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銀杏

邳州銀杏

邳州銀杏,江蘇省邳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邳州境內銀杏種植歷史悠久,四戶鎮白馬寺古銀杏為北魏正光年間所植,樹齡已有1500餘年。2007年銀杏成片園26萬畝,定植銀杏總株數達1000萬株,銀杏果年產量達1100噸,年產優質銀杏乾青葉12000噸,銀杏盆景180萬盆。 邳州10萬畝連片銀杏園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園”,銀杏葉生產基地在全國率先通過國家GAP認證。邳州境內銀杏種植主要分布鐵富、港上兩鎮,兩鎮栽種面積為20萬畝,這也幫助邳州成為全國栽種銀杏面積最大的縣。 2010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邳州銀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邳州銀杏果、葉、盆景兼用的獨特品質,其葉片大且厚,色深綠,中裂淺,銀杏黃酮和銀杏內酯含量高。

邳州銀杏 邳州銀杏

邳州銀杏果實呈倒卵圓形,橙黃色,附白粉厚。種核大(每千克280—360粒)、光滑潔白、外型美觀,種仁生食無苦味或稍有苦味、回味少有甜味,熟食糯性好、香味濃。

產地環境

邳州銀杏主要分布於沂武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質屬棕潮土亞類,多為沙壤土,質地肥沃,呈中性或微鹼性反應(pH值7—8)。地下水位深達2米以上,流水型,其養分含量為百萬分之五點七。排水性好,滲水性強,保水保肥,為境內獨有的上乘土質。邳州銀杏主產區四月多晴朗天氣,利於銀杏傳粉;秋季日照充足,適宜果實成長。邳州特殊的地理環境為銀杏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邳州銀杏品質上乘、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的鮮明特點。

歷史淵源

邳州市是中國五大銀杏主產地之一。在邳州境內出土的大量《漢畫象石》古文物看,邳州銀杏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漢代之前。迄今邳州境內仍有千年古銀杏樹12棵,500年以上的大銀杏樹69株,100年以上的銀杏大樹4160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棵銀杏樹現存邳州市四戶鎮白馬寺村,樹齡近1500年。在《邳志補·古蹟》中有這樣一段話,“大佛殿……一在白馬寺,亦有銀杏(一株),頗奇古”。

邳州銀杏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清末民初,年產銀杏核果大約在300萬公斤以上,收購季節沂河舟舶堵塞,帆桅錨動,遠運蘇、杭、滬、嘉。據《邳志補·建置》記載,邳州銀杏產區瀕臨沂河、武河,水運方便,每年銀杏收穫季節,齊村、駱家、北謝、港上、荊邑、授賢等渡口,“舟舶填塞,帆桅錯動,舶載特產,下而遠售。”當時最大的集散地為邳縣的窯灣鎮(今屬新沂市)。據耆老回憶,邳州銀杏果在這兒或售於商賈,或揚帆南下,而至淮揚、蘇滬和杭嘉,在那兒換回南方的杉條、竹枝和瓷器等。考察今沂、武河兩岸古舊房屋所用之杉條,皆言前人下江南而以銀杏果換回。故《邳志補·物產》實錄當時情景:“邳之銀杏為行遠大宗。”

改革開放之前,在邳州人的記憶中,銀杏只是邳州北部少數村莊裡的風景。改革開放之後,銀杏的經濟價值逐漸顯現出來,邳州港上、鄒莊等鎮的部分農民開始小規模地育苗、移植。隨著銀杏乾青葉大批量的出口和銀杏酮、銀杏茶、銀杏罐頭等深加工企業的上馬,銀杏經濟效益得以大幅度提升,由此引發了邳州北部農民種植銀杏的熱情。

邳州銀杏湖 邳州銀杏湖

生產情況

2009年,邳州市銀杏栽植面積達26萬畝,定植銀杏達1410萬株,年產銀杏果1060噸,優質乾青葉1.6萬噸,盆景200萬盆,並開發出銀杏酮、銀杏膠囊、銀杏茶、銀杏酒、銀杏化妝品等30餘個深加工產品。

2010年,邳州市有連片銀杏園面積近2萬公頃,銀杏定植株1600萬株,年產銀杏果1600噸、乾青葉1.5萬噸、茶葉500噸,是全國最大的銀杏種苗繁育、銀杏酮生產和銀杏標準化生產基地,銀杏資產存量達20億元。

