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在2015年,人類發射“奧德賽”號飛船到火星建設第一個基地,誰知飛船途中遇到了一個突然出現的巨大白色立方體,從此奧德賽號及其飛船成員就杳無音訊。30年後,地球已經面目全非,人類城市的遺蹟被黑色沙丘掩映,各種奇特的地質構造儼然超自然的場景。原來,當年突然出現的白色立方體是外星人的發明,為的是尋找合適的星球,將那裡改造成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地球現在的樣子就是這個“白立方”的功勞。不過發明“白立方”的外星人已經滅絕很長時間了,他們永遠不會來地球了,空留著這個“白立方”運行在地球的軌道上。“白立方”試圖彌補它對地球造成的損害,遂用複製人來重新繁榮地球上的人口,而這些複製人的原形就是當年它捕獲的“奧德賽”號飛船的船員。
這些複製人中有一個叫做傑克·哈勃 ( 湯姆·克魯斯 飾)的複製人,他是無人駕駛巡邏機的修理工,他有一個搭檔叫維卡 (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飾),專門負責掃描受損的無人巡邏機和監視“清道夫” (一種來到地球上的野蠻的外星物種)的動向。有一天雅克看見了一團火球從天而降,那是個逃生艙,裡面是一個叫做茱莉亞 ( 歐嘉·柯瑞蘭寇 飾)的女太空人,傑克從“清道夫”手裡救下了茱莉亞並把她帶回了自己和同類的居所——高聳入雲的“摩天塔”。
茱莉亞醒過來之後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原來她就是當年“奧德賽”號飛船的船員,在“白立方”捕獲“奧德賽”之前逃了出來,成為飛船上唯一倖存下來的船員,而複製人傑克的原形就是茱莉亞的愛人。在隱藏於體內基因的作用下,傑克做出了以前他根本不敢想像的決定,帶著茱莉亞開始了自我發現之旅,而這可能會給他們倆帶來災難性後果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湯姆·克魯斯 | 傑克·哈勃 | 簡介 奧德賽號船長 |
歐嘉·柯瑞蘭寇 | 茱莉亞·哈勃 | 簡介 傑克的妻子 |
摩根·弗里曼 | 馬爾科姆·比奇 | 簡介 反抗軍領袖 |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 維卡 | 簡介 同被捕獲的奧德賽號船員 |
尼可拉·科斯特-瓦爾道 | Sykes | 簡介 反抗軍成員 |
佐伊·貝爾 | 卡拉 | 簡介 反抗軍成員 |
梅麗莎·里奧 | Sally | 簡介 外星人根據獲取的資料模擬的指揮官 |
杰倫·摩爾 | Radio Operator | |
朱莉·哈汀 | Librarian | |
保羅·谷納溫 | Survivor | |
傑伊·奧利弗 | Survivor | |
傑森·斯坦利 | NASA Controller | |
詹姆斯·羅林斯 | Survivor | |
塞巴斯蒂安·詹姆斯 | Survivor | |
安德魯·伯蘭德 | Survivor | |
費麗娜·巴瑞絲 | Survivor | |
埃夫拉伊姆·漢納 | Tourist | |
喬丹·薩杜斯 | Survivor | |
菲利普·奧唐戈 | College student | |
萊恩·蔡斯·李 | Tech (uncredited) | |
凱薩琳·金·潘 | NASA Controller | |
約翰·阿米喬 | NASA Ground Control |
職員表
製作人 | 傑西·伯格、彼得·謝爾尼、Emily Cheung、迪倫·克拉克、布魯斯·富蘭克、Steve Gaub、鄧肯·哈德森、約瑟夫·科金斯基、巴里·萊文 |
導演 | 約瑟夫·科金斯基 |
副導演(助理) | Robert Alonzo、布魯斯·富蘭克、Ben Ledoux、Conte Matal、Gabriella Poli |
編劇 | 約瑟夫·科金斯基、卡爾·蓋杜謝克、麥可·阿姆特 |
攝影 | 克勞迪奧·米蘭達 |
配樂 | M.8.3、安東尼·岡薩雷斯、Joseph Trapanese |
剪輯 | Richard Francis-Bruce |
選角導演 | 瑪西婭·羅斯 |
藝術指導 | 達倫·吉爾福德 |
美術設計 | Joseph Bahran、James Clyne、Kevin Ishioka、Todd Cherniawsky |
服裝設計 | 瑪莉妮·斯圖爾特 |
視覺特效 | Björn Mayer、艾里克·巴巴、David Burton、Simon Carr、Thilo Ewers |
布景師 | Ronald R. Reiss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
音樂原聲
