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出版於2001年,至今讀來依然動人。那些才華橫溢的文字,輕柔流淌出來的感情,不因時過境遷而褪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所凝聚的激情是不變的。正如作者所言:“它並沒有改變我的生活,它只是讓我意識到時間在我的短暫生命里的流淌,我還年輕,如此而已,而‘年輕就是天堂’。”。
作者簡介
許知遠,男,1976年出生,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任《生活》雜誌出版人,他也是單向街圖書館的創辦人之一,在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中具有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曾出版《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轉折年代》、《納斯達克的一代》、《昨日與明日》、《思想的冒險》、《新聞業的懷鄉病》、《這一代人的中國意識》等。
許知遠出生在1976年江蘇北部的一個小鄉村,許知遠一直在這裡生活到7歲。1983年,
鄧小平決定裁減的100萬軍隊,父親所在的鐵道兵首當其衝,於是,許知遠跟隨父親來到北京。
1995年,整天為自己能否考上大學而憂心忡忡的許知遠進入北京大學,蔡元培時代早已是昔日的傳奇,大學則變成流水線式的加工廠。於是,畢業時,許知遠成為了一名.comer,第一個月的工資相當於母親一年的收入。
網路泡沫破滅,他又成了新聞記者,彼時,中國的出版物逐步獲得發言,一些以市場為基礎的媒體,正學習用《紐約時報》的口吻報導中國。身處1999年至2003年的許知遠,被一種強烈的樂觀情緒左右著。
2002年3月,許知遠首次出國,目的地是美國。一個月里,他從東海岸轉到西海岸,採訪了20個人,似乎實現了他年少時從《流放者的歸來》中所了解的那種文學流浪生涯。
2010年,胡舒立和《財經》成為中國傳媒時代嬗變的縮影時,遠在英國的許知遠內心頗為唏噓,他一口氣寫下洋洋萬言的文字,細數中國媒體命運的雷同與宿命。
圖書目錄
五年之後
自序:46年之後
一條人文主義狗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條人文主義狗
沒有顏色的青春
荒原上我們
男人快樂原則
生於70年代
優雅的愛情到哪裡去了
曖昧的懷舊
砸爛背後的眼睛
古登堡、網際網路與資訊焦慮
窺探者的狂歡節
鏡子
林憶蓮的眼睛與徐志摩的鼻子
年輕正是天堂
瞬間與牛仔褲
文學青年
人職員們
舊日的“生活”結束了“
抒情的陷阱
寫作的第三條道路
從代溝到世紀溝
公民德拉吉
兩個世界之間
燕園的記憶
我的師兄梁遇春
傍晚的陽光
午夜日記
那個冬天的午後
隨意的文化
拖鞋
小酒館
燕園的記憶
做個名士
噓聲
曬太陽
靈魂導遊者
大二的一天
迷失於閣讀中
重建象牙塔
跋:那些憂傷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