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最原始的概念是物品的位置移動。這裡我以水為例,過去人們需要到村口的井裡打水,挑回來後倒入水缸存儲,用的時候用瓢取用,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水的物流過程(叫供應鏈也可以)。在這裡水桶、扁擔、水瓢是運輸工具(非機動,夜裡還要帶燈籠火把),水缸是儲藏場所(倉庫)。如果打水不是自己用而是要把水賣到富人家裡,那就是從事水貿易(包括自己打井,僱傭勞力送水),水貿易的最後發展就是現在的自來水公司(運輸方式採用了管道運輸)和瓶/桶裝水(安全的商品包裝)。運輸過程透明化管理
通過前邊的分析和判斷,我們發現,如果能夠讓運輸過程對車隊管理者和客戶透明,就能夠提升運輸管理的效果並增加客戶對承運商的信任,我們把這種運輸管理理念稱為“運輸過程透明管理”。
這裡我們集中闡述一下運輸過程透明管理理念。
首先,運輸過程透明管理這個理念屬於“過程管理”範疇,強調的是對整個運輸過程的管理,而像“承包”、“定額”等管理則更注重對結果的管理,也就是說“運輸過程透明管理”比傳統的運輸管理更加精細,當然也就需要更為完善的管理手段和體系。過去,很多公司採用承包的方法來管理車輛。承包有很多種,年租、月租以及按趟包運費等都屬於承包管理。承包管理就像兩個企業之間的商業交易——“談好價,簽協定,OK!”,屬於最簡單的末端考核型。包油、包維修等屬於定額管理,這種管理方法比承包型細化了一些,但其注重的也是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而運輸的質量更應該關注的就是過程。
其次,運輸過程透明管理從涉及的利益三方——司機、物流企業和貨主企業來看可以看出有三個層面。對司機來講,這種管理更加人性化,司機的苦惱更加能夠得到管理者的認可,可以稱為人性化管理;對物流企業來看,由於司機的行為更加容易掌握,稱為運輸過程透明管理;而對於貨主企業來說,物流企業的運作可以更方便的監控和約束,我們可以稱為運輸過程管理的透明化。
下面我們針對這三個層面來描述“運輸過程透明管理”的優點。
司機的感受——人性化管理
1、讓管理者真實了解車輛運行情況
堵車、油荒等異常情況,可以非常方便地讓車輛管理者真實了解,避免過去的誤解和不必要的防範。通過駕駛室安裝的視頻終端(攝像頭),管理者可以看到很多過去想了解但又無法了解的情況(在不依靠司機的前提下),真實了解路況對於作出正確的調度決策非常關鍵。
2、管理者通過GPS和網際網路技術可以更多的給予司機指導和幫助。
過去司機在選擇線路時往往是憑經驗和司機間的溝通來判斷的,但經驗往往沒有即時性,每個司機的交往範圍也不同,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判斷經常出錯,導致不應出現的運輸困境。在2007年末期間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家經營深圳—北京公路快速運輸的物流公司有車輛從北京返回深圳,當時管理人員通過網際網路查詢到未來1天河北大部、河南全部、山東局部、湖北北部有霧,就命令司機走東線返回(西線霧區範圍大,而且氣溫低不宜散,而東部氣溫高,霧時短),可是司機聽信老鄉(也是貨車司機)說東線也有霧就選擇了西線(河南司機,西線比較熟),結果在豫南堵車近30小時,而後面的車因為選擇東線只在濟南附近停留3小時就再也沒有出現堵車,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在網際網路時代,專業高效的管理者已經擁有了比司機經驗更為寶貴的信息來源來為運輸決策服務了。
3、一切調度指令都存儲在伺服器上,有據可查
在安裝GPS簡訊終端的車輛里,管理者的一切調度指令可以在終端顯示並保留在伺服器上,而不是過去的電話調度無據可查,錯誤的調度指令將成為司機免責的重要證據,避免了不負責任的瞎指揮和推脫責任。
4、給司機提供多種信息服務
網際網路與GPS終端的結合將出現專門服務於司機的網路運營商,讓司機在路上也能進行餐飲、停車、維修、加油等服務信息的查詢,極大的方便司機出行。
人性化的車輛管理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司機與企業管理者之間的衝突和矛盾,而且還為雙方溝通和理解提供了一個人性化的平台,利用好這個平台將是未來運輸管理要關注的一個主要方面。
車隊管理方面——運輸過程透明
1、實時監控
使車輛在整個運輸過程里每時每刻都處於管理者的監控之下,車輛行駛的線路、速度和當前位置一目了然。
2、利於靈活調度
當所有車輛的位置和狀態都可以隨時掌握(不必依靠司機)的時候,調度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依客戶需求對整個車隊運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度。
