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建,1960年生,四川著名攝影家,今年50歲(2010年),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從事攝影。
平時多愛拍攝城市建築、花卉、自然風光等,認為熱愛攝影亦是熱愛生活的一種充分表達,只要拿起相機就會淡忘了疲憊。所攝照片曾獲得眾多獎項,包括《中國攝影》2001年度十佳優秀攝影師獎、第十一屆佳能杯“亞洲風采”人與自然三等獎、“故宮印象”國際攝影大展二等獎、“承德國際攝影大展”優秀獎等。
個人頭銜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員
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會員
四川攝影家協會理事
攝影經歷
郭際最早從拍沙龍風光照開始攝影,多年來,頻頻外出攝影,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神遊山水之間,用手中幾十毫米的方寸之地捕捉長河落日,江山雲涌。到後來,關注人文攝影,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飛躍。而且他還悟出,要用專題的方式去形成他對主題的完整表達。如果說一個攝影師拍什麼,取決於他心裡有什麼,那郭際確實越來越踏實,越來越有人情味兒了。他說,他還是要把鏡頭對準西部,去拍攝西部的山、西部的水,還有這山山水水裡的西部人。他說,專題攝影確實是一個非常深奧的題目,要想把它通過幾張簡單的圖片,把這個事件整個的反映出來,要功底,還須要對你要反映的事物有一個背景的了解,必須要去了解。 他說,我覺得我就算是比較浪漫的一個專題攝影師吧。 我想,他更是一個具備了捕捉美好風光的紀實的專題攝影師吧。
個人榮譽
作品曾上百次榮獲國內外各類影賽獎項:獲尼康杯、佳能“亞洲風采”、富士“十傑”等影賽獎項,2003年柯達專業反轉片提名獎,文化部“群英獎”二等獎,作品入選十八屆全國影展。其作品多次在《中國攝影》、《攝影之友》、 《中國旅遊》等畫冊刊物上發表,入編《中國攝影家全集》、《走向世界的21世紀中國攝影家》、《中國百科專家學者經典》、《中國專家名人詞典》,他更榮獲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認定傑出攝影家稱號。曾參與中央電視台CCTV一3《瞬間世界》欄目的專題採訪報導。
抄襲門事件
2010年第23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金獎作品《明天的現實》“抄襲門”事件,有了新進展,陳聯軍發現的那張圖庫中的無名照片原作者已經現身,他就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成都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郭際。“無名照”是郭際1997年冬天在都江堰龍池拍攝的。
13年前在都江堰拍的照片
“最早是四川著名的攝影家王建軍老師在珠海參加影展時告訴我,那張金獎作品是剽竊我的。”郭際今年50歲,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從事攝影。“本來今年的展覽,朋友們也讓我去投幾幅作品,我沒去,沒想到最後還是莫名其妙‘獲獎’了。”昨天下午,記者連線華西都市報記者付真卿,他正在郭際公司里,已看到了那張疑似“被剽竊”的照片以及底片。照片中白色的大霧一片朦朧,在大霧之下平靜的水面中,數十棵枯木靜靜地立著,網上比對照片跟陳聯軍在圖庫中發現的無名圖片一模一樣。付真卿說,郭際在同一地點拍攝了一組、共100多張照片。
郭際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拍照的地方在都江堰的“龍池”——一個高山湖泊景區。1997年12月的一個早上,天氣非常寒冷,他獨自一人到都江堰龍池去拍照,“我開始並不是專門去拍那些枯木的。”郭際說,那天早上8點過後,龍池的霧非常大,他在前往原定拍攝地的路上,發現了那些水中的枯木,“濃霧籠罩下,那些枯木靜靜地立在水中,我覺得意境非常好。”郭際趕緊舉起了相機,從8時許開始,一直拍攝到10點多大霧完全散去。“雖然過去10多年了,但是那天的情況我一直記得,天氣非常冷,我用的是賓得67中畫幅相機,富士維爾維亞50度專業反轉片。”而就在郭際拍攝完那組照片後不久,那些枯木就被全部砍伐了,“之後應該也不會有人再拍到同樣的照片了。
已將原始照片寄給調查組
郭際說,拍回那組照片後,他挑選了其中幾張最好的,收錄進了自己的攝影集中。剩下的照片全部作為商業圖片,將著作權賣給了北京一家著名圖片公司,包括那張疑似‘被剽竊’的照片。
據郭際說,金獎身陷“抄襲門”後,中國攝影家協會調查組已給他打過兩次電話核實調查,今天他將按照調查組要求把照片的原始光碟等特快專遞過去。面對自己的照片涉嫌被“抄襲”,郭際感到非常氣憤,同時對目前國內攝影界的這種環境,感到很無奈。當記者問他一旦確認自己作品遭抄襲後將有什麼措施時,他說已經會同自己的法律顧問,在研究該採取怎樣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相關評價
從影十餘載,跑遍祖國大江南北,特別擅長風光、風情攝影。
郭際在工作中是個相當嚴謹的人,話語斬釘截鐵,沒有多餘的虛飾。可以想像對待攝影,亦是如此。他咄咄逼人的眼神,仿佛暗示他著對待攝影的那份狂熱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