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堂村

基本信息

河南省杞縣縣城南25公里處,有個邱堂村,它原來的名字叫邱家堂村。明朝末年,邱家堂村因全村2000多口人皆邱姓而得名。相傳,邱家堂村裡有一叫邱栓的孤兒,從小失去父母,四處流浪,靠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漸漸長大。後經族人商量,湊了些銀兩盤纏,把他送到少林寺,當了和尚。邱栓到少林寺後,勤奮刻苦,聰慧伶俐,深受方丈的喜愛和器重。18歲時,邱栓十八般武藝已樣樣精通,方丈把訓練武僧的重擔交給了他,他便成為少林寺的武教頭。後來,清兵入侵中原,多次派兵圍剿少林寺,但屢屢失敗。激怒的清庭調集大批清軍,把少林寺圍得水泄不通,少林寺終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攻陷,寺廟被燒毀,僧人被殺,邱栓憑藉自己的武藝殺開一條血路,逃回老家邱家堂村。
回到邱家堂後,邱栓在村里挑選了百名青年,拉起一支隊伍,白天務農,夜間習武,個個練得武藝高強。在邱栓的帶領下,他們防匪捉盜,殺富濟貧,幹了不少好事,邱栓和邱家堂“響馬隊”的名聲威震四方。
清滅明後,南方各省每年要向清庭交稅納糧,邱家堂村是重要官道,所押運的金銀、綢緞、土特產等貢品,無數次被邱家堂“響馬隊”截獲分給平民百姓,邱栓和他的“響馬隊”得到周邊窮苦百姓的擁護。對清庭來說,他們卻成了“眼中釘”,清庭幾番派兵圍剿,均被“響馬隊”打得狼狽逃竄。
後來,清庭下令河南巡撫過問此事,若消滅不了邱家堂“響馬隊”,提頭來見。河南巡撫寢食不安,終心生一智取邱家堂的辦法。他派了一個奸細,求見邱栓以做小買賣為名在邱家堂村住下。這奸細摸清了“響馬隊”的人數及活動規律,更重要的是還得到當年八月十六是邱栓五十大壽。奸細將這些情況密報河南巡撫,巡撫認為時機已到,下令杞縣及附近州縣官兵全部出動。
邱栓五十大壽這天,前來賀壽的人絡繹不絕。大缸的酒、成桌的席面擺滿邱家堂村的大街。邱栓和他的徒弟們只顧高興,結果全部喝得爛醉如泥。河南巡撫在邱家堂周圍村莊埋伏下大批清兵,午後包抄攻入邱家堂村後,見人就砍,醉倒的邱栓及其百名徒弟、老少婦幼無一能倖免。清兵還放火燒了整個村莊,村莊一片廢墟。清政府貼出告示:如有姓邱的再回邱家堂村,定斬不饒。出事這天,邱家堂村人走親串友、趕集上會的,都幸免於難,紛紛投親靠友,另謀生路。
事平後,經倖存下來的邱氏族人商議,將邱家堂村的宅基、土地廉價出讓,十里八村人多地少或無耕地的農戶,都舉家到邱家堂村落戶。定居的村人有孟、韋、吳、索、盧、翟、楊、黃、孫、李、趙、張、鞠、江等姓氏,唯獨沒有姓邱的。邱家堂村的興起,又驚動了官府,他們派人查看沒一家姓邱的,才算了事,邱家堂村逐漸演變成邱堂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