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書 名: 達爾文經濟學(企業的興衰與經濟危機的蔓延)
作 者:(英)保羅·奧默羅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
ISBN: 9787508613833
開本: 16
定價: 36.00 元
內容簡介
生活總是無法擺脫失敗,失敗無所不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有失敗的可能。99.99%的已知物種現在都已滅絕,從這個意義上說,失敗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在近代的歷史中,每年都有超過10%的美國公司破產。從商界巨頭到個體經營者,都經歷過失敗。
在過去的五六十年問,西方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干預程度試圖提高本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然而,社會和經濟問題仍舊存在,政策也屢屢受挫。
有兩個事例足以證明以上事實。儘管眾多政府行動試圖推動民族融合,但在許多西方國家的住宅區還存在明顯的種族界限。一直以來,政府試圖增強社會流動性,以保障貧困家庭的孩子獲得和富家子弟同樣的學習機會。然而,有證據顯示,在近年來,社會流動性不但沒有增強,反而減弱。
從生物物種到企業,再到政府機構,都存在幾乎無法被打破的“失敗鐵律”。然而失敗似乎總是人們試圖迴避的話題之一。在經濟學中,我們會徒然地為企業的倒閉尋找合理的解釋。企業家們讚美一時的成功,卻忽略了這些公司在獲得短暫的成功之後立刻陷入困境的事實。在更加抽象的經濟學領域中,我們可以找到大量的關於如何經營以獲得成功的理論,然而大多數都是無稽之談,甚至產生誤導。但是,幾乎沒有任何關於企業為什麼會失敗的內容。
19世紀中葉,查爾斯·達爾文提出了著名的進化論,但也僅僅闡釋了物種進化而非被淘汰的原因。達爾文的進化論指出,生物會不斷適應所處的環境,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儘管如此,厄運最終還會降臨,許多物種慘遭淘汰。即使是適應者也難免遭遇失敗法則。為何經歷過無數磨難的倖存者也難逃厄運,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單個物種地區性的滅絕使我們面臨著上述的矛盾。進化論寫於150年前,但直到最近,生物學家們才開始系統地分析生物層面的淘汰現象。
從動物到人類,再到社會和經濟組織,處處都面臨著失敗鐵律。事實上,用來描述企業倒閉頻率和規模之間聯繫的數學模型與記錄了物種滅絕的化石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只是兩者處在不同的紀年。
《達爾文經濟學》囊括了一些值得認真思考的主題。書中許多結論,特別是全書後半部分的內容涉及了社會學和經濟學兩方面的數學建模。全書附加了相關的圖表和表格,可以保證即使是初讀者也可以毫無障礙地閱讀。希望了解數學方面的細節問題的讀者還可以參考《達爾文經濟學》結尾附錄中所列出的內容。
《達爾文經濟學》第二個目標是解釋這一矛盾現象。即,雖然在謀求生存的主觀意志方面體現了強烈的對比,但為何生物界和人類社會不僅會遭遇同樣的失敗,而且失敗的模式都如此類似呢?
