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文化是指發生、發展在古邢台地域及其附近地區並長期主導其地方社會意識行為的文化,它包括邢(台)文化的文化體系、文化載體。邢文化是華夏文化大系中的始創文化之一,是西周文化中的核心文化。
邢文化簡介
邢(台)文化體系是以民本思想為主線而長期形成並影響邢地社會發展的為民和惜民的兩大文化理念。從體系內容上講,它有齊魯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成分,有三晉文化中法家思想的元素,有中原文化中的黃老思想,又有西域文化中的佛家意識,內容紛繁、多元,但民本思想和民本意識始終是邢台文化體系中最基本的框架結構,以此構成文化體系,這是邢(台)文化不同於它地文化特別是燕趙文化的一個特徵;從體系外載形式上講,邢(台)文化有道、儒、佛三教融合的色彩,但細分之,邢地人的佛學意識厚於儒學,而道學意識又厚於佛學,表象事佛實際為道,偏於“道”是邢(台)文化的正色;從體系的傳承和發展軌跡上講,邢地人在傳承自己文化習俗時,習慣先入佛門、後借儒學,進而實施“道”政的發展軌跡,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唐朝的魏徵和元朝的劉秉忠,二人生活的時代相差600餘年,但選擇的人生路徑一脈相承:出家(事佛)、輔政(儒學)、倡本(道家的民本思想)。
邢(台)文化的載體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地域載體,邢(台)文化涵蓋的地域範圍,是以古邢地為軸心,覆蓋古邢國和古巨鹿郡地域的範圍,相當現今河北省白洋淀、文安窪以南,冀州等南運河以西,臨漳、邢台、贊皇太行山山脈以東,古漳水以北的地方;其次是朝都古城的載體,除了商都、邢國都、趙襄都、常山國都、後趙國都外,在邢(台)文化覆蓋地上南面有三國的邶都,東面有清河國、南宮國、信都國、安平國都等;其三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載體,主要有祖乙遷邢、豫讓行刺趙襄子、沙丘之謀、巨鹿之戰、黃巾大起義、貝州起義、寧晉教案、趙三多起義等;其四是重要歷史人物的載體,主要有商代的祖乙,周代邢國的姬苴,戰國時期的趙襄子、豫讓、扁鵲、李牧,秦未常山國的張耳,漢代的張角,後趙的石勒、佛圖澄,北魏的清河崔氏和柏人李氏,唐朝的魏徵、宋璟、僧一行,元朝的劉秉忠、郭守敬、張文謙,清朝的趙三多、魏裔介等,他們是邢(台)文化中綿延數千年的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巔峰的支點。
因此,邢(台)文化的基本特質:崇尚民貴君輕,倡導經世致用,適應環境注重創造。
其形成的根源,一是周朝正統文化的積澱,主脈是黃老學說;二是戰爭環境的擠壓,自2600年前邢國衰落起,古邢地一直成為戰爭的創傷之地,適應生存環境,轉變生存理念,創造生存文化,自然成為邢(台)文化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是邊郡文化的影響,邊郡文化主要是狄人文化、蒙古文化、金遼文化的影響,多元文化的滲透、融入,強化了邢地人經世致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