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驛博物館

郵驛博物館

高郵市郵驛博物館,位於江蘇省高郵市盂城驛,是中國唯一的郵驛博物館。

基本信息

歷史

高郵市郵驛博物館高郵市郵驛博物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傳道信息的國家之一。驛站是古代官辦飛報軍情,遞送儀客、運輸軍需的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血脈”。
秦王贏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在此築高台,設郵亭,漢建縣,歷史就莊重地把這土地正式命名為高郵,全國兩千多個縣市中把自已的名字與郵傳聯繫在一起的唯其高郵。從此高郵因“郵”而生,因“郵”而興,一支“郵”字歌,從古唱到今。
開設於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盂,古代盛飲食、水等的園口。盂城,高郵的別稱,取意於宋代詞人秦少游描寫家鄉“吾鄉如覆盂”的詩句。盂城驛位於城南館驛巷內,明代南北大動脈(京杭運河)上的一處永馬兼備的重要驛證。原規模宏壯,現存有廳堂、庫房、廊房、馬神祠,前鼓樓等古建築,雖歷經蒼桑,但古風猶存,許多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遺珍”。

開館

在國家郵電部、江蘇省政府、省各級郵電、文化、城建和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1993年至1995年間高郵市人民政府堅持修復盂城驛,並在此基礎上設立了中國唯一的郵驛博物館,使古驛得重光。中國明史學會、中國社科院歷史所、郵電部文史中心聯合於8月17日在高郵召開了於’95郵驛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郵電部於8月17日發行《古代驛站·盂城驛》郵票,並在站內舉行首發式。

整體布局

廳前懸掛“驛”字燈籠一對,門上方懸掛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范題寫的“古盂城對”橫匾,大門左側的綠字白字“郵驛博物館”豎牌為國家郵電部副部長劉平源題寫。大門西側的獅子盤繡球石鼓造型古樸,形象生動,似乎向唱出古代驛站今又重光,迎接各方遊客前來參觀。兩廳後車廂房為存放迎送器具的轎房,兩廂房為通信,運轎工具的驛具房。

主體建築

皇華廳

又稱正廳,為五開間明代建築,其功能為傳室政令的場所,驛站管理中心。中三間屏門止方懸掛“皇華廳”匾額,下方為“明、高郵州城圖”,兩側懸掛“訊息通靈會心不遠,置郵傳令盛德留行”的聯。正廳主要陳列驛、馬、船統計表,值班表,分工職責表,《郵驛律》等,廳中為官是接待場面,東房為簽房,學辦理公文之處,兩房為驛站人員構成雕塑,形象栩栩如生。整個廳堂形象地再現了盂城驛當年的生活原貌,游可充分領略到郵驛文化的豐富內涵。後在廂房為《乾隆皇帝視高郵》的微編景觀,西廂房為明清小說《醒世姻》盂城驛審廚夫的繳信景觀。

駐節堂

又稱後廳,整個建築的樑柱為明代驛站遺存,是盂城驛的精華所在,雕刻圖案精改剔透,寓意去。本堂為四方賓客接待的地方。屏門上方懸掛“駐節堂”匾額,兩側懸掛中三間為接待官員的晚宴場面,造型生動。東西房為古色古香的寢房。後院為驛卒舍和庫房廚房等地。

鼓樓

為十字脊重兩層的古建築,是驛站值更守夜,站崗望,傳鼓報的制高點,亦是今天盂城驛的形象標誌物。頂層下懸掛由該建築設計者、東南大學教授潘谷西先生題寫的“鼓樓”匾額,二層懸掛著國家外交部副部長邑人姜恩柱題寫的“飛”,中明史學會執行會長劉重日先生題寫的“置郵傳命”等匾額。底層牆面嵌有《捐款紀念碑》《重修盂城驛記》。治樓梯到明代那驛道急促的鼓聲,再望四方,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兩覽河湖,漁帆點點,應塔聳立;在觀平疇,禾稼蔥蔥,綠野無邊;南看通衢,車輪濃濃,晝夜不息;北堂皇古城,高樓處處,日新月弄,真令人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