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理性,人的理性(包括理性計算、理性的預期合理性的自我利益的追求)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人的理性行為,並不自然和必然就意味著追求個人直接利益的最大化。人的自利行為是理性的,道德行為也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將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進行擴展,即利己的行為是理性的,動機上利他的行為也是理性選擇;
三是追求團體“利益”的最大化。利他主義追求的是他人或社會福利的改進。因此,有共同利益的個人總是試圖增進團體的利益。這個團體並不一定以組織的形式出現,通常情況下的組織只是這種團體的形式之一。
道德人假設認為人們在追求物質需要的同時,能夠承擔對組織的道德義務和責任,並且能夠以道德自律的方式進行自我治理。
道德人假設和學習人假設是20世紀80年代後出現的兩種較為重要的人性假設,它們的提出說明治理學界對於人性的熟悉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相關詞條
-
理性人假設
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西方經濟學者指出,所謂“經濟人”假設,也稱為“合乎理性人”假設,是對在經濟社會...
概念 假定特徵 特點行為 一般偏誤 假設意義 -
經濟人假設
經濟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人都希望以儘可能少的付出,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穫,並為此可不擇手段。 "經濟人"意思為理性經濟人,也...
解釋 相關問題 依據 管理策略 評價 -
道德人
道德人的概念是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基於人本性中利他行為的分析而提出的的一種假設。
理論來源 主要內容 -
經濟人與道德人
經濟人與道德人是經濟學說中對人性的兩種理論假設。最早由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家針對亞與,斯密兩部箸作中關於人的本性的理解是否一致提出。他們認為,亞當斯密《道...
-
人性假設理論
道格拉斯·麥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國行為科學家。在擔任安第奧克學院院長期間,提出了管理人的理論。
理論內容 簡評 績效意義 工作啟示 -
次道德
次道德是一個現像,按字面來理解就是介於道德和不道德之間。記者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為宣傳教育食品安全,該辦近日印發《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綱要...
所謂次道德 -
新聞道德
新聞道德即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本世紀初,我國的新聞學者曾論證過這個問題。1982年以後,它重新成為我國新聞學者的研究課題。由於各國的意...
簡介 介紹 特點 區別 史官責任 -
自私人假設
迄今為止發展起來的經濟學,其主要結論是以理性的自私人為基本前提的。
基本概念 批判 -
道德心理學
道德心理學是指研究人類道德的心理結構及其活動規律的學科。道德心理結構指道德與心理的相互作用的聯繫方式,包括道德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心理基礎,道德活動和道德...
簡介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