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
人類的道德理想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和現實社會關係的反映。在原始社會裡,道德意識中並沒有自覺表達的道德理想。從奴隸制時代開始,由於實際的道德和應有的道德狀況經常處於矛盾狀態,道德理想便作為一種自覺表達的願望包含在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意識中。各個時代、各個階級的道德理想都同當時社會的現實需要或現實矛盾密切相關,它往往既是一定社會或階級激勵人們在道德品質和社會道德關係方面所追求的目標,又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反對異已勢力和現存不合理現象的手段。它以當時社會或階級的基本道德要求為其內容。道德理想能不能成為人們熱忱嚮往和執著追求的目標,能不能激勵人們改善個人道德品質和現實道德關係,最終要看它是否正確反映了現實社會關係發展的趨勢,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類型
歷史上的道德理想從其階級屬性上看,主要有兩種對立的基本類型:一種是剝削階級的道德理想,如中國古代儒家關於聖人和天下大同,道家關於真人和無為而治,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關於至善或幸福的人和自由、平等、博愛等社會的道德理想。這一類型的道德理想,雖然也對當時的人們起著程度不同的感召和激勵作用,其中有的還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其總的傾向是粉飾剝削者的人格特徵,漠視和掩蓋現實生活中的不平等和道德衝突。與此相對立的是反映勞動人民要求和願望的道德理想,如中國古代墨家關於兼愛、非攻、尚賢,農民起義領袖王小波均貧富、等貴賤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領袖洪秀全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以及19世紀初歐洲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的熱愛勞動、積極進取、彼此友愛、關心社會公共利益等道德理想。這一類型的道德理想著重於鞭撻剝削者的偽善,憧憬人與人之間絕對平等,但卻往往帶有空想的性質。共產主義道德理想以忠誠共產主義事業、自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等作為根本內容。它批判繼承歷史上所有進步道德理想中的積極因素,正確概括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刻反映當代社會關係發展的必然趨勢,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和成為現實的客觀可能性。共產主義道德理想對於增強人們履行各種道德義務的責任感,提高人們道德品質修養的自覺性,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