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保靖縣轄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縣境東部地區的中部,酉水中流。轄7個社區、14個行政村。古蹟有崖墓,漢遷陵縣舊址等。酉水河北岩峭壁臨江,有清光緒年間刻的“天開文運”四個大字和江西廟斗拱木牌坊等古蹟。
沿革
1951年設遷陵鎮,1958年改置造陵公社,1963年復遷陵鎮。1996年,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2.3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5%,轄東門、南門、南關、西門、北門、新街6個居委會和鎮鋒、社鋒、果園3個行政村。
2002年末,轄區東南與梅花鄉接壤,西與復興鎮相連,北與龍溪鄉、昂洞鄉毗鄰,轄社鋒、鎮鋒、果園3個行政村,東門、南門、北門、西門、南關、新街6個居委會,全鎮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12318戶29467人,其中農業人口1581人,鎮政府設在政興路9號。
2005年,梅花鄉、龍溪鄉、遷陵鎮合併設立遷陵鎮,鎮政府駐政興路9號;同年撤併行政村。
2015年,要壩、泗溪村合併,新村命名四方城村,村駐地原要壩村;花井、牛角山村合併,新村命名花井村,村駐地原花井村;團結、東風村合併,新村命名土碧村,村駐地原團結村;三聯、昂家村合併,新村命名三聯村,村駐地原三聯村;咱科、起車村合併,新村命名阿扎河村,村駐地原起車村;哪東1、2、3組新設哪洞村,村駐地原哪東村;大田村併入魏竹路社區,社區駐地原大田村;隴木村更名為隴木峒村;保留扁朝、隴洞、利福、茶市、和平、那鐵、普溪、那甫、新碼頭、陡灘、譚家、撒珠、松溪、隴西、昂洞、楊家、梭西、龍溪坪、通壩、臘水、踏梯、府庫、王家村以及大月坡、二月坡、風箏坪、沙水井、朝陽、喜鵲溪、竹子坪社區建制。遷陵鎮下轄30個村8個社區。
地理
遷陵鎮系保靖縣城所在地,是保靖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168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7個社區,總人口7.2萬餘人。2005年區劃調整後,是保靖縣鳳灘庫區移民最大鄉鎮,是湘西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鄉鎮。遷陵鎮位於保靖縣東部地區的中北部,東與永順縣澤家鎮、古丈斷龍鎮接壤,
東與陽朝鄉毗鄰,西與復興鎮相連,北與普戎鎮、碗米坡鎮相依。總面積16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47米,最低海拔17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全鎮轄14個行政村,7.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
自然環境
遷陵鎮歷史悠久,至戰國始有建置,為遷陵候,公元前207年漢高祖五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始置遷陵縣,是湘西古鎮之一。境內風景秀麗,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有漢代四方城遺址、摩天石刻“天開文運”、酉水森林公園、酉水懸棺、鍾靈山寶塔等20餘處景觀。水利、土地、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根雕、盆景馳名中外。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有鎂礦、金屬鎂等。遷陵鎮人傑地靈,如悉尼奧運53公斤級女子舉重冠軍楊霞就來自遷陵。
資源分布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農產品種類繁多,水利、森林、礦產等資源極具市場開發潛力。境內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有以漢代四方城遺址為代表的厚重的歷史文化,以酉水河自然風光為代表的獨特的生態平湖游,以摩天石刻“天開文運”和袁吉六墓冢、酉水河岸崖葬墓穴等為代表的神秘的人文景觀,以土家族“茅古斯”原始戲劇為代表的濃郁的民族風情。
鄉鎮建設
近年來,全鎮上下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奮力拚搏,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實現GDP1.35億元,財政收入960萬元。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8530萬元。隨著招商引資不斷深入和鍾靈山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一些知名企業、大公司紛紛落戶鎮內。目前,全鎮個體民營企業工商戶達4000多戶,民營經濟發展上了一個新階段。實現農村牧漁總產值3798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707元。初步形成了水果、菸葉、蔬菜、畜牧、養殖等五大支柱產業。鎮內交通較為便利,通公路村12個,村通公路率為85%。隨著魏竹路、城內道路改造、酉水二橋等一批“美化、淨化、亮化、硬化”工程的先後建設和完工,城區功能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城區建設綻放新姿。
精神文明建設
遷陵鎮黨委、政府繼續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打造文明進步城市、構建和諧發展遷陵”的目標,充分發揮遷陵鎮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保靖縣城外在形象的視窗作用和遷陵鎮在全州鄉鎮工作中示範作用,切實抓好優勢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要壩、花井、大田、臘水等村新農村建設初具雛形,社區建設更是走在全州前列。
經濟建設
2007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初步建成了以秦簡公司為核心的四方城陶瓷包裝容器生產工業小區,年生產能力達到7000萬件(套),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培育出了以喜陽集團、萬發公司等3家農業產業化公司,帶動周邊地區新特色經作開發面積達3萬多畝,“公司+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建成以臘水村、花井村為主2500畝綠色椪柑出口基地建設,帶動以柑桔為主導的水果開發面達2.2萬畝,受益面1.6萬畝。大力發展生豬為主的畜牧業,其中生豬養殖示範戶達31戶,帶動全鎮1200戶農民發展生豬生產,年出欄生豬1.5萬頭。大力扶持大戶進行示範,建成蔬菜大棚120個,初步形成了沿209國道、遷默路2000畝的優質蔬菜生產基地。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36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280元。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06年被評為“全國人口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先後多次榮獲“全州三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州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州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全州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優質服務單位”、“全州綜治工作先進鄉鎮”等州以上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