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成就
將青銅器上的鑄造文字,成功地演繹在宣紙上,並賦予它沉穩而又瀟灑的生命律動。
總結出嚴謹實用的“得心應手地使用古文字進行書法創作的八種方法”並且身體力行地實踐推廣。
出版二十餘萬字的論著《大篆書藝散論》,系統詮釋先秦書法體系、分析金文的形成以及在文明史上的地位、傳承和前景、論述當今時代傳承金文的重要意義。
繼承家父的創意,並以此類作品參加各種展出並獲得獎項。
金文形意書法作品被社會採用:上海世博會、西安世園會巨幅作品展示和長期使用、旅遊景區的摩崖石刻、樓堂館所的匾額、著名地點的碑刻、室內裝潢布置、藝術館長期陳列等。
研創“墨彩金文”,初見成效。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首展、在德國柏林藝術節、中國杭州西溪濕地舉辦個人書法展。
藝術年表
2016年
8月參加德國柏林舉辦的《德中文化節》同時以《墨彩金文》作品參加德中畫家四人聯展。
9月中歐藝術之旅,參觀各類大小博物館、美術館,觀賞數場歐洲歌劇、音樂會,為中國墨彩金文進一步走向國際做準備。
10月邱宗康個人書法展於杭州西溪濕地民生藝術中心開幕並作長期展出。
11月 美術報首席記者蔡樹農先生撰文描述邱宗康書法展觀展感受,題為《金文之戀》,與作品同時發表在《美術報》2016年10月29日版。
11月出版《西安賦——篆書篇》
2015年
10月 出版《中華文根——邱宗康墨彩金文書法作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11月 《邱宗康墨彩金文》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達文西繪製蒙娜麗莎的官邸首展。新華社駐羅馬記者現場採訪報導、網路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報導展出狀態;外媒義大利、巴黎、俄羅斯等報刊雜誌也在同一時間相繼報導。
2014年
3月,策劃組織籌辦《中華文根——邱星先生金文書法藝術傳播系列活動》;
10月,赴內蒙參加聯誼活動;
2013年
5月,北京大學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中華文根——中國著名書法家邱宗康金文書作展》 ;
6月,新加坡、巴厘島觀光;
12月,受邀於北京大學舉辦書法講座;
2012年
3月作品“老翁寒江獨釣、小童池塘捉蟬”“神遊象外得其環中”入藏中國文字博物館
8月紀念“陝西省佛教協會成立五十周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中國陝西、日本京都佛教協會書畫展”作品被佛教協會收藏。
10月出版《章法大觀——邱宗康卷》中國文藝出版社。
11月 北京大學書畫研究會赴雲南參加交流活動,後赴香格里拉採風。
12月 為中國長城書畫家協會書畫展評選活動評審,赴北京參加評選工作。
2011年
1月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2月出版《中國當代書法名家邱宗康卷》人民美術出版社
2月西雙版納攝影採風
3月隨西安市委宣傳部出訪台灣,參加“台北花博會”之“西安文化日開幕式”
4月受邀與星雲大師合作,以詩文、書法的形式為西安世園會書碑,並出席“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之“星雲大師詩碑”揭幕儀式,碑石在長安塔下永久佇立
5月當選西安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6月丹霞地貌、祁連山、青海湖採風
8月澳大利亞觀光
9月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面向世界四十三個國家播出“邱宗康專題採訪用大篆書藝妝點三大盛會——世博會花博會世園會”
12月出版《榮寶齋畫譜邱宗康書先秦古文字部分》榮寶齋出版社
出版《古意新輝邱宗康心聲語聲》陝西音像出版社
2010年
