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哈穆德·薩米·巴魯迪

邁哈穆德·薩米·巴魯迪(1838-1904)是埃及近代著名詩人,近代阿拉伯詩歌復興運動的先鋒。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巴魯迪生於開羅的一個富裕家庭,他的雙親都是塞加西亞人,是麥馬立克的後裔。父親曾是朝廷的大官。巴魯迪七歲喪父,由家人悉心撫養成長。完成初等教育後,十二歲入軍事學校(註:在當時,主要由塞加西亞人和土耳其人等民族組成的埃及統治階級,以將其子弟送入軍校培養為榮,以便日後占據國家要職。)。1854年末,巴魯迪從軍校畢業,成了一名青年軍官。然而,他酷愛文學,醉心於阿拉伯詩歌,他開始了另一領域的工作。他首先是學習阿拉伯古典詩歌,背誦了許多古代著名詩人的作品,然後模仿著古人的作品練習作詩。

當時的埃及,正處於穆罕默德?阿里之後的收縮、蕭條時期。阿拔斯一世為了取悅於土耳其奧斯曼蘇丹,採取了解散軍隊、關閉學校等措施。他的後繼者賽義德更甚於此,進一步把西方資本引進了埃及,給埃及人民套上了一條沉重的鎖鏈。從另一方面說,在埃及土地上,已播下必將進行社會、政治變革的種子,一場轟轟烈烈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遲早會產生。這就是巴魯迪早期生活的時代,這對他後來的生活、創作道路是有很大影響的。

巴魯迪不欣賞同時代的矯揉造作的詩歌,更鄙棄當時衰落時代的低劣詩歌,那些作品與中古時期的阿拉伯詩歌不能相比。懷著超越當代的詩歌、達到古代詩歌水平的遠大抱負,巴魯迪閱讀了大量的古詩,熟悉了古詩,並且掌握了古詩的特徵。嗣後,他感到自己需要有一種新的生活和環境以利於創作,於是他來到君士坦丁堡。

巴魯迪在土耳其外交部工作之餘,鑽研了波斯文學和土耳其文學,並在君士坦丁堡的圖書館裡閱讀了許多古代阿拉伯詩集。

生平經歷

1863年埃及統治者伊司馬儀訪問君士坦丁堡,認識了巴魯迪,不久巴魯迪成了他的幕僚,一起回到埃及,委以重任。巴魯迪自土耳其回到埃及後,不斷受封晉升,平步青雲。他沉浸在安謐、幸福之中,享受和嬉戲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調。

1877年俄土戰爭爆發,埃及派軍隊支持土耳其,巴魯迪參加了這次戰爭。他寫詩歌表達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和他對祖國的懷念。

巴魯迪回國後,適逢埃及民族運動迭起,他熱烈支持這個運動。他懷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決心趕走外國侵略者,恢復祖先創造的光榮業績。

1879年伊司馬儀的長子陶菲格上台,他是外國資本家的更加馴服的走狗,他殘酷鎮壓民族革命運動,瘋狂逮捕愛國人士,陶菲格的種種倒行逆施極大地激怒了埃及人民,人民的反抗浪潮再度高漲。在反對英法控制和伊司馬儀賣國政策的鬥爭中,1879年1月埃及出現了第一個政黨——祖國黨,巴魯迪是主要領導人之一。1882年2月,祖國黨人組成新政府。巴魯迪任首相,擬定了新的施政綱領。內閣中的外國人全被辭退。

革命的風暴使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感到驚慌,他們使用各種卑鄙手段,企圖扼殺祖國黨政府。1882年7月,英國入侵埃及,埃及人民抗擊英軍失敗。巴魯迪和其他領導人被放逐到錫蘭。

巴魯迪在流放地待了十七年。他寫下了許多詩篇,反映了他的孤獨痛苦和內心的創傷。他在那裡學會了英語,編選了阿拉伯古代詩歌,選了三十個詩人的作品輯成《古代詩選》。1900年巴魯迪獲赦回到埃及。

巴魯迪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在開羅的家成了當時文學家、作家、詩人聚會的地方。巴魯迪於1904年去世。他的遺孀主持出版了《巴魯迪詩集》兩卷和他編選的《古代詩選》四卷。

文學特徵

巴魯迪所處的時代、環境和他的經歷,形成了他的個性和他的文學特徵。首先,他以自己的塞加西亞的血統而自豪,他具有強烈的民族感情,要求重現和恢復祖先創造的光榮。他閱讀、吟詠了大量的中古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斯蘭時期以至賈希利葉時期的詩歌,豪情壯志受到鼓舞而愈益增強。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先的光榮,祖國的光榮,這種光榮已為埃及考古學的發現所證實。巴魯迪的這種思想感情在他的激情、自豪詩中處處有所表現。比如他在描繪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時寫道:

問問基澤大建築,

了解你所不曾知。

千年百載盡逝去,

戰勝風侵真稀奇。

儘管災難無數計,

嵬嵬巨塔曠野立。

歷史見證俱安在,

展示建者大業績。

民族盛衰多變易,

時代更替不停息。

雄偉壯麗金字塔,

異口同聲大奇蹟。

獅身人面獸真奇,

屈膝匍匐臥在地。

怎么建造是學問,

亞當子孫有能力。

巴魯迪的創作,除了向阿拉伯古典文學汲取思想、藝術方面的營養外,他後來學習的波斯文學、土耳其文學以及英國文學對他也是有影響的。他的軍職使他有機會去歐洲,親眼看到那裡的現實生活,無疑也為他接觸歐洲的文藝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一切使巴魯迪的創作基礎——不論是思想的或藝術的——更加紮實。就象中古阿拔斯王朝時期的詩人一樣,他以堅實的古詩基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藝術精華,從而使阿拉伯詩歌日臻完善而達到高峰。外國文學對巴魯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作品思想內容的革新上,這在他同時代的其他埃及詩人身上是看不到的。巴魯迪的詩歌創作雖傾向於古典文學,表現傳統的主題,但他絕不是一個守舊的復古的模仿詩人,而是站在時代的前列、積極創新的詩人。他涉獵過當代的文學,了解國內的文學狀況。他觀察了國家的民族的種種情況,並以自己的生活實踐為基礎,通過藝術創作,使傳統的阿拉伯古典詩歌重放光華,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開創了阿拉伯詩歌一代新風,是阿拉伯詩歌復興的先驅。

環境影響

環境的影響對巴魯迪的創作來說是很顯著的,他一生的經歷是曲折的。他的身份和職務與國家的、民族的重大政治事件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他的宦海沉浮,生活波折是緊密地與民族鬥爭聯繫在一起的。詩言志,巴魯迪正是用他的詩歌表達了個人的和民族的感情,反映了環境的色彩和時代的精神。

生活情趣

在阿拉比革命之前,巴魯迪的生活是恬靜而自在的,他寫了愛情詩、吟酒詩、抒情寫景詩,反映了生活中的嬉戲和歡樂,描摹了埃及的景色和埃及土地上的草木鳥蟲。寫景寫物,造意深刻。有一首描寫枝頭棉花的小詩,讀來饒有風趣,韻味深長。《詠棉》吟道:

朵朵棉花金燦燦,

恰似嬌娘美服扮。

棉桃碧綠如寶石,

花朵綻開星爍閃。

黧黑乾條土裡扎,

綠色枝杈四下展。

每每瞥見這瑰寶,

實現希望在眼前。

巴魯迪主張進行社會改革,造福於民。幻想採取折中的辦法、既忠於埃及王室、又不違背人民的意願來處理埃及的內外事務。但事與願違終於爆發了來勢兇猛的人民起義,英、法帝國主義為此進行乾與。巴魯迪深感事態的危急與嚴重,曾想告退隱居,以免兵燹四起,生靈塗炭。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忠告民眾,戰爭是一場悲劇,事情或許不象所想像那樣的順利。"巴魯迪暗自擔心,外國干涉會導致埃及喪失獨立,革命者遭到不幸,他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的。不過革命形勢的發展對他觸動極大,他用詩句表明了他同人民一起的心跡:"他們違背我的主張,發動了起義。他們本應聽我的勸告,但事情已無可挽回,是件好事或壞事不再是秘密。他們若呼喚、號召我,我就回響,我的秉性是實現理想,信守諾言。"巴魯迪言行一致,一旦民族運動興起,他就站到運動一邊,從內心回響革命的召喚,從心底吼出《巴魯迪鼓動革命》:

民眾啊,奮起吧!

珍惜寶貴的年華,

以各種方式和途徑,

去爭得我們的利益。

你們人多勢眾,

怎能容忍恥辱?

怎能表示無可奈何?

重複"我們總歸真主"?

真主恩德廣照大地,

你們怎能在屈辱中渡日?

我看果子已成熟,

採擷的時刻已到,

有鋒利的砍刀該多好啊!

你們若不是緘默無聲的死人,

就應該奮起投入戰鬥,

把侮辱、欺壓統統鏟掉。

我呼籲、我號召......

政治主張

民族獨立巴魯迪對比祖國的過去和現在,為國家的衰弱、渙散而憂慮,深切地感到應該以鬥爭去求得民族的獨立,改變埃及的現狀,他在許多詩行里闡述為什麼要進行革命。在一首《起義的原因》詩里寫道:  在安謐、寧靜之後,

埃及時運不濟,

王室基礎動搖,

混亂、腐敗比比皆是。

敲詐、欺凌,農民不得不拋棄土地,

破產、倒閉,商人不得不停止生意。

恐怖籠罩了一切,

時到子夜,青年還未能入睡。

唉,沉睡的埃及!

