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原文
石壁高千尺,微蹤遠欲無。
飛檐如劍寺,出劍門東,
望上寺宇仿佛可見。古柏似仙都。
許子嘗高遁,行舟悔不迂。
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寂寞棺猶在,修崇世已愚。
隱居人不識,化去俗爭吁。
洞府煙霞遠,人間爪發枯。
飄飄乘倒景,誰復顧遺軀。
木櫪觀背景介紹
‍ 木櫪觀坐落在萬州區武陵鎮西長江北岸禹安村臨江的木櫪山上,何謂'木櫪',志載:昔大禹治水過此,見眾山漂沒,惟此山木櫪不動,故名.
要說使木櫪觀聞名於世的,當推晉代許邁,許邁何人?許邁,又稱許精陽,字玄叔,或作叔齊,見<<御覽>>,四百十引道學論.丹陽句容人.,後改名玄,字遠遊.師事南海太守鮑靚學道,遍游名山,或雲仙去.他與大書法家王羲之為世外交,頗有時望.晉書卷80<<王羲之傳>>附有<,許邁傳>>.正是因為許邁在此修煉成仙,並在此羽化.人與山附,山因人名,使得小小木櫪山名載道教史.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到此拜謁過許邁墓,或順江遙觀過木櫪觀.留下不少的詩篇.特別著名的有三蘇,晁公溯,王師能等.
與三惜堂主商榷以下幾點:
一:公雲:此碑現在奉節白帝城碑林,確實沒錯.但是說是劉貞安在奉節寫的,我不贊成,應該是在萬縣寫的,立於武陵木櫪觀內.是1958年拆毀該觀後,移於奉節的.這是陳勃告訴我的,我也問過魏靖魚的.我們從碑文也可看出.
另附碑文中的張頤簡介,張,字真如,(1887--1969)四川敘永人,1907年加入同盟會,與熊克武等組織'乙辛學社',辛亥革命後,任蜀軍政府秘書,後在各大學任教,1957年在北大任教,並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二:三惜堂主說:蘇東坡的'過木櫪觀'是他上岸訪問後所作,這肯定不正確.眾所周知,是三蘇同游,蘇洵也作了<過木櫪觀>,在詩的前面的序中說:'許精陽得道之所,舟人不以相告,既過武寧縣,乃得其事,縣人云:許精陽棺槨猶在山上.'不用在說了吧,三蘇只是路過木櫪觀,而未上岸.而是在事後補記.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