1月“送歡樂、下基層”大型慰問活動中,捐贈書法作品三幅(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5月 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內陝西館創作巨幅金文形意書法作品:長恨歌、華清宮
9月 參加上海世博會陝西周活動,現場為觀眾講解作品、接受媒體現場採訪、現場展示金文形意作品書寫過程、陝西省政府向上海市政府贈送邱宗康書寫的金文書法作品併合影留念
9月《新民晚報》刊登邱宗康自撰散文《走進上海世博》
2009年
2月,“陝西省第八屆春節向兩萬城鄉特困戶送溫暖活動”捐贈書畫作品一副(陝西省慈善協會/陝西省慈善書畫協會);
8月,創作作品被首屆柳公權杯書法大賽組委會收藏;
2008年
1月,為陝西省第七屆春節向兩萬城鄉特困戶送溫暖慈善愛心活動捐助書畫作品一副,(陝西省慈善協會,陝西省慈善書畫協會);
3月,於2007年捐贈慈安橋一座(陝西省慈善協會,陝西省慈善書畫研究會);
3月,書法作品由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
6月,書法作品被北京谷泉會議中心收藏;
8月,參加“中國千名書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志願活動”作品被國家體育場永久收藏;
2006年
6月當選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2005年
1月,“陝西書畫名家為印度洋海嘯大災難義賣”籌資活動,奉獻愛心,予以表彰;
2003年
3月,贈陝西省圖書館《大篆藝散論》等圖書三冊,(陝西省圖書館);
2002年
4月,贈予國家圖書館《大篆書藝散論》一種三冊;
12月,篆書作品被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
1999年
9月,紀念陝西省圖書館建館九十周年創作的書法作品,被陝西省圖書館珍藏;
1998年
8月,賑災義賣中揮毫書畫奉獻愛心;
1997年
6月,“迎九七香港回歸書畫展”書法作品被陝西省圖書館收藏;
8月,作品入選《周元金文名家釋評書發展》並被周原博物館珍藏(中國陝西寶雞市周原博物館);
1993年
12月,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00周年,捐贈書畫作品一件(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 ;
出版著作
1997年06月,出版《墨海情韻》,陝西旅遊出版社
2002年3月,出版《大篆書藝散論》,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出版《中國當代書法名家——邱宗康·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1年12月,出版《榮寶齋畫譜》,榮寶齋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古藝新輝》,陝西音像出版社
2015年5月,出版《中國書法——章法大觀》,中國文藝出版社
2015年10月,出版《邱宗康墨彩金文書法作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6年11月,出版《西安賦——篆書篇》,西安出版社
作品賞析
個人風采
社會評說
我與碧禪宗康女士相識怕有近20年了,君子之交少有往來,更無緣暢懷論道。倒是常常能在各種場合品味到她的書作,引發這樣那樣的觸動,愈有感觸便愈是遠遠地心儀著這位書界女史。翻揀記憶,在她留給我的印象中,最深刻者有二:
一是能三十年痴迷於書法創作和書學研究,終有了難得的造詣者,在我的朋友中可謂少見。《碧禪小語》開宗明義便告白:為了書畫藝術,她“樹目標,定計畫,棄玩樂,輕家業,潛心其中。每有小得,欣然忘寢,以為終生伴侶,朝夕左右。”直至不惑之年,還去首都師大書法藝術專業求學,畢業於歐陽中石先生門下。真箇是為書法藝術鐵了心。這些話,寫出來只有寥寥幾句,在她,卻需要付出、或者說已經付出了幾乎全部的人生。讀著她的書,品著她的字,感受著她暮鼓晨鐘的虔誠和青燈黃卷的堅執,我便存著了一分敬意,心頭的那桿秤沉甸甸的,知道自己所面對的是一位在當代書壇屬於鳳毛麟角級別的學者型書家。