假若沒有祖先的榮耀、業績,

我們還有什麼可說?

我對埃及的過去感到滿意,

但她現在的處境不妙,

我生活在埃及並不感到幸福。

雖然我可以在別的地方

實現我的願望,

但那兒不是我的同胞。

不管災難多么嚴重,

再有兩個月,結果終將揭曉。

詩人在另一節詩里強烈地表現了對外國統治者的憤恨和對祖國命運的憂傷,他寫道:

這一幫歹徒、惡棍,

給民眾帶來比殤子更嚴重

的痛苦和不幸。

甚至連傻瓜也要把他(註:指在內閣中的外國代理人。)

從內閣中趕出,

人們厭惡地唾棄他。

埃及由於這幫人而遭屈辱,

國基不穩,社會動亂,

自豪的國中之花埃及,

卻要卑躬屈膝,馴服於外人。

民族遭到不幸,

獨立之國埃及遭到不幸,

埃及成了謊言者、胡謅者的場合。

到處是被凌辱的土地,

不論是山丘或平原處處是背信棄義。

人們固執於謊言,

在泥淖中不能邁步。

但詩人對祖國的前途仍滿懷信心,他在詩篇的末尾寫道:

人們啊,不要急躁!

美好的未來終將實現。

有耐性的人,

他的意志決不會動搖。

在漫漫黑夜之後,

黎明的曙光將會照亮一切。

我確已看到人們不能再忍受,

劍已出鞘,高高擎起......

只要我們堅持鬥爭,

必將使敵人災難臨頭。

民主改革

從詩句中,可以看出巴魯迪的政治主張,他呼籲進行社會改革,實現政治民主,建立公正的社會;徹底清除外國勢力,撤換那班為外國人效勞的政客......恢復祖先的光榮,總之,在詩中表達了個人的遠大志向;另一方面,這些鏗鏘有力的詩句也表現了他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的戰鬥意志。

阿拉比領導的起義遭到失敗,巴魯迪和其他革命領袖一道受審,後來被放逐到錫蘭島。詩人處於生命的苦難時期,這時他的詩歌反映他的孤獨、痛苦、思念和盼望,他在《思鄉》(註:阿文詩往往沒有明確的篇名,一篇詩又包含許方面的內容,這裡只能根據上下文安上一個篇名。)中寫道:

背井離鄉,我心淒迷,

摯友舊好,相隔萬里。

形影相弔,舉目無親,

同伴見我,悲愴噓唏。

衛國保教,昭昭天理,

強橫定罪,放逐異地?!

堅忍不拔,決不翻悔,

嫉妒之輩,向隅而泣。

我擇自尊,任憑禍臨,

壯志崇高,我越堅毅。

詩人在錫蘭得知妻子去世的噩耗,悲痛萬分,他寫了《悼亡妻》一詩:

死亡之手啊!

你打著的是一塊什麼火絨?

你從我心中奪走了明亮的火炬!

我是剛強鐵漢,

而今你使我心灰意懶;

我似標槍一桿,

而今被你一截兩半!

我仍不相信會災難臨頭,

這支箭會射中我的心瓣?

巴魯迪用詩歌反映了他的內心世界、周圍環境以及他的祖國所經歷的重大事件,他的描寫是真實的,表達他的思想感情也是細緻的。因此,他的詩作動人心弦,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輝煌成就

阿拉伯傳統詩歌在阿拔斯王朝時期到了鼎盛階段,詩人輩出,作品很多。不論從思想性或藝術性來說,詩歌中的上品數量頗大,是阿拉伯文學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此後經歷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幾百年統治,阿拉伯詩歌已是每況愈下,處於衰落階段。巴魯迪給傳統的詩歌形式,注入了新的內容,他選擇了現實生活中的重大題材,反映廣大民眾的切身問題。這就給阿拉伯詩歌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使他的詩歌得到人民的廣泛傳誦。許多詩篇與蓬勃發展的民族運動相結合,成為響亮的號角,激起的檄文,發揮了它應有的歷史作用。

從藝術性、語言技巧來說,巴魯迪的詩歌保持了古典詩歌的嚴謹結構,恢復了古詩所具有的淳樸、簡練、有力的特點。他的詩句多採用每句十二至十四音節的全律或長律,運用較豐富的辭彙,夾敘夾議透徹說理,表達思想感情淋漓酣暢。充分顯示了他的個性,即他的志向、抱負、觀點和喜好。巴魯迪不愧為近代阿拉伯具有重大成就的有代表性的愛國詩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