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體

道體

道體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源、本體、規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

道體簡介

道體 - 道的初義
「 道 」 這 一 概 念 , 很 久 前 就 已 出 現 。 不 過 , 它 開 始 時 並 不 是 哲 學 范 疇 。
道 原 指 人 走 的 道 路 : 古 代 的 字 書 < 說 文 解 字 > 注 釋 道 字 , 說 : 「 所 行 道 也 , 一 達 之 謂 道 。 」 意 思 道 本 來 是 指 人 所 走 的 路 。 路 有 許 多 種 , 有 分 岔 的 路 , 有 四 通 八 達 的 路 , 只 有 沿 一 個 方 向 延 伸 的 路 , 才 被 稱 為 " 道 " 。 因 此 , 從 它 的 原 意 又 引 伸 出 規 則 、 規 矩 等 含 義 。 比 如 , 天 體 運 行 , 有 一 定 的 常 規 , 這 就 是 所 謂 「 天 道 」 。 春 秋 時 期 , 還 有 「 天 道 煌 煌 , 日 月 以 為 常 」 的 說 法 , 意 思 天 體 的 運 行 路 線 非 常 清 楚 , 它 可 以 用 日 月 的 運 行 軌 跡 加 以 考 察 。 不 過 當 時 在 天 道 的 概 念 中 又 加 入 了 規 則 一 類 比 較 抽 象 的 含 義 , 便 具 有 了 「 規 律 」 的 意 思 , 天 道 一 詞 逐 漸 變 得 豐 富 , 漸 漸 離 開 了 初 義 , 更 多 地 指 自 然 的 確 定 不 移 的 法 則 、 規 律 、 原 則 。
道體 - 老子對道的創造性運用
道 這 一 范 疇 得 到 深 刻 的 闡 釋 , 是 從 老 子 開 始 的 。 老 子 將 道 做 為 自 己 思 想 體 系 的 核 心 范 疇 , 他 所 創 立 的 學 派 因 此 稱 做 道 家 。
《 老 子 》 一 書 首 先 系 統 地 闡 述 了 「 道 」 : 老 子 姓 李 名 耳 , 是 我 國 春 秋 時 代 人 , 他 曾 留 下 一 本 約 五 千 字 的 書 , 分 上 下 二 篇 , 人 們 稱 它 為 《 老 子 》 , 唐 朝 以 後 被 尊 為 《 道 德 真 經 》 。 在 這 本 書 中 , 道 被 用 來 指 稱 世 界 的 本 原 , 因 而 成 為 最 高 最 終 極 的 范 疇 。 老 子 認 為 , 道 , 是 個 混 然 未 分 化 的 整 體 , 先 於 天 地 就 存 在 (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 ) 。 它 是 天 地 和 一 切 的 派 生 者 。 他 對 道 的 種 種 特 徵 , 作 了 全 面 闡 述 。 他 的 思 想 被 後 繼 者 所 繼 承 , 並 且 作 了 更 多 的 發 揮 。 在 先 秦 和 以 後 的 時 代 , 歷 代 道 門 先 哲 對 老 子 的 學 說 作 了 各 種 各 樣 的 探 討 , 僅 注 釋 《 老 子 》 的 著 作 便 超 過 一 千 種 , 另 外 還 有 從 他 的 思 想 出 發 的 大 量 論 著 。 因 此 , 關 於 道 的 論 述 十 分 豐 富 多 采 。

