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欽光

郭欽光

郭欽光(1896~1919),原名郭書鵬,字步程,海南省文昌市龍馬鄉尾搪村人。父詩祝,母陳氏,妻陳氏,姐兄各一。他聰慧機靈,能說會道,為父兄所寵愛,靠父和兄的勤勞耕種,省穿儉用支持其入學讀書,啟蒙於家鄉農村私塾,後隨當教師的舅父陳宜得讀書,12歲到抱羅市的羅峰高小就讀。1912年父病逝,與兄書燕相依為命。其兄心腸仁慈,以其弟學業成績優異,矢志培養弟弟成才,於1913年欽光入廣州初級師範學校讀書。

基本信息

簡介

1915年5月7日,袁世凱稱帝,賣國求榮,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約,全國譁然,欽光義憤填膺,遂以學界名義,與同學們在廣州市東園開國恥大會。登台演說,充分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聲討北京軍閥政府賣國求榮的罪行,號召大家同仇敵愾,反對賣國賊。越說越激奮,以致當場吐血。在場民眾無不為其愛國激情所感動。自此以後,經常對同學說:“國危而俗偷,不如早死”。

人物生平

1916年畢業於廣州初級師範後,轉回鄉里,於務生國小執教一年。其間大力宣傳男女平等,發起剪短髮運動。1917年夏天,兒子郭貽海剛滿一歲,郭欽光便在兄長和鄉親的資助下,靠典田借貸,入北京大學讀文科預科。

1919年北京爆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5月4日那一天,欽光奮袂先行,與北大愛國學生一起上街遊行示威,沖向趙家樓搜尋賣國賊,受到曹汝霖衛兵的毆打,並目睹反動當局對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實行鎮壓,因而激憤不已,當場嘔血不止,被送進法國醫院搶救。欽光在醫院期間,處於昏迷狀態,偶爾清醒過來。當同學們告訴他關於愛國活動進行情況時,面部便露出勝利的笑容,並嘆息著說:“國家瀕危,政府猶以獅子搏兔之力,以壓一線垂盡之民氣;日政府待我留學諸君之事,不圖乃見於生斯長斯之祖國,事可知矣。”並對反動當局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鎮壓愛國同胞的倒行逆施表示氣憤。說完又吐血不止,一直延至七日溘然逝世。時年僅二十四歲,當時家中遺下老母、妻子和女兒。

事跡影響

當郭欽光逝世的訊息傳出後,全國各地紛紛舉行追悼大會。1919年5月12日天津市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1000多人在河北公園舉行追悼大會。5月18日,北京各校五千多人在北大法科禮堂召開郭欽光追悼大會。會場上懸掛著各界送來的三千多副輓聯,郭的遺像兩旁書有“力爭青島,死重泰山”八字,這次追悼會實際上成了該市於次日(十九日)舉行總罷課的誓師大會。5月20日,烈士的家鄉海南島,1000多府(城)海(口)學生舉行隆重的追悼會。隨後,文昌學生在烈士母校羅峰高等國小集會,沉痛悼念烈士。5月26日,廣州各學校的師生在高等師範學校召開追悼大會,用鮮花結成一副對聯及橫幅,其文曰:“是為國殤,不愧英雄,”橫額為“正氣磅礴。”5月31日,上海學生及工商各界,匯集於西門公共體育場,追悼為國捐軀的北大學生郭欽光。北大學生代表許德珩在大會上演講時,歌頌了烈士為國而死的愛國精神,指出:“郭君為國而死目的有二:(1)取消中日密約,收回青島;(2)懲辦國賊。”演講時言詞沉痛,聞者潸然淚下。郭欽光的犧牲,激發了全國學生義憤,把愛國學生運動推向新的高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