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出版《物種起源》這一划時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達爾文回憶錄》根據達爾文之子弗朗西斯·達爾文所編的《達爾文生平與書信》選譯,其中對達爾文家族、自傳和宗教信仰都有詳細的描寫,特別是摘自達爾文留給自己摯愛的妻子和孩子們的病中親自執筆的《回憶錄》部分,生動再現了這位偉大科學家樸素、隨意,充滿人情味的個性特點,《達爾文回憶錄》中以書信的方式對《物種起源》寫作、出版前後進行描寫,讓我們了解了達爾文如何在逆境中鍥而不捨、孜孜以求,以真理和事實為最高準則,終於對人類科學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本書是作者的遺稿,書中敘述了作者思想和性格的發展過程,講述了自己在宗教迷信的包圍中,在論敵猛烈的進攻下,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終於有所創造,因而對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這篇回憶錄中,他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對自己審美品位喪失的遺憾之情等,都值得我們回味和深思。
本書為達爾文於1876年親自撰寫的的回憶錄,細緻入微地敘述了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生命的人的思想和性格發展過程。它告訴人們:達爾文是如何把自己作為已經去世的人來批判和展露性格的優缺點,又是怎樣在茫茫的世界上,在宗教迷信的包圍中,在論敵的猛烈進攻下,迂迴曲折,開闢道路,堅定不移地追求真理。這部回憶錄,使我們看到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的成長曆程,可以具體了解達爾文進化思想是如何日臻完善,最後提出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進化學說。
圖書目錄
前言
譯本序
第一章 達爾文家族
第二章 達爾文自傳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四章 回憶我父親的日常生活
第五章 《物種起源》的基礎(1831-1844)
第六章 《物種起源》的發展(1843-1858)
第七章 《物種起源》的寫作(1858年6月18日-1859年11月)
第八章 《物種起源》的出版(1859年10月3日-1859年12月31日)
第九章 《物種起源》——評論與批評——支持與攻擊(1860)
第十章 進化論的傳播(1861-1871)
第十一章 尾聲
書摘
達爾文回憶錄最新章節試讀:一個德國編輯寫信給我,想要了解我的思想與性格的發展過程,順帶想讓我寫一個簡要的自傳。我覺得這個嘗試對我來說很有意思,它也可能激起我的孩子們或者他們的後代的興趣。如果我祖父也寫了些關於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的文字,哪怕短小乏味,我認為也一定會激起我很大的閱讀興趣。接下來的這份生平描述,我試圖這樣來寫:就好比我已經是另一個世界的死人,回首我自己的一生。我不覺得這樣做有多困難,因為我這輩子快要結束了。這樣的寫作方式並未讓我感到痛苦。1809年2月12日,我出生在什魯斯伯里,直到我四歲多幾個月,我才有了人生最初的記憶:那次我們去阿貝格爾附近洗海水浴。當時的事件和地點,我只有模糊的印象。我母親在1817年7月去世,那時我才八歲多點。很奇怪,關於我母親的記憶,除了她去世時的那張床、她的紫黑色睡袍以及她那結構奇特的日用桌子之外,別的就沒了。就在這一年的春天,我被送往什魯斯伯里的一家日間學校,我在那兒待了一年。他們對我說我接受學習的速度要比我妹妹凱薩琳慢,而且我承認自己不管從哪個方面說,都是個頑皮的孩子。當我在那所日間學校的時候,我對博物學的趣味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尤其對於各種收集,我情有獨鍾。我努力學習辨別植物的名字,我收集各種各樣的東西,包括貝殼、圖章、免費郵件、硬幣、礦石,等等。對收集工作的熱情能引導人成為一個有系統性的博物學者、藝術鑑賞家,或者守財奴,這一點在我身上體現得十分強烈,我沒一個兄弟姐妹有這種熱情。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小事,它在我心中烙下了永久的痕跡,我之所以這么認為,是因為後來我的精神被它狠狠地刺激了。這件小事的奇怪之處就在於,它明顯表明了我在這么小的年齡就對植物的多樣性深感興趣!我對另一個男孩說(我記得此人就是後來成為著名青苔類植物學家的萊頓),我可以通過給櫻草花澆不同顏色的液體,從而製造出不同顏色的櫻草花。這當然是個可怕的胡說八道,我也從未實踐過。我在這兒也得承認,我小時候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