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在20世紀80年代的湖南農村,老郵遞員與兒子一次共同送信的故事:山裡的老郵差年老多病即將退休,兒子接了他的班。第一次去送信,老人不放心,便陪他一同去。漫漫山路上,父子倆頭一次這么長時間在一起,山民們對老郵差所表現出的親情使兒子對父親有了新的認識。因相處的時間少而造成的陌生感漸漸消失了,兒子由衷的喊出了一聲“爸爸”,老人一輩子孤獨的工作,從此刻起獲得了最大的滿足。
小說故事內容與同名電影內容基本一致。
創作背景
1982年,彭見明從事寫作的第二個年頭,他躲在老家平江一個山里小鎮上寫作。那時候沒有電話,與外界的聯繫是靠寫信,因此他只能去只有一個人值班的鄉間郵政所發信。這個值班員對他說,他們很辛苦,挑著郵包,長年累月奔波於崇山峻岭之間,跑一趟郵要四天,這么一走就是幾十年。彭見明把值班員提供的這個細節寫成了小說《那山那人 那狗》。
在《與<那山 那人 那狗>有關的話》中,彭見明自稱寫該小說“理由有二:一是想寫一寫諸如我祖父這樣默默無聞、勤勤懇懇、一心為公家著想的普通人。二是當時的中國小說,幾乎全部是傷痕小說、反思小說、知青小說,人人都在痛斥文革,整個文風沉悶壓抑。我想文學不應該是這樣的,應該有各種不同的面目和氣象。”
版本信息
1983年發表於上海《萌芽》雜誌第5期
1983年《小說選刊》第7期、《新華文摘》轉載
1983年《中國文學》雜誌(英文版)對外翻譯
1984年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全國優秀短篇小說集》
1984年入選上海文藝出版社《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佳作集》
1984年入選上海文藝出版社《萌芽叢書》
1984年入選作家出版社《1983年全國獲獎小說集》
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說集《那山 那人 那狗》
1985年入選中國青年出版社《青年佳作》
1985年入選海峽文藝出版社《創造叢書》
1990年入選湖南文藝出版社《湖南新時期10年優秀文藝作品選》
1993年入選中國文學出版社《中國新時期文學精品大系》
1997年入選湖南文藝出版社《當代湖南作家作品選》
1998年入選北京出版社《新時期地域文化小說叢書》
1999年入選十月出版社《1949-1999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
2000年入選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年文學名作文庫》
2001年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發現世界的藝術——九年義務教育四年制初級中學語文第七冊》
2001年日本國株式會社集英社出版精裝版小說集《山の郵便配達》(義“大山裡的郵遞員”)
2002年12月,日本國放送協會製作出版《山の郵便配達》盲人讀物和錄音磁帶
2002年台灣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那山 那人 那狗》
2003年6月,入選日本株式會社築摩書房《精選現代文——文部科學省指定高等學校教科書》
2003年入選山東教育出版社《超越時空——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精品賞讀》
2003年入選由中國作家協會選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901-2000百年百篇經典短篇小說》
2004年入選日本國株式會社桐原書店《展開現代文——文部科學省指定高等學校教科書》
2004年日本入選進中學生教科書,每年出4萬冊,簽約發行4年共16萬冊
2004年日本國株式會社日中通訊社出版中日文對照小說、電影劇本集《山の郵便配達》
2004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那山那人那狗》小說集(附有電影光碟)
2004年,株式會社日中通信社出版了該小說的中日文對照小說單行本,在日本發行。
2005年入選台灣天下遠見出版社《1970-2004世界中文小說選》
2005年入選語文出版社《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用書》第二冊
2005年入選語文出版社《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用書》第二冊
2005年入選語文出版社《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用書》上冊
2006年入選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風景依然——萌芽50年精華本》
2007年列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俄文版出版
2007年日本國株式會社集英社出版簡裝版小說集《山の郵便配達》
2010年列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匈牙利文版出版
評價
凝鍊雋永
作者在取材、構思、謀篇、表現手法上都比較成功地體現和發揮了短篇小說機智巧妙,凝爍雋永的藝術特點和優勢。……作者對生活的高度濃縮,對材料的大幅度剪裁,使得題材單純而具有內蘊,具有與眾不同的象徵意義。……(本文)這種“敲打正著”遠比運用大量正面題材,從正面描寫,更能把作品寫短,寫凝練。……它能體現短篇小說“短”的藝術特色。(《威寧師專學報》)
鄉土氣息
彭見明善於在方言辭彙的海洋中選取那些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詞語來表現作品的鄉土氣息。他的作品使用了不少平江話中的名詞,使其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天車嶺、望風坑、九斗壠、寒婆坳等方言地名的出現,使得作品鄉土氣息濃郁。這些大多是嶺、坑、壠、坳、沖、山、坪等的地名,說明這些地方山高坡陡,與湖南平江山區的地理環境完全一致。這些地名既符合當地的地理環境,也符合當地人命名的風俗習慣,因此,作品透視出了獨特的湖南山區地域風貌,增加了文學作品的真實性。……用(方言)刻畫人物則活靈活現,描寫民俗民情則原汁原味,讀起來感覺非常樸實和耐人尋味。(《現代語文》)
作者簡介
彭見明 (1953~),湖南平江人。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 協會。湖南省文聯第九屆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一級作家、省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兩次被省政府記大功表彰,被評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湖南省宣傳系統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