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02年11月12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
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3—1927年 比利時維城紡織學院毛紡織專業畢業。
1928—1930年 任南京江蘇省建設廳技士。
1930—1932年 任鎮江江蘇省實業所技士。
1933—1935年 任上海章華毛紡織廠技師。
1936—1940年 任重慶軍政部制呢廠工務課長。
1940—1946年 任重慶中國毛紡織廠總工程師兼工務課長。
1946—1947年 任上海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工務處毛紡工程師。
1947—1949年 任上海第四毛紡織廠廠長。
1949—1950年 任上海第四毛紡織廠廠長。
1950—1956年 任華東紡織管理局毛麻絲科科長、工程師。
1956—1969年 任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毛紡室副主任。
1971年退休。
1979—1983年 任北京市毛紡織科學研究所、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顧問。
1983年5月4日 逝世於北京。
生平概況
邱陵,字炳生,江蘇南通人,1902年出生於一個貧寒的木工家庭。自幼勤奮好學、刻苦上進。在上海上中學時,因父親臥病,收入中斷,輟學而去龍華車站學習站務。當時愛國志士倡導實業救國,邱陵深受影響。正值蔡元培、李石曾創辦赴法勤工儉學,遂抱著“興辦實業,振興中華”的志向,於1919年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由華法教育會介紹,先後進入拜野中學和德來學校讀書,192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巴黎大學,但由於華法教育會停止資助,父親又病故,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難,更談不上繼續求學了。在此期間,他有幸得到晚清狀元、江蘇南通實業家張謇的資助,於1923年轉赴比利時維城紡織工程學院攻讀毛紡織專業。
1927年學成回國後,先後在江蘇建設廳工商科和鎮江實業所任技士。邱陵正式投身毛紡界始於1933年,從此為發展祖國毛紡工業辛勤耕耘逾半個世紀。該年,他進入上海章華毛紡織廠任紡、織兩部技師。1936年進重慶軍政部制呢廠任工務課長。1940年受聘中國毛紡織廠任總工程師兼工務課長。1946年回到上海,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工務處毛紡工程師。翌年,任上海第四毛紡織廠廠長。1950年任華東紡織管理局毛麻絲科科長。1956年由上海奉調至北京,參加了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建院工作,任毛紡研究室副主任,致力於毛紡科技事業。1971年退休。1979年任北京市毛紡織科學研究所顧問、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技術顧問,至1983年病故,終年81歲。
邱陵1954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工程師,1956年榮獲全國紡織工業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1959—1966年受聘為國家科委紡織專業組成員,1979年還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七屆理事。
發展工業
邱陵於1927年底學成回國後,時年25歲,躊躇滿志,原希望學以致用,有所作為。1928年至1932年間,先後任江蘇省建設廳工商科和鎮江實業所技士,從事紡織技術諮詢和論證工作。但事無所成,卻遭人排擠,繼而失業,“實業救國”思想受到一次沉重打擊。
1933年,經人介紹,進入上海章華毛紡織廠,邱陵任紡、織兩部技師。他日以繼夜地翻閱中外紡織技術資料,精心設計出既節約原料,又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雪花呢”產品,很快風行全國。但好景不長,1936年因該廠經理嫉賢忌能、安插親信,使邱陵又失業達九個月。1936年11月經人介紹,進重慶軍政部制呢廠任工務課長。
