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概況
那們村是隸屬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的一個行政村 ,地處蓮城鎮北邊,距蓮城鎮政府所在地3.0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0.3 公里。東鄰北壇社區 ,南鄰北寧社區 ,西鄰端諷村民委 ,北鄰壩汪村民委 。轄那們 、 法棚 、坡筐等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05戶,有鄉村人口4184人,其中農業人口4184人,勞動力243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75人。全村國土面積9.31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7.4 ℃,年降水量1242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4,960.00 畝,人均耕地1.2畝,林地100.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78.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00元。該村不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現有農戶 1105 戶,共鄉村人口 4184 人,其中男性 2056人,女性 2128人。其中農業人口4184人,勞動力 2439人。該村以壯族為主(是壯、漢族混居地),其中 壯族 4064人, 漢 族 100人。該村建有黨支部5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0人,少數民族黨員70人,其中男黨員 52 人、女黨員 18人。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那們、法棚、坡筐等 20 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 0 人。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是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88戶通自來水,有17戶飲用井水,有110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有1005戶通電,有5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8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56%和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7戶(分別占總數的18%和10%)。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3.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83.00畝,有效灌溉率為4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35.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49 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8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未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0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50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502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教育衛生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0 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06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0 %;享受低保 0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3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 個。該村建有國小 4 所,校舍建築面積 1,7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7 人,距離鎮中學2.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5 人,其中小學生89 人,中學生106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 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村莊經濟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60.00畝(其中:田4,141.00畝,地819.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 水稻、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7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5萬元,占總收入的26.76%;畜牧業收入28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8.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610頭);漁業收入15.9萬元,占總收入的1.08%;林業收入28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8.94%;第二、三產業收入395.00萬元,占總收入的26.72%;工資性收入100.00萬元,占總收入的6.76%。農民人均純收入2667萬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7人,在省內務工77人,到省外務工140人。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102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4,310.25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所項目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優質稻 ,主要銷售往 縣內。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5.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7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優質稻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擁有企業 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個;專業合作組織 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 0人 。人文地理
該村為典型的少數民族村,以壯族為主,全村壯族占80%以上。他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風淳樸,禮儀周全。 該村壯家兒女能歌善舞,心靈手巧,所產壯錦、珠繡、銀飾,工藝精良,價廉物美,深受喜愛。她們所做的五色糯米飯、粽粑、霜降粑、米花等民族小吃,風味獨特。他們最為隆重的節日主要是春節和花街節。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除法棚搞好新農村建設外,其它村小組存在基礎設施落後、缺少資金、項目、技術。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和奶水牛養殖。同時發展勞務經濟,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