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運-8“碟盤”式預警機,也稱空警-200,它具有探測能力強、滯空時間長等優點。這類預警機可探測300千米左右的低空中小型目標,對高空大型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600千米左右,可同時追蹤數百個空中目標。
發展背景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在世界面臨新軍事變革的時代,中國海軍無論是從裝備還是作戰體系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由於現代海戰是海空立體作戰的性質,所以戰場制空權的爭奪是異常激烈。它對後續海上水面艦隊的作戰和可能發生的登入作戰能否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回顧新中國海軍六十年的成長曆程,可以看出中國海軍還沒有經歷過海空立體作戰的經歷,這從1965年的8.6海戰,1974年的西沙海戰到1988年的南沙海戰都是由海軍艦艇單獨作戰完成。現在中國海軍正在走向藍水,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在大型水面艦艇的建造上已經走出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艦艇建造的低谷。在主力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建造數量還是軍艦本身的作戰水平都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海軍藍水艦隊的雛形已經顯現出來。中國在未來一段的時間內首先要做到的是將海上防空領域從沿岸1000千米擴展到3000千米。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海軍無論是在東海方向還是在南中國海方向,如果沒有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空中支持,指望中國海軍只依靠海軍水面艦艇想取得未來海戰的勝利有些不切實際。
中國海軍在擁有國產的宙斯盾系統的170、171軍艦後,才真正擁有一套由遠程艦空飛彈、中程艦空飛彈、近防速射炮組成的比較完整的艦隊遠、中、近區域防空體系。052C型170、171軍艦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分別承擔特混艦隊的指揮旗艦,也就是中國未來海戰的戰場指揮中心;而能對戰場空中和海面目標及時提供信息的就是運八平衡木這種海上空中預警機。
Ⅰ、運八海上警戒機局限性:
1、 中國海軍在引進它之前對海目標搜尋能力極其有限,對海面艦艇對海上目標進行空中搜尋只能依靠先後引進的法式海豚艦栽直升機,以及隨現代級引進的卡-28艦載機。由於直升機受飛行速度、航程、和機載雷達的搜尋半徑和自身防護能力薄弱的限制,使中國海軍的視距外反艦攻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運-8型運輸機改為海上空中預警機,。運-8改為空中預警機是對海軍作戰能力的重大改進。中國在經過幾年的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對整機整合和在近年來已將它投入戰備值勤中,它不僅提供了發現對手水面目標的精確目標方位,同時對反艦飛彈在對艦攻擊中的中段制導提供了關鍵作用。一直以來中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對海攻擊的遠程精確打擊的定位是一個弱項,特別是對水面艦隻進行視距外攻擊時。而運八改海巡機的出現基本上縮小啦國產艦艇在進行水面對艦攻擊方面與國外海軍在技術上的重大差距。
2 機上安裝的搜水雷達是英國EMI公司的拳頭產品。它是一部遠程監視雷達,基本作用是反潛(ASW)和反艦(ASuW)。反潛工作時,雷達能在強海雜波背景下檢測幾英里遠的單個潛艇目標。反艦工作時,雷達能夠在超過100海里範圍內檢測、跟蹤和分類海面船隻。目標分類是由操縱員在B型顯示器和A型顯示器上用高放大倍數的顯示器完成的。該雷達還具有探測惡劣氣象功能,以及用於與其它飛機協同執行反潛和搜尋救援任務的防撞功能。