1939年中國著名實業家劉鴻生準備在重慶創辦中國毛紡織廠。他十分器重邱陵的才能,籌辦時即請他出謀劃策。邱陵感到遇到知己,新廠規模大,是大展才華的極好機會,於1940年受劉鴻生聘請出任重慶中國毛紡織廠總工程師兼工務課長。建廠之初,設備、技術、原料、技術人員和熟練技工都十分缺乏,邱陵克服重重困難,攻克一個個難題,使生產逐步走上正軌。當時中國毛紡織廠的原料主要依靠進口,由於正在進行抗日戰爭,原料進口發生困難。為了解決生產所需原料,也為了開發國產羊毛資源,他積極設計、研製國毛產品,如1943年,他曾利用國毛原料,開發出了無縫造紙毛毯,代替了舶來品,而獲得獎勵。為了發展中國毛紡工業,1945年8月,他受劉鴻生之託,著手在蘭州籌建西北毛紡織廠(今蘭州第二毛紡織廠)。1946年10月回到上海,任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工務處工程師。翌年,任上海第四毛紡織廠廠長。
在上海第四毛紡織廠的四年期間,他針對前紡設備可適應長纖維、低支紗生產的特點,決定部分改紡蘭鳳牌絨線,頗受市場歡迎,使工廠生產倍增,同時填補了中紡公司該領域產品的缺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邱陵感到無比的激奮,願為祖國和人民多做些事。當時,戰爭剛剛結束,紡織業急需恢復生產,為了使國產羊毛代替過去依賴甚深的澳毛,依據他在西北工作過的經歷,積極倡議組團去西北進行實地考察國毛資源情況。在上海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下,組成了以邱陵為團長,唐文波為副團長的“西北羊毛考察團”,經過了一萬七千華里的旅程,耗費了101天時間,足跡踏遍豫、陝、甘、寧、青、晉、綏、察、冀、魯等十二個省的產毛區,於1950年1月底返抵上海。邱陵一行返滬後,將西北羊毛產量評估,設廠所需電力、水源、交通情況及發展中國毛紡織業的看法,寫出了詳盡的報告書,為發展中國的毛紡工業提供了一份內容十分豐富的資料。
1950年邱陵由上海第四毛紡織廠調至華東紡織管理局機關任毛麻絲科科長。邱陵以極大的熱情和細緻的工作作風投入全國紡織基地華東地區紡織業的恢復工作,使全地區毛麻絲行業很快恢復生產,大力支持了國家經濟建設。他還積極組織所屬各廠,生產了大批軍用毛毯,送往前線,支援了抗美援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工廠工人文盲很多,為了提高工人、幹部素質,發展生產,他還利用業餘時間,編寫工人、幹部學習課本並親臨教室給學員講課。1953年毛織品開始對蘇聯出口,為解決華達呢經緯密度差異大而產生的縮水率不符合要求的問題,他廣泛收集全國各廠生產的不同規格華達呢,結合美國進口的“呢,仔細分析,潛心研究,提出了出口八年不衰的產品規格,之後還形成國家標準的主要品種之一。為提高生產羅斯福”技術,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蘇聯國家標準,他還集中技術力量,在各廠結合實際,大力貫徹先進的技術管理制度,並深入生產第一線,組織技術人員攻關,解決當時生產中為害很大的經緯檔厚薄段、條痕條花、染色牢度以及成品縮水率等關鍵問題,為上海及全國毛紡工業的產品質量,奠定了生產技術管理的基礎。使上海對蘇出口產品質量一等品率由開始時的30%,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提高到95%以上。使國營企業能有力量在大合營後,幫助合營企業在技術上、質量上得以迅速提高。由於他工作積極,思想進步,成績顯著,於1956年榮獲全國紡織工業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科技事業
1956年他奉調至北京,參加了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的建院工作,任毛紡研究室副主任。在此期間,在他的領導下,毛紡室從無到有,從起步到發展,在基礎建設、選題計畫、健全制度、培養人才等方面他付出了辛勤的勞動,逐步形成了技術力量比較強,組織比較完整,實驗工場初具規模的毛紡科研基地,使毛紡織染整的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軌。在他率領下,1961年完成了中國第一代國產毛紡織染整設備的選型工作,編寫出的58型毛紡織染整機器選型報告書,被國內毛紡界(包括學校)認為是一部最完整翔實、很有參考價值的技術文獻。在1956—1969年,毛紡室總計完成山羊絨分梳機、切斷法直接成條機、毛紡細紗大牽伸、粘膠纖維條連續染色、羊毛與聚酯纖維混紡工藝和高溫染色等科研成果26項。
1963年紡織工業部制定七至十二年科技超趕計畫時,毛紡室抽調了許多技術骨幹參加了調研和起草工作,他作為室的領導,身體力行,積極參加收集資料、研究討論,使任務得以較好地完成。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他雖然身處逆境,仍十分關心科技規劃的落實。
發揮餘熱
