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人簡介
四川省考古人員7月初在西攀高速公路沿線發現了兩座大型的大石墓。7月31日,考古人員開始揭開這兩座大石墓的墓頂石,期望通過對墓主人--邛人喪葬方式的研究,揭開這個古老神秘民族的秘密。邛人是我國西南地區獨特古老的民族,曾經控制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安寧河流域一帶。東漢時期,他們的一個首領因為和朝廷作對被殺,其家屬被迫遷往成都後,邛人作為一個民族突然消失了。除了史料中隻言片語的介紹外,邛人的生活、信仰一直是待解之謎。
此次發現的這些用巨石堆砌的大石墓是邛人留下的為數不多的遺物。1974年,四川省考古專家曾在涼山州冕寧至米易一帶進行考古調查,他們在安寧河流域發現了許多由大石頭堆成的墓葬群,在對墓室的清理中,考古專家發現這種墓葬是屬於史書中記載的神秘的“邛人”,於是將這種墓葬定名為“大石墓”,並得到了全國考古學界的公認。但由於條件的限制,在1974年之後,對“大石墓”的發掘和研究幾乎陷入停頓。
這次發現的兩座大石墓位於距離西昌市30多公里的西攀高速公路途經之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涼山州博物館、西昌市文管所的考古人員自7月4日起,就在這裡對兩座墓葬開始搶救性發掘。兩座墓葬都是由大量原生狀石頭堆砌而成,遠看如小山一般。其中一座墓有30米長,15米寬,高度約3米,墓室位於石堆的中間,是一個長條形的深槽。7月31日,考古人員動用大吊車,將墓室頂巨大的石頭一塊塊吊走。據現場考古人員介紹,這些大石頭是用來做墓頂石的,最重的一塊足有6噸。
邛人與大石墓
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自滇以北,君長以十數,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
劉弘研究員:從現存的200餘座大石墓分析,如按每座墓葬入八九十人計算,入葬的人數亦當在兩萬人左右,和涼山地區同時期的其它古代民族所遺留下來的墓葬相比,他們的確是這一地區最大的民族。從大石墓的分布區域和它所反映出來的文化面貌來看,基本上與古文獻所記載的邛人相吻合。所以考古界的大多數學者認為,邛人就是大石墓的主人。西昌古稱“邛都”,其南至今還有邛海,都說明了邛人曾是這一地區的主要居民。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邛人大石墓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是安寧河流域原住民獨特的墓葬形式。
大石墓:揭秘“邛人”
為了配合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工程,從2004年7月至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門對6座大石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使大石墓考古獲得重大進展。通過這次考古發掘,考古專家已對大石墓的年代、結構、建造方法、族屬等方面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說:可以認定大石墓就是《史記》、《漢書》等古籍記載的“邛人”、“邛都夷”的文化遺存。邛人是我國古代西南的主要民族之一,直至今天,我們使用的一些名詞還帶有邛人的印跡,如“邛海”、“邛都”(西昌的舊稱)、“邛竹”等。成都的“邛崍”可能也與之有關。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李昭和:可以確定,大石墓的年代上起戰國,下至西漢。這種工程非常浩大的大石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有所發現,但進行科學規範的發掘尚屬首次。全國以石頭構築墓葬從北到南都有,但這種墓葬形制比較獨特,是四川安寧河流域獨有的墓葬形式。它們處在古南方絲綢之路上,是從成都平原出發,到達印度、西亞的必經之地,所以是一處重要的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