2015年,邳州市銀杏成片林面積30萬畝,定植銀杏近1900萬株,在圃各類銀杏苗木近2.5億株,形成“苗、果、葉、樹”四位一體的銀杏綜合生產示範園。年產銀杏果5000多噸,銀杏乾青葉1.5萬噸,銀杏黃酮300噸。

截至2016年,邳州銀杏種植總面積約50萬畝,成片銀杏林30萬畝,在圃銀杏苗木2.5億株,資源總量、加工產量、苗木交易量均居世界第一,銀杏產業年產值超過60億元。每年舉辦的銀杏文化旅遊節吸引超過120萬人次。

產品榮譽

邳州市已有4個銀杏產品已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為A級綠色食品;“三生友杏”牌開心銀杏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銀芝堂”牌保鮮銀杏仁、“銀杏神”牌銀杏酒被評為徐州市名牌產品。

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衛生部分別授予邳州市“國家級銀杏標準化示範區”、“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銀杏之鄉”、“中藥GAP”基地”等稱號,形成了“世界銀杏看中國,中國銀杏看邳州”的格局。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邳州銀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江蘇省邳州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邳州銀杏 邳州銀杏

馬鈴類品種。

(二)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棕潮土,質地為沙質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2%,土壤pH值6至7.5。

(三)栽培管理

1、種苗繁育:通過收取實生銀杏樹或者嫁接銀杏樹上的銀杏樹種子進行催芽種植銀杏樹苗,或者從良種園各品種的優株母樹上採集接穗,以當地銀杏實生苗為砧木,嫁接繁殖。

2、定植:時間為三月上旬到四月上旬,栽植密度≤825株/公頃,每8棵雌株其授粉雄株不得少於1株。

3、施肥:成齡樹每株每年施用有機肥≥50千克。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種實完全成熟時(外種皮呈黃色,種實變軟,外被白粉較多時)採收。

(五)種實加工處理

成熟種實採用堆漚脫去外種皮,堆漚高度30厘米至80厘米,經陰乾後銷售或貯藏。

1、感官特色:外殼光滑潔白,具有光澤。果仁煮熟後口感質地細膩,有韌性,糯性好,香味濃,回味稍有甘甜。

2、理化指標:單粒重≥3.4克,出仁率≥78%。支鏈澱粉≥52%。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邳州銀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蘇省邳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邳州銀杏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銀杏之王

四戶鎮白馬寺千年古銀杏樹 四戶鎮白馬寺千年古銀杏樹

白馬寺,建於北魏正光年間。這座千年古寺坐落在四戶鎮,如今古寺早已不復存在,卻由此衍生出“白馬寺村”。

《邳志補·古蹟》載:“大佛殿……一在白馬寺,亦有銀杏(一株),頗奇古”。如此算來,這棵“奇古”之樹的樹齡近1500年。按照邳州當地政府部門發布的相關檔案資料,四戶鎮白馬寺中的這棵古銀杏,也被稱為徐州最古老的銀杏樹。國內一家銀杏專業網站,曾將其收錄為國內20棵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樹之一。

目測銀杏樹高在20米以上,3名男子伸長手臂,恰好能圍攏住這棵樹。經實地測量,3人手臂長度5米。該樹樹基底部乾圍實測為7米,樹幹覆蓋面積在272平方米。

當地傳說,此古銀杏為當年薛仁貴拴坐騎於白馬寺之樹。這一說法有待推敲,但歷經1500年歷史的風雨侵擾,白馬寺古銀杏見證了多個朝代的興衰,也遭受過戰火的錘打。

觀音樹

在邳州港上鎮曹樓村,一棵被村民稱為“觀音樹”的古銀杏,也是當地村民祈福的一棵古樹。相比較四戶鎮的古銀杏,“觀音樹”的待遇要好了許多,曹樓村圍繞其周圍,建成了一個微縮公園。每到夏天驕陽暴曬之際,村民們多會聚在“觀音樹”下,在濃密的銀杏葉下納涼聊天。平常這裡也會成為孩子們盪鞦韆、捉迷藏的好去處。

有關“觀音樹”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曹操率部東伐烏恆途經該地休整,入住觀音廟,命部下在附近築樓小住,該地因此稱“曹樓”。討伐獲勝,班師還朝經曹樓時,士兵多患濕疹膿瘡,經觀音廟和尚指點,取廟中古銀杏的樹葉煎煮,內服外用,不日患者痊癒,曹操手指觀音廟中的古銀杏說道:“妙哉!真乃觀音之樹也!”