1971年退休後,他繼續為毛紡業的發展而努力發揮餘熱。1979年他受聘擔任了北京市毛紡織科學研究所顧問、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技術顧問,接受各項諮詢,對毛紡工業的發展規劃和研究院的重建工作提出不少有益建議,直至1983年病故。邱陵生前還擔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國家科委紡織專業組成員, 《中國紡織》期刊編委。在其一生中,翻譯、撰寫了許多有關毛紡織技術的文章和論文,晚年還帶病編纂了《法漢紡織染辭彙》 ,並堅持在臨終前校閱完畢。
感人事跡
邱陵一生不僅在振興毛紡織生產,發展毛紡織科學技術方面貢獻了畢生精力,做出了卓越的成績,而且在其為人、處事和育人等方面,也有許多感人事跡,為後人所稱頌。
1.邱陵作為老一輩科研工作和生產管理人員,最可貴的品質是熱愛祖國和熱愛社會主義。他早年留學歐洲,回國後看到國家一片破敗景象,又經常受排擠、遭失業,但他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報效祖國的志向始終不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他經常接近民主人士、一些地下共產黨員和工人民眾,建國後,他經常用親身經歷教育年青人和自己的兒女熱愛社會主義。他一直關心國家的經濟建設,在看到和聽到重大建設成就時,常常激動不已。在他病重住院期間,仍然關心國家建設大事。
2.邱陵多年從事毛紡織生產技術工作,是毛紡界的老前輩,他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實踐中十分重視借鑑國外的先進技術,但又不崇洋迷外,總是從國內實際出發,發揚自信、自主、自強精神和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他經常說:中國人是十分聰明的,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去做,很多事都會成功的。他不尚空談,總是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進行科研和技術管理工作,並以這種精神幫助青年技術人員樹立正確的科技指導思想。正如許多與他一起工作過的同事說:“他自強不息,身體力行,至今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在擔任上海第四毛紡織廠廠長時,他經常深入生產車間,既親自檢查現場,又親切與車間人員交換意見,作風深入,態度和藹可親。他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時,總是客觀地與大家商討,把自己放在民眾之中,絕無主觀武斷、自以為是的作風,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在集留學資歷、一廠之長的地位,以及長期從事毛紡工作的豐富經驗等優勢於一身的情況下,邱陵能如此平易近人、處事客觀、作風嚴謹、深入實際,尤為難能可貴。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時都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謙虛謹慎,深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4.邱陵對青年人的成長非常關心,他要求青年科技人員都訂有學習規劃,並經常檢查指導,還不時把自己的淵博知識和國內外新的科技信息向大家傳播、介紹。如中國70年代後期開始生產簇絨織物,而早在60年代初,邱陵就已向大家介紹過國外簇絨產品和設備的信息。對於向他提出的生產、科研方面的技術問題,他總是循循善誘,熱心解答。對年輕人真是既為領導,又是老師,關心勝如父輩。正是在他的關心培養下,當年和他一道工作的年青人,後來不少成為國內毛紡生產、科研和教育方面的骨幹力量。
5.邱陵一貫熱心傳播科技知識,他從不把知識及技能壟斷起來作為自己的資本,而是盡其所能傳授給其他人。他曾定期去北京百貨大樓講課,普及毛紡織技術和套用知識;他還常為部紡織科學研究院圖書館、各紡織技術雜誌承擔翻譯、審校稿件任務。他擔任北京市毛紡織科學研究所顧問期間,經常組織一些學術報告、技術交流和科普活動,每次都親自安排和到會參加,使學術活動搞得很有起色,受到大家的讚譽。他一直到發現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時,還孜孜不倦地編寫《法漢紡織染辭彙》 。
主要論著
1 邱陵.毛紡織品非奢侈品.紡織建設,1950(7):1.
2 邱陵.西北羊毛資源考察報告書.1950.
3 邱陵.毛紡織染整機器選型(科研成果).紡織工業部紡織科學研究院,1961.
4 邱陵.法漢紡織染辭彙(油印本).北京市毛紡織科學研究所,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