主要內涵

道體 - 道的主要內涵
道 的 內 涵 : 首 先 , 道 是 永 恆 存 在 的 世 界 本 原 : 它 在 時 間 和 空 間 上 都 是 無 限 的 。 老 子 說 : 有 一 樣 混 然 一 體 的 東 西 , 早 於 天 地 就 存 在 。 它 空 寂 無 聲 又 沒 形 質 , 它 獨 立 長 存 決 不 衰 竭 , 不 斷 地 循 環 運 行 永 不 止 息 。 可 以 做 一 切 事 物 的 根 源 。 ( 《 老 子 》 第 二 十 五 章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寂 兮 寥 兮 , 獨 立 而 不 改 ,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為 天 下 母 。 ) 它 是 那 樣 古 老 , 又 與 眾 不 同 , 因 此 根 本 就 沒 有 名 字 , 也 不 能 用 通 常 的 名 稱 去 指 稱 它 。 不 過 為 了 表 述 它 , 不 得 不 給 它 一 個 名 字 , 叫 做 道 , 也 可 叫 它 為 「 大 」 。 另 一 個 道 家 理 論 家 莊 周 也 在 《 莊 子 。 大 宗 師 》 中 說 : 「 道 是 真 實 可 以 徵 信 的 , 卻 沒 有 作 為 也 沒 有 形 質 , 可 以 心 傳 而 不 能 口 授 , 可 以 獲 得 它 卻 不 能 見 到 它 。 它 自 己 做 自 己 的 本 根 , 沒 有 天 地 以 前 , 從 來 就 存 在 著 , 它 產 生 了 鬼 神 和 上 帝 , 生 成 了 天 和 地 , 它 處 於 太 極 之 上 卻 不 算 高 , 在 全 部 空 間 之 下 , 卻 不 算 深 , 先 於 天 地 存 在 卻 不 算 久 遠 , 自 從 上 古 就 已 有 它 卻 算 不 得 老 。 ( 夫 道 有 情 有 信 , 無 為 無 形 , 可 傳 而 不 可 受 , 可 得 而 不 可 見 , 自 本 自 根 , 未 有 天 地 , 自 古 以 固 存 , 神 鬼 神 帝 , 生 天 生 地 , 在 太 極 之 上 而 不 為 高 , 在 六 合 之 下 而 不 為 深 , 先 天 地 生 而 不 為 久 , 長 於 上 古 而 不 為 老 。 ) 這 些 都 說 明 , 道 本 身 是 它 存 在 的 根 源 , 它 是 最 初 又 是 最 終 的 存 在 物 , 在 時 間 上 說 它 是 無 限 。
道 是 無 所 不 在 : 上 面 的 論 說 也 涉 及 到 空 間 : 據 莊 子 的 觀 點 , 道 在 空 間 上 也 是 無 限 的 。 古 人 所 說 的 六 合 , 指 四 方 加 上 上 、 下 , 實 際 上 包 括 了 全 部 空 間 。 道 既 在 六 合 之 下 , 也 說 意 味 著 , 它 是 超 越 空 間 的 無 限 大 。 在 此 之 前 , 老 子 就 說 過 , 道 泛 濫 在 我 們 周 圍 , 沒 辦 法 分 出 這 它 是 在 左 還 是 在 右 。 道 , 是 一 個 綿 綿 不 絕 的 存 在 物 , 想 要 去 迎 接 它 , 卻 看 不 到 它 的 頭 , 想 要 跟 隨 它 卻 又 找 不 到 它 的 尾 。 總 之 , 道 無 所 不 在 , 卻 不 限 定 在 任 何 一 個 有 限 的 區 域 。
道 體 是 無 : 其 次 , 道 是 無 , 是 沒 有 任 何 規 定 性 的 存 在 : 道 的 超 越 性 , 無 限 性 , 決 定 了 它 與 一 切 有 形 有 質 有 具 體 時 空 位 置 的 事 物 不 同 。 具 體 事 物 都 有 確 定 的 規 定 性 。 道 卻 不 同 , 它 是 無 形 無 象 , 不 具 備 任 何 具 體 規 定 性 的 。 它 是 純 粹 的 虛 無 。 《 老 子 》 開 宗 明 義 第 一 章 就 說 : 道 , 它 無 名 , 是 天 地 的 始 祖 。 