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黔邵花豬即邵陽土豬主產於湖南省懷化 (1953—1981年間稱黔陽地區,1981年後改稱懷化地區)和邵陽兩地區,因懷化與邵陽兩地區自然生態條件相同,豬的體型外貌以及生產性能類似,毛色均為黑白色,因而得名。又因原產於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所以又名綏寧花豬。該豬已被收錄於1984年出版的《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及品種圖譜》和2004年農業部編寫的《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名錄》中。
品種來源
據《綏寧縣誌》載:“宋元佑年間(1086—1093),朝廷派兵抵綏寧鎮壓少數民族起義,隨軍商人帶入種豬。外地豬與本地黑豬配種繁殖,經長期選育而成”。
品種分布
黔邵花豬原產於巫水流域的綏寧縣境內,主產於沅水和資水流域的懷化、邵陽兩地。
品種特徵
黔邵花豬為肉脂兼用型豬種,體型中等大小,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毛色由白色和黑色組成,因玉鼻和鑲嵌在額中的白毛襯托而表現為典型的“花頭豬”。根據體表白毛面積多少主要分為“大白花”和“小白花”兩種。前者除頭、耳、臀尾部為黑色外,嘴筒、額中、肩部、四肢腹部、尾尖均為白色,包括“花頭白身”和“花頭黑臀”兩種毛色。後者不同的是,黑色從臀尾部延伸至腰薦部或胸背部,呈典型的“花頭蓋雪”狀。“馬鞍花”在豬的背腰中部有一片馬鞍狀黒毛,“斑點花”在豬的背腰或臀部分布有形狀、面積不一的黒色斑塊。毛色的變化可在同窩豬中體現出來。黔邵花豬頭型主要有三種:長嘴花,頭較小清秀,嘴筒、鼻樑長而直,額較窄,皺紋少;短嘴花,嘴吻和身軀較短;大頭花,頭大額寛有較深的橫行皺紋,體軀比較高大。黔邵花豬耳較大且肥厚下垂,頭頸結構勻稱,背腰平直或稍凹,腹中等大,一般不拖地,臀部瘦肉多,乳頭長而較小,排列勻稱,奶頭多為12~17個,四肢較粗壯。尾大較短,肋骨13~14對,成年母豬繁殖力強,成年公豬都長有獠牙。
黔邵花豬全身都是寶,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肥而不膩,香脆、甜潤,食用時不需要添加任何調味品,原汁原味,口感甚好。尤其肋骨、筒骨含多種微量元素,深受消費者歡迎。豬血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而且是邵陽特產--豬血丸子的重要原料之一。它毛皮是重要工業原料,從古至今,它的糞便一直是種菜最好的農家有機肥,不僅是農民增產增收的法寶,還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不污染環境。它的肥油及花板油是優質的飽和動物油。
雜交利用
黔邵花豬母豬與外來良種公豬進行雜交後,其性狀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毛色看,與長白豬、約克夏豬雜交後,其後代的體毛為白色,與杜洛克豬雜交後為黑色。相比之下,其體型外貌接近父本,抗病耐粗明顯優於父本,而生長速度則明顯優於母本。客觀上,雜交利用為保護選育開闢了廣闊前景,保護選育為雜交利用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礎。在保護好地方品種資源的前提下,挖掘潛力,發揮優勢,促進畜牧生產快速發展。
總結
黔邵花豬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結果。搞好黔邵花豬品種資源保護不僅順應了養豬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和現代都市人的消費觀念,同時還拯救了純種資源,避免純種資源滅種的危險,其品種資源的保護對富國富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