第三個主題即失敗同樣可以帶來巨大的利益,在《達爾文經濟學》的結論部分對這個論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討論。在現實社會中,矛盾的是,單獨個體層面上的失敗卻可能會增強整體系統的適應性。
全書的內容都著眼於現實基礎:從經濟學中密集的數學模型到有關社會學的大量晦澀難懂的文章,前人已經有太多針對社會科學的純理論性研究。《達爾文經濟學》通篇都將理論與我們所觀察到的實例進行對比。這也是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自然科學領域在認識物質世界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依據的基礎。理論必須聯繫實際,否則只會淪為空談,沒有任何價值。
作者簡介
保羅奧默羅德,英國經濟學家,被譽為“非正統經濟學家”、“憂鬱科學”的代表人物。曾擔任《經濟學家》雜誌經濟評估部主任、亨利預測中心負責人、倫敦與曼徹斯特經濟學院經濟學客座教授,是多本經濟學暢銷書的作者。奧默羅德不僅能站在經濟學前沿陣地進行研究,也能深入淺出地論述經濟學知識。其作品《經濟學之死》和《蝴蝶效應經濟學》在國際上大受歡迎,這本《達爾文經濟學》是奧默羅德推出的又一力作。
編輯推薦
由華爾街蔓延開來的經濟危機,無疑和那些存在烏托邦幻想的經濟學家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英國經濟學家保羅·奧默羅德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現代企業衰亡和公共政策失效的新視角。社會經濟領域的各個單元,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政府,其行為和生物演化極其類似,在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延續下來的生物都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也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目錄
前言
第一版序言
內容簡介
第1章愛德華大爆炸時代——現代企業的興起
第2章失敗的公式——現代企業的先天缺陷
第3章忽上忽下——公共決策的困境
第4章社會隔閡現象——社會網路中的個體選擇
第5章遊戲規則——不完全信息下的經濟決策
第6章象棋比賽——無法控制的經營
第7章“錦囊妙計……”——個人、企業和政府的最優決策
第8章鴿派和鷹派——現代企業的合作與競爭
第9章模糊的法則——物種滅絕的規模和頻率
第10章影響力——經濟危機的蔓延規律
夥11章刨根究底——經濟周期模型
第12章解決困境——企業的“半衰期”
第13章為什麼會失敗——資訊時代的誤讀
第14章該做些什麼——企業長盛不衰的秘訣
……
文摘
從另一方面看,公司也必須掌握它的成本曲線,或者是每一生產水平下的成本變化曲線。
這些乍看上去似乎是無關緊要的假設,但事實上想要獲得準確的信息所面臨的困難是相當巨大的。企業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需求曲線,這可以使企業了解某個特定商品在每個特定價格下消費者的購買量。
第二個難題,便是相關行業的廣告和市場調查,他們已經不斷發展,通過了解消費者的複雜心理並根據他們的客戶——生產者的利益來對消費者進行分類。如果經營企業十分簡單,競爭對手十分明顯,如果很容易知曉所有吸引消費者的因素,如果能夠清楚地掌握價格變化對於銷售量的影響,那廣告和市場調查都不需要了。這些行業如此大規模的存在就是商業活動本質的不確定性的最好證明,即使是在商品定價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也是如此。當不確定性達到如此程度時,做出錯誤決定或者失利的可能性也就隨之而來了。
在這裡我們需要提到風險和不確定性兩個概念在專業領域的區別。在日常生活用語中,這兩個詞可能多多少少被作為同義詞來使用。但它們的特定用法,特別是在經濟學中,存在著不同之處。風險指的是無法知道確定結果的情形,但某種特定結果的機率是可以被確定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扔硬幣,不管是正面還是背面的機率都是50%。如果我們賭下一次扔出的是正面,我們就會有結果是背面而輸掉錢的風險,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機率。不確定性,從嚴格意義上說,指的是出現不同結果的機率本身就是不明確的。比如說,我們打賭在未來十年內會有外星生物探訪地球。沒有人能確定這件事情發生的機率。幾乎每個人都贊同機會會很小,但到底小到多少,是一億分之一,一萬億分之一,還是機率為零?
現代經濟學大量涉及的是風險的概念。風險包含可計算的機率,這可以使經濟學者們運用最喜歡的數學處理方法。不考慮他們自身的思想意識信仰,許多著名的古典經濟學家所寫的都是包含了不確定性的情形。例如,凱恩斯,相信政府干預對於經濟活動有重要影響,同樣,他所描述的很多情形也是不確定性而不僅僅是風險。在芝加哥大學開創了經濟學自由市場學派,並被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稱為“20世紀最有創造力和影響力的社會學家之一”的弗蘭克·奈特(FrankKnight)也出於本能地思考不確定性而非風險。他在1921年發表的博士論文是提出這兩者區別的一篇重要著作。有趣的是,在這本書里,奈特給了他自己提出的問題“生活需要多久才能變得理性化”一個著名的直白的答案,“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