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詔崖

避詔崖

避詔崖在宋代前本無其名,史志記是古代隱遁之士藏匿珍貴典籍的地方。《華岳集》記述北周時道士焦道廣曾在此隱居。自宋代著名隱士陳摶在此躲避朝廷征詔之後,方得此名,並成為華山[西嶽]的著名景觀。避詔崖在華山南峰南天門西北。這裡東西兩岩相對,中間形成槽溝,東岩前傾懸空如覆,岩壁布滿石窩狀蜂巢。岩腹間鑿一長方形石穴,面積約3平方米。洞口通西岩架獨木為橋,抽去獨木無法進入洞中,洞額鐫刻“避詔崖”三字,相傳是陳摶手書。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避詔岩避詔岩
避詔岩在華山南峰天門西北。這裡東西兩岩相對而出,中間形成槽溝,東岩前傾懸空如覆,岩壁布滿石窩狀蜂巢。岩腹間鑿一長方形石穴,面積約3平方米。洞口通西岩架獨木為橋,抽去獨木無法進入洞中,洞額鐫刻“避詔岩”三字,相傳是陳摶手書。
避詔崖在宋代前本無其名,史志記是古代隱遁之士藏匿珍貴典籍的地方。《華岳集》記述北周時道士焦道廣曾在此隱居。自宋代著名隱士陳摶在此躲避朝廷征詔之後,岩方得名並成為華山的著名景觀。

相關歷史

史志記述,陳摶,字圖南,熟諳諸家學,精通天文地理,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宋太祖宋太宗多次降詔召他入京輔政,都被婉言謝絕。為逃避煩擾,陳摶才躲進這三面懸空、無路可達、僅容一人的崖龕中靜修不出。宋太宗思賢若渴,多次派當地太守、縣令帶著名貴重藥、茶等物說服陳摶,並贈詩曰:“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征詔,總把三峰賜予君。”陳摶感念宋天子的恩德,在這裡寫奏摺謝絕。奏摺大意是:臣重溫詔書上的一再囑託,今日僅以寥寥數語,感念君王的恩德。君王不惜以價值萬金的貴重茶、藥賜與臣下,使臣在千里之遙也能爺愛。臣不過是昔日唐室一落第書生,當今盛世一山野閒客,能享受如此殊榮,實乃三生有幸。思想當年,堯帝治世清明,才湧現象許由那樣的有識之士,也因為漢代盛世,所以老百姓才得延年益壽樂享太平。而隱遁之士,那個不希望逢時呢?可他們的命運卻大不相同。臣現在的身體,猶如枯木;臣眼下的精神,也如蹦不出火星的死灰。不通曉仁義的深淺,又怎么能懂得禮儀之去就?君今詔臣進京輔政,猶如用衰敗的荷葉去作衣服,用剝落的筍皮去作帽子。再說,臣體生青毛,腳無草履,倘若真的到了朝廷,這一幅模樣,站在文武百官面前,豈不是貽笑大方,貶低聖上的英明嗎?故而今以奏章奏明聖上,請允許臣在山野從中了卻殘生。聖上的賢德實在是無愧於先古,遺憾的是,您的親筆御書,煩勞使節們白跑一回;也嘆臣的一片閒心,早被白雲留住,臣歸隱華山,能暢飲玉泉之水,飽聆松下之風,詠味日月之清,笑傲雲霞之表,每時每刻,都陶醉在追求自然天性的歡樂之中,愜意依仗的是您開拓的疆域水土的養育,又怎能不時時感念聖上神靈般的明智與寬容呢?因此,請接受臣低微的、愚拙的衷心。宋太宗深知紫袍金印無法打動這位世外高人,只好作罷,賜陳摶號為希夷稱生,取意其追求高遠博深,無從感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