也 就 是 意 味 著 , 道 本 來 沒 有 名 號 。 又 說 , 看 它 不 見 , 可 稱 它 為 夷 , 聽 它 不 見 , 可 稱 它 為 希 , 摸 它 不 著 , 可 稱 它 為 微 。 這 三 者 , 沒 辦 法 追 問 出 究 竟 , 所 以 它 是 一 個 混 然 的 統 一 體 。 它 的 上 面 沒 有 光 亮 , 下 面 也 不 晦 暗 。 它 綿 綿 不 絕 , 不 可 名 狀 , 仍 然 可 以 將 它 歸 結 為 「 無 物 」 。 這 就 叫 做 沒 有 形 狀 的 形 狀 , 沒 有 物 體 的 形 象 , 它 就 是 「 惚 恍 」 。 ( 第 十 四 章 : 視 之 不 見 名 曰 夷 , 聽 之 不 聞 名 曰 希 , 摶 之 不 得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詰 , 故 混 而 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繩 繩 兮 不 可 名 , 復 歸 於 無 物 。 是 謂 無 狀 之 狀 , 無 物 之 象 , 是 謂 惚 恍 。 ) 這 說 明 , 道 是 無 形 無 象 , 人 的 感 官 無 法 把 握 的 。 老 子 說 : 天 下 的 萬 物 都 是 從 「 有 」 生 成 的 , 但 「 有 」 卻 是 從 無 生 成 的 。 他 說 的 無 , 也 就 是 道 。 其 它 道 書 中 也 往 往 用 「 無 」 、 「 虛 」 等 等 指 稱 道 。 總 起 來 說 , 道 的 本 身 是 無 名 , 無 形 , 無 物 , 是 無 , 是 虛 。 這 就 是 道 體 。
道 化 為 神 : 再 次 , 道 的 化 身 就 是 尊 神 : 道 是 虛 無 , 但 又 具 有 神 性 。 它 分 散 時 是 無 形 無 象 的 氣 , 聚 集 起 來 便 是 神 。 在 道 教 中 , 老 子 就 是 這 樣 的 神 。 東 漢 時 的 《 老 子 聖 母 碑 》 說 : 「 老 子 , 道 也 。 」 張 道 陵 所 創 立 的 正 一 盟 威 道 則 明 確 說 : 道 就 是 一 , 一 散 形 為 氣 , 聚 形 為 太 上 老 君 。 太 上 老 君 , 是 道 教 中 對 老 子 的 尊 稱 。 道 教 最 高 的 神 靈 有 三 位 : 天 寶 君 又 稱 元 始 天 尊 , 靈 寶 君 又 稱 太 上 大 道 君 , 神 寶 君 又 稱 太 上 老 君 , 他 們 都 是 道 的 化 身 , 也 就 是 說 全 由 一 氣 所 化 。 《 九 天 生 神 章 經 》 介 紹 三 位 尊 神 的 來 歷 說 : 天 寶 君 是 大 洞 尊 神 , 天 寶 丈 人 是 他 的 祖 氣 , 丈 人 是 混 洞 太 無 元 高 上 玉 虛 之 氣 九 萬 九 千 九 百 九 十 億 萬 氣 , 後 來 在 龍 漢 ( 劫 名 , 天 地 自 形 成 到 毀 滅 一 次 稱 一 劫 ) 元 年 化 生 天 寶 君 ; 靈 寶 君 是 洞 玄 尊 神 , 靈 寶 丈 人 是 他 的 祖 氣 , 丈 人 是 赤 混 太 無 元 玄 上 紫 虛 之 氣 九 萬 九 千 九 百 九 十 九 萬 氣 , 後 來 在 龍 漢 開 圖 時 化 生 靈 寶 君 ; 神 寶 君 是 洞 神 尊 神 , 神 寶 丈 人 是 他 的 祖 氣 , 丈 人 是 冥 寂 玄 通 元 無 上 清 虛 之 氣 九 萬 九 千 九 百 九 十 萬 氣 , 在 赤 明 ( 劫 名 ) 元 年 化 生 神 寶 君 。
人 得 道 、 可 為 神 : 道 能 化 生 為 神 , 人 能 夠 修 道 、 得 道 , 那 麽 也 能 變 成 神 。 人 變 的 神 , 稱 為 仙 , 或 神 仙 。 人 人 都 可 以 修 道 , 也 都 有 成 仙 的 可 能 。 這 樣 , 道 教 的 神 仙 系 統 是 一 個 開 放 的 數 量 無 限 的 體 系 。