曹樓“觀音樹”和邳州其它古銀杏不同,它從底部分開三枝向上,每枝都枝繁葉茂,最高處18米以上,主幹圍長度在4米左右。

曹樓村的多位村民介紹,“觀音樹”所種植位置原來是一座寺廟,名為“三聖堂”,如今已不存在。不過,對邳州古銀杏頗有研究的港上鎮馮先生介紹說,“三聖堂”著有《抱鍾志》一書,其中明確記載道,“(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有禪宗避江南亂,徙植木創庵:鍾磐時發,銀杏日藩,不啻北鄙古剎也”。

另外,曹樓村也有村民通過《曹氏家譜》中的記載介紹道,清康熙八年(1668),曹氏先人曹二忠曾為檀越,斂資重修“三聖堂”。以此證之,曹樓村這株銀杏樹最早應為元末明初時所植,迄今已有600餘年。

姊妹樹

姊妹樹 姊妹樹

銀杏樹有雌雄之別。

“古銀杏姊妹園”中的“鎮園”之樹便是園中的姊妹樹。在邳州市飛龍銀杏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銀杏果實品種示範基地內,這兩株雌雄樹壽齡1200多年,是園裡歲數最大的“老姊妹”。

傳說,姊妹倆本是蒙山樹神果仙的女兒。為探知山外世界的奧秘,她倆私自離家,結伴而行順沂河而下,來到港上。她們愛上了這塊土地,不願返回,便牽手並肩在此紮下根。因不忍鄉親飽受沂河水災之苦,動了惻隱之心,教會大家在沂河兩岸廣栽銀杏,固土護坡。

聯姻樹

聯姻樹 聯姻樹

“古銀杏姊妹園”中“壽齡”排在姊妹樹之後的,便是聯姻樹。

地面上的一條溝把兩樹分開。溝這邊寶塔形的一棵是雄樹,不乏陽剛之氣;溝那邊蘑菇形的一棵是雌樹,不乏陰柔之美。傳說他們是被溝塹隔離的戀人。

一則傳說講道,兩樹本是苦戀的情人,無奈一溝之隔不能結合,每每夜間,便化身一對青年男女相對哭泣。夜深人靜,聲淚俱下,尤為淒涼。近處三官廟的僧人修遠和尚,被哭聲驚擾,探望牆外,夜色朦朧之中隱約見人。他便挑燈前來勸慰,人卻無蹤影,唯有兩株銀杏默然靜守。老僧善解人意,用紅繩把隔溝相望的兩樹連線起來,從此夜間不再有人哭泣。深夜悄悄窺視,但見情人相聚相親。自古常有相愛男女來到樹下祈禱,總遂心愿。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

這棵樹因造型奇特,枝杈繁多,且全部伸展向上,恍如萬千手臂,故名“千手觀音”。

相傳古時港上地區瘟疫暴發,十人九病,亡者無數,百姓遭殃。觀音菩薩顯靈,柳枝灑露,為白果樹注入仙水,這棵樹便生出千枝萬葉,每枝各醫一病。

經三官廟方丈指點,百姓紛紛摘葉煮水,服之立愈,災難得解。後有膿瘡、濕疹、咳喘、熱痛者,亦來采葉醫治,十分靈驗,因其千枝如手,神通廣大,所以也被稱“觀音樹”。

有關“千手觀音”樹齡眾說紛紜,不過根據銀杏博覽園相關園藝人員的介紹,通過其樹幹紋理分析,應該在800年左右。

抗戰樹

抗戰樹 抗戰樹

在“古銀杏姊妹園”中,由南北進入後,首先可從林間看到刻有“抗戰樹”三個大字的岩石。石後有一截歷經戰火洗禮的殘垣斷壁。

這片銀杏樹林是抗日戰爭的歷史遺址:1943年1月,由羅榮桓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發動艱苦卓絕的郯城之戰,當時港上是主戰場。戰鬥中,一棵百年古銀杏樹被抗日軍民作為掩體,還擊日寇。日軍的炮火雖將它從根部打斷,藏身樹後的八路軍將士,卻免於傷亡。

第二年,這棵被打斷燒焦的銀杏樹又萌發新芽,同時長出了兩棵銀杏樹。民謠稱讚:“銀杏樹,不怕打,打斷一棵長出倆。”古樹負傷而復生,長勢愈加旺盛,顯示出國民精神的不屈不撓。因此,當地人們稱它為“抗戰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