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邵陽市珠暉區實驗國小,創建於1942年,現坐落在珠暉區光明街35號,是全國群體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學校、湖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優秀家長學校、湖南省綠色學校、湖南省首批合格學校。
學校簡介
學校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9000餘平方米。現有教學班37個,在校學生近2000人,教職工99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55人,全國教改先進3人,國家級網球教練2人,市十佳教師2人,區級教學能手7人。
學校校園環境幽雅,綠樹成蔭,瓷磚畫廊,引人入勝。不鏽鋼“奮飛”雕塑熠熠生輝。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相對獨立;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運動場館設計科學、布局合理。各類館室(場)齊全,均達到省頒標準,4塊丙烯酸室外燈光網球場符合國家比賽場地標準。
學校辦學思想明確,即“本色+特色,為學生終身成長奠基”。“本色”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學生做一個思想、品行、學習、身體合格的人。“特色”即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開展特色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對生活、對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通過學校“素質教育拓展營”活動,擁有一門特長。學校提出了“合群、豁達、博學、創新”的校訓,努力營造“誠信、懂禮、善思、好問”的校風,追求“讓和諧充盈校園、讓慈愛充盈教育”的教育境界。學校連續12年被區教文體局評為教育質量優勝學校。由於堅持以義務教育十大關鍵字“強制、免費、平等、免試、就近、均衡、質量、安全、保障、責任”作為辦學的標準,被來校檢查的省、市、區有關領導和家長、社會各界,譽為“公立學校的一面旗幟”。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教研教改工作,有四個課題獲省市級上等次獎,學校因此被評為邵陽市“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為了拓展素質教育渠道,學校開設了“網球、足球、合唱、英語興趣、圍棋”等特色活動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學校網球隊,多次代表邵陽市出征國家網球專業賽和湖南省運動會,獲金、銀、銅牌30餘個,向國少隊、省級專業隊輸送隊員16名,向大中專院校輸送隊員5名,其中楊舒靜、陳燕翀為健將級運動員,歐炫爍、龍依琳為一級運動員,小將許帥在全國12歲組排名第一。
學校沿革
1938年,武漢即將淪陷之際,“溝口扶輪國小”遷衡,在玄碧塘三處設點,辦起了民辦國小。
1942年(粵漢?)鐵路局在扶小里(現址)建校,教室6間,命名為“邵陽扶輪第6國小”,為衡鐵一小的前身。
1944年邵陽淪陷,學校夷為廢墟。
1946年學生人數達1500人。一面修復被毀的6間教室,一面由300名戰俘開山建房,教室達30餘間,學校改名為“交通部立邵陽扶輪第一國小”。
解放後,學校改名為“邵陽鐵路職工子弟第一國小”。有40多個教學班,設成年班、青年班,還在茅坪設分部,學生達2000餘人,日夜就讀,為中南區最大的一所國小。1960年改為10制學校,設國中班2個,一年後下馬,仍為5年制國小。
“文化大革命”期間教育機構癱瘓,1968年中國小由邵陽鐵路分局革命委員會政工組接管,毛澤東思想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學校更名為“邵陽鐵路列車段“五.七”學校”。
1973年1月,學校重新劃歸邵陽鐵路分局普通教育室管理,學校更名為“邵陽鐵路分局職工子弟第一國小”。
1986年底,邵陽鐵路分局撤消,學校隸屬長沙鐵路分局普通教育辦公室,更名為“長沙鐵路分局邵陽第一國小”。
1993年,長沙鐵路分局改革,更名為長沙鐵路總公司,學校也隨之更名為“長沙鐵路總公司邵陽第一國小”。
2004年7月,企業學校回歸政府,學校更名為“珠暉實驗國小”。
學校榮耀
學校曾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湖南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湖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湖南省業餘訓練工作先進單位、語言規範化學校、邵陽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邵陽市中國小教研教改示範校、邵陽市示範家長學校、邵陽市綜合整治達標單位、邵陽市行為規範示範學校、邵陽市綠色學校、邵陽市業餘訓練先進單位、珠暉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珠暉區教育工作優秀學校、珠暉區綜合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珠暉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珠暉區年度教育質量優勝獎、邵陽市書香校園、邵陽市廉政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珠暉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先進單位、邵陽市參加湖南省第十一屆運動會“突出貢獻單位”、2006年度邵陽市體育後備人才基地、邵陽市2007年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優秀基地”、邵陽市中國小學科教研組建設“優秀教研組”、2010年度全區民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2010年度全區綜治維穩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示範家長學校、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無數獎。而且,該校有三個班集體被評為區文明班集體,一個班集體(05級二班)被評為市文明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