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猶鬱悒。愁悶不舒暢。
1.猶鬱悒。愁悶不舒暢。
語出:漢 東方朔 《七諫·沉江》:“心怫鬱而內傷。”《漢書·鄒陽傳》:“太后怫鬱泣血,無所發怒。”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之一:“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fú】 怫1 fèi 〈名〉 (1) 憤怒 [indignation;anger] 我怫然而怒。――《莊子·德充符》 (2) 又如:怫然(憤怒的樣子)...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解釋滂渤:水勢怒激的樣子;怫:形容憂愁或憤怒;怫鬱:鬱悶。指波濤激盪的情景。 ...
解釋氣鬱,內傷病證氣機不暢,氣的支行障礙,蘊結聚積不得發越,機能阻滯的一種病理變化,可繼發氣滯、血瘀、濕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臟本氣鬱結等病證。
六郁之先論 病機 介紹 病變的命名和分類 性質和致病特點拼音 fú kài 注音 ㄈㄨˊ ㄎㄞˋ引證解釋 氣鬱滿貌。《靈樞經·壽夭剛柔》:“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 楊上善 註:“怫愾,氣盛滿貌。” ...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曰:‘已矣!國其莫吾知兮,子獨壹鬱其誰語?’” 顏師古 註:“壹鬱猶怫鬱也。” 唐 黃滔 《秋色賦》:“驅走群言,寫壹鬱之懷矣。” 宋 歐陽修...概述 yī yù ㄧ ㄧㄩˋ 壹鬱(壹鬱) 詞語...
概述 詞語解釋火郁,病證名。五郁之一。心火怫鬱之症。
咈郁.憤懣憂鬱。
郁證是對情志不舒,氣機郁滯不通所引起疾病的總稱。 凡因情志不舒,氣鬱不伸,而致血滯、痰結、食積、火郁,乃至臟腑不和而引起的種種病症均屬郁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