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祖

郭嵩祖(1816—1853)字春淦,號春泉。是清遠郭氏笫十八代傳人,郡附貢生,特授京師西城兵馬司正指揮,加四級。著名御史郭儀長之曾孫,襄垣知縣郭見猷之孫。
郭嵩祖自幼才華橫溢,縱橫經史,著有《竹蘭館文集》、《筆花軒詩賦》。道光乙未年(1835年)歲考,18歲的郭嵩祖以“嶺南才子”冠軍之譽進郡學,授江蘇試用縣丞。道光癸卯年(1843年),27歲的郭嵩祖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特授國史館謄錄、京師東城兵馬司都監,不久擢升為京師西城兵馬司正指揮,加四級,霎時轟動全城。在滿人統治下的大清王朝,任用漢人為京城“西區衛戍司令”,實為罕見。除了郭嵩祖的傑出才華外,嘉慶和道光兩帝都十分重視著名御史郭儀長的後裔,恩寵有加。清遠郭氏族裔也盡忠報國,保一方平安,可以說,從乾隆到同治的140年間,清遠郭氏族裔的文官武將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嶺南沿海,及至台灣和海南,被譽為清朝的“楊家將”,這一有趣現象令歷史學家頗感興趣,並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郭嵩祖文武兼備,初任北京東城兵馬司都監時,常與尚書潘世恩,御史毛鴻賓、翰林院編修呂官蓀等文人墨客組成詩詞會,嵩祖古文造詣極深,在同道中尤為傑出。後來他以大司城之職調署中城,維持京城中區治安,勵精圖治,剿賊安民,偵破不少冤假錯案,剛正之氣有乃祖監察御史郭儀長之遺風。擔任西城兵馬司正指揮之職後,鐵面無私,秉公執法,京城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也敬畏他三分,不敢到西城放肆,被人稱為“郭青天”,口碑甚佳,清政府多次授勳,奏績十年,留任三次,實為罕見。
鹹豐癸丑年(1853年)農曆正月十八日,郭嵩祖在任內病逝,終年37歲,英年早逝,殊為可惜。郭嵩祖墓在清遠太平鄉大埔岡果園村之南,山形名稱”槐花藏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