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河源地震構造帶

邵武—河源地震構造帶--主要受邵武—河源斷裂帶控制。 邵武—河源斷裂帶北起自崇安以北,向南經邵武與江西石城—瑞金—尋烏斷裂帶相接,向西南延伸入廣東河源。已發生大於43/4級地震16次,最大震級為1962年河源6.4級地震。

東以政和—海豐地震構造帶為鄰,西界大致在江西黎川寧都定南一線,包括武夷山及其兩側的一些地區。在地質構造上,該地震構造帶主要受邵武河源斷裂帶控制。 邵武—河源斷裂帶北起自崇安以北,向南經邵武與江西石城瑞金尋烏斷裂帶相接,向西南延伸入廣東河源。在福建西北部,斷裂帶呈北東走向,由幾條平行排列的斷裂組成。斷裂帶控制著晚三疊—中侏羅世一系列盆地沉積,由於盆地兩側斷裂活動,斷裂帶中的岩石普遍受強烈擠壓,岩層扭曲和片理化,並遭受動力變質,沿斷陷帶還有一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噴發和花崗岩大規模侵入。 新生代後,邵武—河源斷裂帶仍有活動,以江西石城為界,南北有差異,石城以南至尋烏,第四紀後活動較強烈,而石城以北福建境內地段,斷裂控制著白堊系至早第三系紅色地層的西部邊界,並切割了早第三系紅色地層,在泰寧明溪等地還有新第三紀玄武岩噴發。斷裂性質在福建境內以壓性逆斷層為主,在江西、廣東境內兼有扭性走滑性質。 邵武—河源斷裂帶是現代地貌分界線,兩側地貌有明顯的差異,西北側為武夷山主體山脈,東南側為相對低緩的低山丘陵地帶。兩側河流不對稱發育。新構造運動強烈,斷裂與斷陷盆地近年來有明顯活動。 邵武—河源斷裂帶是東南沿海地震構造帶內帶的主要地震構造,地震震中沿斷裂帶呈帶狀分布,中強地震多發生於斷裂帶與東西向或北西向斷裂交匯處。已發生大於43/4級地震16次,最大震級為1962年河源6.4級地震。1985年,江西尋烏又發生一次5.5級地震,反映第四紀以來該斷裂在福建寧化、江西石城以南地段活動明顯,而北段已趨於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