二是分明能感到一點杭嘉湖女子的氣息,有時卻似有若無,無可言傳。更多的時候,倒是被她書作中噴薄而出的沉雄大氣而驚異,好一派女公子氣魄。陰陽兩股氣在謀篇布局、結體章法、筆墨線條之間流動蒸騰,是那樣的園融無礙、酣暢淋漓。細思其故,卻無甚解,也許那原因藏在我們所不知的家世、命運和感情的深處?也許是受了文化學理性的潛移默化?----難道理性總是比情緒更具剛氣嗎?恰如她在自撰自書的《青銅禮讚》中所云,真正是“莊穆其表,動靈其里”呀。此八字本是她對青銅藝術和金文加意的讚譽,不想卻成了對自我無意的寫照。
篆書作為中國書法源頭上的一種符號,它的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早已剝離,不再進入現代符號傳播的運作流動體系。雖然如此,藝術生命卻並不僵滯,一直在隨時代和審美的流變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篆書在先秦已有幾度變化,郭沫若曾將這一時期青銅器(包括金文書法)分為四個變化期,謂濫觴期、勃古期、開放期、新式期,以表明青銅藝術和金文生機勃勃的發展歷程。郭老的活,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曾大段引用,並認為30年來這依然是可資遵循的看法。進入近代,鄧石如的隸筆入篆,寓筆墨趣味於上古符號之中;吳大 的以鼎籀入小篆,書風又有一變。
碧禪的書作,潛藏著傳統卻不拘泥生命於固有的程式,處處溢出情緒卻又無不舞蹈於形式法度之中。惟其這樣,書法才不但是可習可學的藝術,而且是可在其中馳騁自己生命的藝術,具有了可能可至的闊大空間。書法藝術,無傳統底蘊易飄浮,無生命躍動易板滯,無文化理性底蘊易趨時流俗、秀而近媚。以此故,我格外喜歡碧禪的字。這也正是我個人所傾心所躬行的那種書藝觀和文化觀。
她以半生精力刻苦研習大篆書藝,寫成洋洋灑灑20餘萬言的《大篆藝術散論》。不但溯其源、習其技,而且究其道、攫其神,從商周文化、青銅藝術和古文字學的縱深入手,打下了十分厚實的基礎。但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她卻不隨附前人、隨附習見。她對前人典籍碑帖的精神和風格總是有所選擇。選擇的坐標有二,一是現代的審美傾向,二是個體的審美愛好。她認為比之小篆,大篆有較大的自由度。大篆的種種法度固然要重視,但她更側重的,卻是去體味、開掘這些法度中有哪些自由的空間,如常規中的隨意,別出心裁的錯落,對園轉的方折化、稚拙化處理,優雅情趣的動態表現,等等。她在創作實踐中執著地躬行這些心得,於法度與心靈之間耕耘出了一片天地。
你看這幅《圖騰》,筆墨凝重,趣味髙古,造型有如面儺,在猙獰詭譎中將我們帶進先祖時代的天真爛漫,又以恰如其分的變形和隨心所欲的飛白傾訴著藝術家的個性情趣。《淡泊明志》一幅,用雞毫寫大篆,不可不謂大膽。以雞毫的飄逸虛白,竟然使大篆的拙影奇恣情趣化,使大篆的象形意味個性化,這是高難度的創作。《水拍舷不暖》一幅,在橫披徐徐的展開中,宣紙似水,江河流過眼前,篆字如船,揚帆列陣而行,好大氣魄!
那幅《將進酒》更值得一說。大篆處於象形文字的源頭,本來就亦書亦畫,碧禪將大篆的這個特點轉化為自己的書寫優勢。世興書味入畫,她卻反其道,獨重畫意入書。適度剝離掉歷代書體對篆的影響,返回到原始、質樸、帶著強烈象形意味的形態中,觀嘗者從文字元號中便有了更多關乎形象、情象和靈象的聯想。通觀《將進酒》,你能感覺到似乎有許多人、許多眼睛、許多古代器物,從歷史的煙塵中顯現出來與你酬對。審美效果是何等奇妙。
碧禪便是以這樣的創造性的探索,在自己的作品中傳達了古代的、現代的、個體的三重審美信息。既有對中國篆書精神和技巧全方位的思考和溶化,又在現代文化和現代書法文化背景下作了暢達而又個性化的表述,更將自己的生活狀態和人格修養溶進那些髙古、典雅、稚拙、浪漫的遠古文化氣息之中。古代與現代、程式與個性在兩極震盪中融匯一體,不但使碧禪的篆書有了深度,有了意味,而且成為森嚴法度中難乎其難冒出來的“這一個”,在書壇上構築了一道屬於自己的風景,這確是她難能而可貴的地方。(肖雲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