曲目 1、Jack’s Dream 2、Waking Up 3、Supercell 4、Tech 49 5、The Library 6、Horatius 7、StarWaves 8、Hydrorig 9、Crater Lake 10、Unidentified Object 11、Odyssey Rescue 12、Return from Delta 13、Retrieval 14、Earth 2077 15、Revelations | 曲目 16、Drone Attack 17、Return to Empire State 18、Losing Control 19、Canyon Battle 20、Radiation Zone 21、You Can’t Save Her 22、Welcome Back 23、Raven Rock 24、Knife Fight In a Phone Booth 25、I’m Sending You Away 26、Ashes of Our Fathers 27、Temples of Our Gods 28、Fearful Odds 29、Undimmed By Time, Unbound By Death 30、Oblivion(M83 feat. Susanne Sundfør) | 信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藝人:M83 唱片公司:Backlot Music 發行時間:2013年04月09日 | |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廣告導演出身的約瑟夫·科金斯基原本希望把《遺落戰境》作為自己的電影導演處女作,但迪士尼公司邀請他執導《創:戰紀》改變了他的計畫。
•拍攝《遺落戰境》時,湯姆·克魯斯遭遇與凱蒂·霍爾姆斯的婚變。
獲獎記錄
獎項 | 屆數/年份 | 結果 | 類型 | 得獎者 |
青少年選擇獎(Teen Choice Awards) | 第15屆(2013年) | 提名 | 最佳科幻/奇幻電影 | 《遺落戰境》 |
最佳科幻/奇幻電影男演員 | 湯姆·克魯斯 |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製作背景
2005年,約瑟夫·科金斯基在執導首部劇情長片《創:戰紀》的五年前,寫了12頁的故事《遺落戰境》。科金斯基一直夢想能將《遺落戰境》寫成劇本,後認識了激進電影公司創始人巴里·萊文和傑西·伯格,於是一同將故事改編成繪本小說,由阿爾維德尼爾森撰稿,安德烈瓦林繪圖,美術執導則是科金斯基、巴里·萊文和激進電影公司的美術指導傑洛米伯格。後來在2010年聖地牙哥國際動漫展中也獲得了冬粉的支持,當時激進電影公司攤位在展覽會場中總共發出三萬冊繪本小說。
漫展後的第二天,導演科金斯就與湯姆克魯斯基於該繪本小說,確定簽約。花了近一年時間來寫劇本,科金斯基先是得以與威廉·莫納漢合作,後卡爾·蓋杜謝克和麥可·阿姆特也參與進來。環球電影公司也開始與科金斯基、激進電影公司以及謝爾尼娛樂公司共同開發這個案子,《猩球崛起》製片人彼得·謝爾尼也加盟影片。
為了該片,科金斯基和巴里·萊文又找了幾位製片加入,包括與謝爾尼一同製作《猩球崛起》的迪倫·克拉克,以及《怒海爭鋒》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製片鄧肯·哈德森。鎖定卡爾·蓋杜謝克和麥可·阿姆特擔任編劇後,製作群終於開始這項計畫,來拍攝電影版《遺落戰境》。而設計團隊則找來了原《創:戰紀》的重要成員來共同打造末日後世界。
2010年9月,在《創:戰紀》上映前,迪士尼曾聘請《無間行者》、《天國王朝》編劇威廉·莫納漢為電影版改編劇本。迪士尼公司原本已經為《遺落戰境》的拍攝做了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但卻在2011年初終止了影片的製作。從迪士尼手中接過《遺落戰境》該電影項目的環球影業為影片開出了1億美元的製作預算,並邀請編劇卡爾·蓋杜謝克 (KarlGajdusek)改寫了威廉·莫納漢的劇本。
製作團隊
服裝設計團隊以灰色系來打造服裝,片中所有服裝都特別經過老化程式,營造出更為粗獷和年代久遠的感覺,靴子和手套都是重頭打造。該片中的配樂則由M.8.3的幕後高手安東尼岡薩雷斯操刀。
拍攝過程
天空塔
“天空塔”是電影中傑克·哈伯與搭檔維多利亞工作與居住的地方。根據電影設定,“天空塔”建在離地面3000英尺的高空中,別具一格。為了實現這雲上生活的真實,開拍前,導演派人去夏威夷毛伊島的哈雷阿卡拉火山頂,用3部攝像機,以1080P全高清及120度全景的模式拍下由日出到日落的天色變化。然後把這些經過景象全息投影到環繞著場景的巨幕上,就這樣實現了高空外景拍攝。
1比1造出戰艦