該雷達是一種採用脈衝壓縮技術的頻率捷變雷達。該系統還配有敵我識別設備,可以詢問海上船隻及直升機,還有氣象雷達和導航設備。
雖然運八警戒/引導機可以在戰場上在高空進行對水面目標進行搜尋,也可以對其他水面目標提供200公里左右的雷達搜尋距離。但由於它的機載雷達不能實現三坐標全向探測,所以對戰場覆蓋及目標的信息的更新都不如專業預警機。由於它主要任務還是識別海面目標,並對海面目標實施攻擊時進行引導。同時它也不具備對水下目標的搜尋和定位。所以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中預警機。
3、 作為警戒機的飛行平台國產化的問題已經解決,但是對於運八海上警戒機這種搜尋目標單一、雷達性能落後、而且已經沒有國產化的必要。更由於它受本身條件的限制不能對空中目標進行定位,不具備進行中國海軍新世紀海空立體作戰需要。所以我們只能看成是中國海軍為提升現代海戰能力的臨時替代機種。
基本性能
Ⅱ、中國海軍立體作戰千里眼-運八平衡木預警機:
預警機的飛行平台-"運-8"飛機的性能:
"運-8"最新改進型為載機平台,機身頂部安裝1具約為機身1/3長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陣預警雷達。為配合預警機的需要,運-8改進型採取了換裝發動機、機翼改整體油箱、新型環控系統、新型液壓系統等措施。新改型被稱為"運-8飛機改進改型史上改動量最大、難度最大的一項研製任務"
如果中國空軍是使用運八-X這種王牌運輸機作為兩型預警機的飛行平台,那么這種具備以下飛行性能的飛機:機體總壽命為50000飛行小時/20000飛行起落/30個日曆年; 飛機最大起飛重量77噸,超載起飛重量81噸,最大著陸重量77噸。正常商載25噸,最大商載30噸,使用空重39噸; 安裝功率大、重量輕、耗油低、高可靠性、易維護的渦槳發動機及其配套的高效率、低噪聲、重量輕的先進複合材料螺旋槳; 巡航高度9000米、巡航速度600-650公里/小時、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7800公里;電子設備按2人駕駛體制要求,配置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綜合顯示儀表(EFIS)、發動機綜合顯示儀表、飛行管理(FMS)、自動駕駛儀、GPS/慣性導航設備、電氣等系統設備。這將是一款相當出色的國產飛行平台。
機載雷達
運-8運輸機改裝的平衡木中型預警機安裝的條狀雷達天線使人聯想到了瑞典研製的"愛立眼"預警雷達。該預警雷達是瑞典愛立信集團微波系統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的主動相控陣雷達,它採用平衡木式的雙面側視電子掃描相控陣天線。雷達天線長8.6米,寬600毫米。天線罩長9.75米,寬780毫米,重約900千克。罩內裝192個固態發射/接收(T/R)模組和大約4000個天線單元。雷達使用S波段工作,對高空目標的最大搜尋距離達600千米,能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在6000米高度上,它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有效作用距離為450千米,對雷達反射截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控測距離為300千米。它能夠在一個密集的敵對電子戰環境、大量雷達雜亂回波和低目標高度的條件下,在330公里的距離發現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具有海洋監測能力,能在320公里距離發現海上目標。雷達具有全面掃描監測同時對感興趣的重要方位進行頻繁扇形掃描的能力,而且一個單獨扇形可能是同時在不同的模式中掃描。雷達綜合性能非常好,具有窄波束、高精度等特點,可同時跟蹤300多個目標。
它配備有多功能中繼通信線路和自動工作程式,能夠將空中收集到的情報、數據通過無線電通信系統自動傳回己方的地面指揮控制站。從"愛立眼"預警雷達的性能看,運-8預警機所安裝的預警雷達與其十分相似,其探測性能應是非常強大的。由於運-8的機內空間要比瑞典薩伯-340、薩伯-2000兩種載機大得多,可以安裝更多的操縱平台和機載電子設備,因此,對目標數據的處理能力及對己方戰鬥機的指揮控制能力也要比其高很多,總體性能應不低於台灣裝備的美制E-2C。
