米品質達部頒二級米標準,米軟硬適中、外觀品質好,食味佳。
鄂粳雜1號作雙晚穗粒結構為:畝有效穗20-25萬,每穗粒數100-120粒,結實率85%左右,千粒重23-24克,雲南作一季稻栽培的穗粒結構是:基本苗12-15萬,畝有效穗25-28萬,穗總粒數150-160粒,結實率85%, 千粒重24克。

栽培要點

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作雙晚栽培,適宜播期6月18日左右,秧齡30天。在雲南適宜地區(海拔1400-1700米)栽培三月份播種,秧齡50天左右。雙晚秧田畝播種量12.5公斤左右,秧苗1葉1心至2葉1心期間,每畝用300ppm的多效唑60公斤噴施,以增加分櫱,提高秧苗素質。
2) 合理密植作雙晚種植畝插2.5萬穴左右,每穴插2粒穀苗,基本苗12萬以上;在雲南作一季稻栽培,畝插2.5-3.0萬穴,每穴插2粒穀苗,基本苗12-15萬。
3) 肥水管理每畝施用純氮12.5公斤左右,約相當地尿素27.2公斤,氮、磷、鉀肥的比例應為1∶0.5∶0.5。施肥原則是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看苗補施穗肥。後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提高結實率和充實度,要求前期淺水勤灌,中期適時曬田控苗,後期薄水,切忌斷水過早。在臘熟至黃熟期,仍要乾乾濕濕,以提高籽粒充實度。

制種技術

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插期,父本於4月23日播種,母本5白1-2日播種,父母本播差期9天,葉差1.8葉左右;
2) 合理安排父母本行比,插足基本苗,父母本行比以2∶14為好,株行距父本13.3×20+26.6厘米,母本13.3×13.3厘米,父母每穴插3粒穀苗,母本每穴插2粒穀苗;
3) 重施底肥、早施分櫱肥、巧施花肥、促平衡生長;制種田總施氮水平12.5公斤純氮,底肥占70%,追肥占30%。插後5-7天追分櫱肥,花肥巧追, 氮、磷、鉀合理搭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