電影中,湯姆·克魯斯和女伴駕駛了一架由幾個球體組裝成的先進戰艦,該戰艦以違反現代物理學原理的翻滾讓人印象深刻。其實戰艦的實體模型就造了好幾個版本,有完整版的,還有隻有駕駛座的。完整版戰艦的球體艙可以單獨運動,也可以組成整體,艙內還有逼真的按鈕、踏板、控制桿等。簡略版的駕駛座則專供拍攝飛行時人眼看到的天旋地轉景象和艙內人物翻滾特寫時使用。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1.激進電影公司 2.Chernin Entertainment 3.環球影業(美國) 4.Ironhead Studios | 5.Truenorth Productions 6.Radical Studios 7.相對論傳媒公司(美國) 8.Monolith Pictures(III) |
發行公司 | 國家/地區 | 時間 |
環球影業 | 美國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荷蘭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法國 | 2013 |
東寶東和 | 日本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新加坡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德國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義大利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Canada | 加拿大 | 2013 |
Solar Entertainment | 菲律賓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希臘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菲律賓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波蘭 | 2013 |
Viva Films | 菲律賓 | 2013 |
Zon Audiovisuais | 葡萄牙 | 2013 |
Argentina Video Home | 阿根廷 | 2013 |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國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阿根廷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 | 德國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 荷蘭 | 2013 |
Finnkino Oy | 芬蘭 | 2013 |
FX Network | 美國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俄羅斯 | 2013 |
Veronica | 荷蘭 | 2015 |
Viva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菲律賓 | 2013 |
Feelgood Entertainment | 希臘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匈牙利 | 2013 |
Home Box Office | 荷蘭 | 2014 |
Waylen Group | 台灣 | 2013 |
B&H Film Distribution | 烏克蘭 | 2013 |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 芬蘭 | 2013 |
Interfilm Distribution | 哈薩克斯坦 | 2013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委內瑞拉 | 2013 |
Westec Media Limited | 高棉 | 2013 |
Dar Films Distributers | 印度 | 2013 |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 時間 | 國家/地區 | 時間 | |
中國 | 2013年5月10日 | 荷蘭 | 2013年4月11日 | |
中國台灣 | 2013年4月11日 | 俄羅斯 | 2013年4月11日 | |
中國香港 | 2013年4月11日 | 紐西蘭 | 2013年4月11日 | |
美國 | 2013年4月19日 | 墨西哥 | 2013年4月12日 | |
比利時 | 2013年4月10日 | 芬蘭 | 2013年4月12日 | |
阿根廷 | 2013年3月26日 | 愛沙尼亞 | 2013年4月12日 | |
