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兆芳

邊兆芳

邊兆芳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各類書畫大賽中獲獎。其作品收錄在《三秦企盼》、《中國英才》、《中國書法家》、《中國百名傑出書法家赴韓作品展》、《政協委員風采錄》等40多部典籍、畫冊中。

基本信息

成就

作品 作品

1996年9月特邀赴北京參加中國藝術研究會,作品被中國美院收藏;

2004年5月應中國書法研究院特邀赴韓國參加由中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地區三國四方聯合舉辦的國際書法研討會及書畫展,並獲國際美術協會大會獎;

2005年書法作品獲陝西省第四屆書畫藝術一等獎;同年獲第九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國際金獎。2007年在首屆“中國女傑”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

200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英模”,同時被特授予“優秀書法藝術家”稱號。作品多次到新加坡、日本、韓國、台灣等地巡迴展出。潛心創作的2008首唐詩宋詞和歷代名言佳句書法巨幅長卷1500米,約20萬字,獲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大型活動金獎,入選《2008和諧中華迎奧運》全國美術、書法展。

治沙能手

1974年春,原榆林縣補浪河公社組織社員治沙造林,成立了一支由近百名女青年組成的治沙突擊隊,命名為“長城姑娘治沙連”。當時,年僅16歲的邊兆芳成為了治沙連的一員,隨連隊進駐了荒無人煙的毛烏素沙漠腹地大水灣,打響了治理沙漠的戰鬥。

當時的毛烏素沙漠,可謂是“風卷黃沙滾滾起”,一眼難望到盡頭的沙海四季乾旱,沙漠腹地的溫度往往在40°C以上,條件十分惡劣。邊兆芳和她的戰友們白天背著上百斤的樹苗,挑著水桶進入沙漠種植樹苗,一雙雙原本細嫩的手被樹苗磨起了繭子,熾熱的沙漠給姑娘們腳上也燙出了許多水泡。但是,邊兆芳和戰友們沒有一個退縮,她們也沒有時間退縮,除了治沙造林,她們還要種植各種農作物保障日常生活,堅持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到了晚上,連隊還得集體掃盲學文化。

“當時整個人都累得麻木了,但是大家都幹勁十足,也沒有覺得日子特別難熬。”邊兆芳這樣告訴記者。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鬥,連隊共栽植樹苗18萬餘株,開墾農田600多畝,栽養格線林帶1500畝,挖馬槽井30多條,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治沙突擊隊,受到了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國家林業局的表彰,被譽為“全國治沙造林的十面紅旗之一”。1993年,連隊被陝西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治沙英雄女民兵連”。

時光飛逝,轉眼間到了1997年,當年的“長城姑娘治沙連”由於體制改革的原因已經解體,再加上亂砍濫伐、養護不到位等因素,原有的18萬餘株樹木只剩下了不到8萬株。在這種情況下,組織上決定重建治沙連,並要求“把當年的這面紅旗舉得更高”。得到訊息後,當時已經回城工作的邊兆芳向榆林軍分區提交了一份題為《關於連隊由計畫經濟時代如何能轉變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可研報告》,積極要求再進毛烏素,重建“英雄連”。

當年4月9日,再次被任命為治沙女民兵連連長的邊兆芳回到了位於補浪河鄉的老連隊。但是,人去房空,面對沒有一分錢、沒有一顆糧的窘境,邊兆芳三天三夜沒有合眼,思考著重建連隊的計畫。要治沙造林,先得有生活條件。邊兆芳向城裡開糧油店的朋友賒米賒面,又拿出了家裡僅有的3000元積蓄,購買了農用工具、各種籽種以及肥料。為了招兵,邊兆芳跑遍了周圍的村莊,上門勸說姑娘們參加民兵連。

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努力,邊兆芳的隊伍發展到了兩個班、20人,連隊栽植經濟林(梨樹、杏樹、葡萄)30畝,苗圃育苗基地30畝,農田40餘畝,還辦起了養豬、養雞場,連隊的自身供給有了保障,隊員們的幹勁更足了,順利完成了治沙連4425畝的造林任務。在工作實踐中,邊兆芳總結出了“以連養連,勞武結合,全面發展”的十二字方針,並制定了連隊發展的“三年規劃”。到2002年,邊兆芳和她的戰友們在完成連隊任務的基礎上,幫助附近的曹家峁、吳房、省不扣等村莊義務植樹近萬畝,還幫助村民們修橋補路,拉電抽水,受到了村民的熱烈歡迎。

“沒有民兵連,我們村的環境不會變得這么好,我們的日子也不會過得這么紅火。”省不扣村的老支書蘇子房動情地講道。

就這樣,在邊兆芳的帶領下,“治沙英雄女民兵連”的紅旗再次豎立起來,而且旗幟更“紅”,舉得更高。2002年,邊兆芳的連隊被全國綠化委、人事部、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被總參、總政評為基層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