但是這種預警機仍然只是一種地面控制的機載監視系統,探測到的雷達圖像通過數據鏈傳送到地面防空系統的指揮中心,再進行處理分析。功能如同和總體空中防禦網路整合的一個機載雷達,因此不需要大量機載人員,全體人員僅2-6名。3、中國海軍未來海空立體作戰指揮中心的建立:
中國作為一個傳統陸上軍事強國,現在並沒有多少海空立體大戰的經驗。如果明天在中國東海、南海就發生戰爭,將是一次對中國海軍在二十一世紀海空立體作戰能力的最大考驗。
現在的中國海軍正在向藍水進軍,中國海軍藍水艦隊的雛形已經顯現出來。特別是裝備有國產宙斯盾作戰系統的052C型驅逐艦的建成使中國海軍縮小了與世界先進國家海軍的差距,雖然它作為一個以艦隊防空為主的軍艦,它的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分別承擔特混艦隊的指揮旗艦,是中國未來海空立體大戰的戰場的海上指揮中心。這種將戰時作戰指揮中心移至海上的變化對中國海軍來說無疑是發生一次革命性的變化。
安裝在052C型驅逐艦上的相控陣雷達是宙斯盾作戰系統的核心,是"宙斯盾"戰艦的主要探測系統。相控陣雷達能在360度的視場內可以同時探測和跟蹤200個以上的目標,並在對目標航跡經分析後計算艦艇武器的發射參數。它能完成全空域快速搜尋、自動目標探測和多目標跟蹤。該雷達工作在S波段,其任務是快速搜尋和跟蹤目標,搜尋距離最遠達400千米,可同時跟蹤數百個空中目標,並且對其中最具威脅的16批目標發起攻擊。此外,該系統的另一個功能是向飛行中的飛彈傳送制導指令,控制照射雷達為飛彈的半主動雷達尋的末制導系統照射目標。進入末段後,反艦飛彈尋的頭根據火控分系統照射器提供的目標反射能量自動尋的。引爆後,雷達立即做出殺傷效果判斷,決定是否需要再次攔截。該雷達採用邊跟蹤邊掃描方式工作,始終對全空域掃描以發現新目標。
作戰系統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戰備狀態測試分系統不斷監視著全系統的運轉情況,一旦發現故障,立即採取措施,以確保作戰系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所以安裝有這套系統對整個艦隊的區域防空作戰有極大提高。但是雷達對海上目標的精確定位能力由於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載對海搜尋雷達的有效作用距離一般不超過40公里,超過這一距離實施飛彈攻擊被稱為超視距攻擊。一般意義上,超視距攻擊需要有遠程搜尋系統提供目標參數,並負責飛彈的中繼制導,所以,儘管西方不少反艦飛彈的射程可達100公里以上,但實際使用中必須藉助預警機、艦載直升機等才能實現超視距射擊。而能對戰場上空和海面及時提供戰場信息的正是運八平衡木這種海上空中預警機。它能在未來的海空立體戰發生後,在空中監視對方海空目標,同時將所有目標這些信息傳給己方的作戰指揮中心,並由己方的海上作戰指揮中心對己方的所有參戰飛機、艦船進行戰場統一調度指揮。
現代海戰的首要條件就是對海戰現場的制空權的掌控,而這一切是水面艦艇本身作不到的。如果沒有空中預警機對海戰戰場的情況及時向作為戰場中樞指揮系統的艦隊旗艦進行傳輸,只依靠水面艦艇自身的雷達是不可能對敵方水面艦艇進行遠程超視距外攻擊。所以中國海軍在裝備運八海上警戒機後只能說成是有進步,在真正的中國運八海上預警機的投入海戰後,中國海軍才真正具備進行現代化的海空立體戰的條件。
中國海軍現在已經進入群體性、立體化、網狀戰鬥攻擊模式。而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條件就是中國海軍在信息化作戰領域內取得的巨大進步。中國海軍在裝備"虛擬雷達"=數據鏈系統後。利用數據鏈系統將軍艦、艦隊指揮旗艦的指揮中心、空中海上偵察監視飛行平台、以及布置在太空的戰場監視軍事衛星互相連線和信息實時傳輸的一種系統,它大大縮短了C4ISR系統中"觀察---判斷--- 決策---行動"迴路的周期,提高了信息傳送的速度和可靠性。由於數據鏈系統也就是"虛擬雷達"延伸了發現敵人的距離,縮短了發現敵方的時間,提高了打擊目標的精確度,同時又減少了對方發現自己的機率,因此數據鏈系統取代中國海軍艦載載雷達系統已成為發展新趨勢。而依靠外部信息源提供目標數據,將成為新型海上作戰艦艇的重要使用模式。一個具備現代海上立體作戰能力的海軍才是中國重新成為海上軍事大國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