主要功能

道體 - 道的主要功能
道 體 虛 無 , 但 卻 是 整 個 世 界 的 本 原 , 是 一 切 運 動 包 括 宇 宙 演 化 的 推 動 者 。
大 道 有 生 化 功 能 : 《 老 子 》 說 : 道 無 名 卻 是 天 地 的 始 源 , 它 又 有 名 , 是 萬 物 的 母 親 。 ( 無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 ) 又 說 : ( 無 名 和 有 名 ) 這 兩 者 , 本 來 是 同 一 個 東 西 , 顯 示 出 來 便 有 了 不 同 的 名 稱 。 就 共 同 而 言 , 它 們 稱 之 「 玄 」 , 玄 奧 又 玄 奧 呵 , 它 是 一 切 變 化 的 總 門 。 ( 此 兩 者 ,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 《 太 上 老 君 說 常 清 靜 妙 經 》 則 說 : 大 道 無 形 , 生 育 天 地 。
道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道 的 生 化 功 能 , 並 不 表 現 在 它 在 那 里 發 號 施 令 。 它 並 不 作 為 , 只 是 讓 萬 物 各 遂 其 性 , 自 然 而 然 地 生 長 發 育 , 從 無 而 有 , 又 從 有 而 無 。 這 就 叫 做 無 為 。 一 切 事 物 都 有 始 有 終 , 其 功 能 都 要 通 過 一 定 的 作 為 來 實 現 。 但 正 因 為 此 , 其 功 能 都 是 有 限 的 , 不 可 能 長 久 堅 持 , 老 子 說 : 大 風 不 會 吹 上 整 天 , 驟 雨 下 不 了 一 個 晚 上 。 天 地 的 作 為 尚 且 不 能 持 久 , 何 況 人 呢 ? ( 飄 風 不 終 朝 , 驟 雨 不 終 夕 。 孰 為 此 者 ? 天 地 。 天 地 尚 不 能 久 , 況 於 人 乎 ? ) 大 道 則 不 然 , 它 讓 萬 物 生 化 , 而 自 處 一 無 為 的 境 地 , 永 遠 不 會 枯 竭 。 因 此 老 子 才 說 : 道 常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大 道 生 化 一 切 , 卻 不 去 占 有 它 們 , 成 就 一 切 , 卻 從 不 踞 為 己 功 。 學 道 行 道 者 , 也 應 當 效 法 大 道 , 做 到 清 淨 無 為 。
道 的 運 動 規 律 是 走 向 反 面 : 老 子 的 道 論 中 有 十 分 豐 富 的 辯 證 法 思 想 。 他 認 為 , 道 處 於 不 斷 的 循 環 運 行 之 中 ( 周 行 ) , 道 運 動 的 規 律 是 不 斷 走 向 自 己 的 反 面 ( 反 者 道 之 動 。 ) 他 認 為 , 像 有 、 無 , 高 、 下 , 長 、 短 , 前 、 後 等 等 都 是 相 對 比 相 聯 系 而 存 在 的 , 禍 與 福 相 互 倚 伏 , 相 互 轉 化 。 轉 化 的 那 一 關 節 點 ( 極 ) 誰 能 掌 握 呢 ? 難 道 沒 有 個 正 常 的 情 況 嗎 ? 正 常 的 又 會 變 面 成 不 正 常 , 好 的 會 變 成 不 好 的 。 ( 孰 知 其 極 ? 其 無 正 ? 正 復 為 奇 , 善 復 為 妖 。 ) 這 些 深 刻 的 思 想 , 不 僅 被 道 門 所 繼 承 發 展 , 而 且 對 整 中 國 哲 學 產 生 了 深 遠 的 影 響 。 道 家 的 後 學 在 老 子 思 想 的 基 礎 上 , 又 概 括 出 「 極 而 反 , 天 之 道 也 」 一 類 命 題 , 成 為 中 國 人 觀 察 事 物 的 至 理 名 言 。 與 此 相 聯 系 , 道 家 又 認 為 , 柔 弱 可 以 勝 剛 強 。 老 子 說 ∶ 柔 弱 , 是 道 的 功 用 。 ( 柔 者 , 道 之 用 。 ) 他 比 喻 說 , 天 下 最 柔 弱 的 莫 過 於 水 , 但 水 攻 擊 堅 強 的 東 西 , 沒 有 東 西 能 勝 得 過 它 。 所 以 說 天 下 最 柔 弱 的 , 可 以 在 最 堅 硬 的 東 西 中 自 由 來 往 。 ( 天 下 之 至 柔 , 弛 騁 天 下 之 至 堅 。 ) 謙 下 、 柔 弱 , 是 道 教 方 法 論 和 待 人 接 物 的 基 本 原 則 , 也 是 基 本 特 點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