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村發展
如今那文村,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寬暢的水泥路通到各村屯;路兩邊是遍野的甘蔗、桑蠶,一棟棟嶄新的民居點點綴其間;村國小的教室明亮寬敞。那文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文村是該市第二批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貧困村,幾年來,那文村充分利用自治區扶貧補助資金、社會幫扶資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金和民眾自籌資金,累計投入資金356萬元,修建村屯水泥道路約15公里,村委所在地和每個自然屯全部修通了水泥路,新建了教學樓540平方米,修建480平方米的村委辦公大樓配套有衛生室、計生室和閱覽室,配置了一台電腦等辦公用品。從2004年開始,那文村根據當地的特點,大力發展優良原料蔗的種植,甘蔗種植由原來的300-400畝發展到現在的4000畝,產量由原來的2000-3000噸發展到現在的2.5萬噸;又根據市場的需求,發動民眾發展桑蠶業,已種植300多畝的蠶桑,計畫今年底達到種植1000畝。還積極開展勞動就業轉移培訓工作,共輸出勞力540名,實現年勞務收入達600萬元。預計今年那文村人均年收入由去年的2200元提高到3200元,比全鎮平均水平還多150元,實現人均年增收1000元。
近年來,在城區扶貧辦的精心謀劃下,村先後得到自治區扶貧辦、市政協辦公廳、城區衛生局、教育局、文體局、民政局、科委、農機局、工會的大力支持。該村根據這裡民眾有養母豬的習慣,計畫發展種豬養殖,並在市政協辦公廳的幫扶下,建設一個簡易的豬花交易市場,以促進種豬養殖的發展。村委“兩委”領導將齊心協力,努力實現2008年人均收入達4000元,完成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為奔小康打好基礎 。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約233畝,人均耕地約1.0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9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2.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13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3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3.66%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75.76%和30.3%);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3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4畝,有效灌溉率為78.97%。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4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5萬元,占總收入的32.08%;畜牧業收入17.49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0頭,肉牛10頭,雞20隻);林業收入3.18萬元,占總收入的6.18%;第二、三產業收入6.1萬元,占總收入的11.86%;工資性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97%。農民人均純收入19.14萬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11.11%),到省外務工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本縣,計畫發展核桃、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33戶,全村人口142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8人。142人全部是農業人口,勞動力9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族彝5人,漢族137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9人,享受五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3戶。
文化教育
那文國小是一個積極向上,樂於奉獻的教師群體,他們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充分體現出為人師表、嚴謹求學的治教精神。他們注重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採用新的教學方法,通過組織學習培訓,把《課程標準》深入到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優質的學校管理,學校“從嚴治教,規範管理”依法對師生進行嚴格的教育教學及學習生活管理。幾年來,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參加課改優質課評比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如今來到那樓中學就讀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積極向上、思想上進的好學生。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6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團員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