菲律賓 | 2013年4月10日 | 越南 | 2013年4月12日 | |
英國 | 2013年4月10日 | 烏拉圭 | 2013年4月12日 | |
法國 | 2013年4月10日 | 巴拉圭 | 2013年4月12日 | |
瑞典 | 2013年4月10日 | 印度 | 2013年4月12日 | |
阿聯 | 2013年4月11日 | 西班牙 | 2013年4月12日 | |
克羅地亞 | 2013年4月11日 | 愛爾蘭 | 2013年4月12日 | |
智利 | 2013年4月11日 | 保加利亞 | 2013年4月12日 | |
斯洛維尼亞 | 2013年4月11日 | 巴西 | 2013年4月12日 | |
韓國 | 2013年4月11日 | 立陶宛 | 2013年4月12日 | |
巴林 | 2013年4月11日 | 羅馬尼亞 | 2013年4月12日 |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2013年4月11日 | 土耳其 | 2013年4月12日 | |
哈薩克斯坦 | 2013年4月11日 | 挪威 | 2013年4月12日 | |
科威特 | 2013年4月11日 | 波赫 | 2013年4月18日 | |
黎巴嫩 | 2013年4月11日 | 以色列 | 2013年4月18日 | |
印度尼西亞 | 2013年4月11日 | 希臘 | 2013年4月18日 | |
烏克蘭 | 2013年4月11日 | 捷克 | 2013年4月18日 | |
德國 | 2013年4月11日 | 塞爾維亞共和國 | 2013年4月18日 | |
義大利 | 2013年4月11日 | 波蘭 | 2013年4月19日 | |
阿根廷 | 2013年4月11日 | 冰島 | 2013年4月19日 | |
澳大利亞 | 2013年4月11日 | 高棉 | 2013年4月25日 | |
丹麥 | 2013年4月11日 | 巴基斯坦 | 2013年4月26日 | |
新加坡 | 2013年4月11日 | 秘魯 | 2013年5月1日 | |
匈牙利 | 2013年4月11日 | 委內瑞拉 | 2013年5月17日 | |
葡萄牙 | 2013年4月11日 | 日本 | 2013年5月31日 |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正面評論
該片能在視覺上令人著迷,還擁有出人意料的感人愛情故事。 (《洛杉磯時報》評論)
雖然開局太過遲緩,該片是少有的一部漸入佳境的作品。 (《舊金山紀事報》評論)
可能情節不可過於細究,而且導演和演員有時候顯得用力過猛,但主創們至少努力了。 (《亞利桑那共和報》評論)
該片是一部在詩意愛情和硬科幻之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的作品。 (評論《好萊塢記者報》)
《遺落戰境》的英文名字是OBLIVION,簡稱遺忘。遺忘這個名字,雖簡單卻反應出了主題。而影片和一般的科幻片的確不一樣,用看似乾淨簡單的畫面,成功塑造了戰後末世的冰冷氣息。
相較於大螢幕上充斥的各類高製作費的漫改動作片,《遺落戰境》好像一股清風一樣,給人一個完全不同的觀影感受。可能是因為全部場景幾乎都是實景拍攝,而非用綠幕科技的關係,畫面宏大而真實;情節有懸疑成分,很多細節,需要多看兩次才能完全明白和理清。這不是一部純的爆米花電影,是會讓人思考的電影。 (國際線上評論)
《遺落戰境》有著不錯的開場和鋪墊。儘管該片格局很小,大部分時間講述傑克·哈勃在轄區維修無人機,但影片氣氛與基調拿捏較好。畫面中極簡風格的運用與未來派的感覺讓整部影片有了較好觀眾緣。隨著傑克一次次不顧規章擅自做主尋找回憶,劇情牽引出傑克記憶深處更多謎團。因而儘管影片節奏非常沉穩,但總體氣氛、情節和表演引人入勝。 (新快報評論)
負面評論
該片算得上聰明的一部影片,但是敘事和情節發展上有些問題。 (《綜藝》評論)
該片和導演的首部作品《創:戰紀》一樣,這是一部除了視效和符號化以外沒有太多深意的作品;開端遲緩、發展沉悶最後醜陋不堪。 (《芝加哥太陽報》評論)
該片劇本點子創意的缺失,以及各種致敬式的似曾相識將影片質量拉低。太空飛船墜落的橋段有美劇《迷失》的感覺,結束了略顯磨嘰的前戲。隨後出現的外星人造型與鐵血戰士有幾分形似,兩條線索的交織把劇情推向高潮。哈勃的意外之旅隨後並未帶來更多驚悚刺激的懸疑情節,編劇此前的鋪墊在“外星人”摘下面具的一刻被消磨殆盡。似曾相識的情節讓人感到過於無聊,哈勃被俘後與首領的談話也缺乏劍拔弩張的氣場,顯得過於溫吞。被俘後傑克通過與首領的對話重新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這樣的轉變顯得極為生硬。 (新快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