3、司機做假難度加大
有了對運輸過程的詳細了解(當然是通過GPS等技術手段),司機的很多花花腸子就失去了作用,車隊管理者可以很方便的拿到司機做假的證據,從而使管理更加到位,處罰也能夠讓人心服口服。
4、歷史數據保留完備
先進的GPS系統都有對歷史數據的存儲功能,與過去依靠司機手工記錄、文員依據司機記錄整理車輛檔案的方式相比,這種數據更加真實、可靠、完整,而且易流GPS本身就具有數據整理形成報表的功能,這對車隊管理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使得對司機的考核變得更加科學、更加細緻,而又不會增加管理者的工作量。
5、降低管理費用
首先,不通過打電話給司機就能掌握車輛動態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通訊費用,而且易流GPS所具有的存儲信息、自動報表功能又能省去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降低勞動強度、節省人力資源成本)。
6、安全管理
GPS對車輛速度的記錄(還可以設定超速報警)使管理者不用跟車就能夠掌握每輛車每個司機的駕駛習慣(主要是車速控制方面),依此作為對司機的考核指標必然會減少因超速行駛導致的安全事故;廂式貨車車門安裝電子門鎖和攝像裝置並連線到GPS車載終端,就能及時了解途中貨物的狀況,對非正常開門等異常情況及時作出反應;車載攝像頭還可以提供貨物被盜的照片給保險公司和公安機關,以便及時立案、順利理賠。
7、事故處理
由於GPS對車輛行駛的線路和實時狀態進行了完整記錄,在事故處理時減少了很多扯皮的機會,事故責任劃分更加容易,使事故處理更加合理、公正。
以上這些優點使得大型車隊的高效管理成為可能。使得在不久的未來出現幾千台、上萬台甚至幾萬台貨運車輛的巨型物流企業成為一個可以期待的美好願望。這樣,中國才可能出現與大製造相適應的大物流,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培養一隻龐大、敬業的專業駕駛員隊伍和運輸管理團隊也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運輸過程透明管理是管理透明化的一個分支,但因為種種原因在國內一直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既然現在的技術條件和管理理念已經成熟,那么物流的透明管理就已經不是幻想。我們要拋棄那種“簡單承包”方式,實現物流行業真正的規模經濟,物流發展就會走向現代化的快車道。
客戶體驗方面——物流運作透明化
1、提升客戶體驗
可以實時“看到”的貨物運輸狀態極大的提升了客戶體驗的滿意度,任何客戶都希望不用求人就能夠取得自己貨物的真實狀態,除非他的管理人員與承運商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2、提高客戶回響效率
根據即時掌握的貨物運輸狀態,客戶就擁有了針對自己客戶需求的更為快捷的客戶反映速度,而不會面對用戶的需求茫然不知所措。比如最終用戶在貨物運輸途中更改送貨地址,本來要送北京,但客戶因故改為天津,如果按照運輸契約,臨時更改線路是要增加運費的,但司機本來就是選擇的走東線——經過天津,那么這種改單行為是不應該收取額外費用的,但如果司機走西線——經保定,就要按照實際線路增加額外支付承運人費用,但即使那樣其費用也不會比不知道司機線路時多,因為如果在保定前改變線路,要比先到北京再轉天津的線路短。
3、運價更加合理
對運輸真實情況的了解使得貨主和承運人在洽談運費價格時更容易達成共識。在知道運輸線路的情況下,運輸成本的計算比較容易,只要對承運人應該獲取的合理利潤達成一致即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某些公司在實際運作時並不是按照給客戶的承諾來運作的(比如承諾的公路快運,但實際上走的是普通公路運輸)雖然貨主也知道這其中的問題,但沒有證據也就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把這看作承運人應該獲得的低價補償。這導致雙方都不愉快——物流公司埋怨價格低,貨主說物流公司沒有按照承諾兌現服務,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對方不講理。所以運輸過程透明會促進物流價格的透明化、合理化,使雙方結成長期合作關係,共同成長成為可能(目前歐美國家企業的物流外包一般都採用這種方式)。
4、提升供應鏈效能
套用GPS和RFID技術,可以使貨物狀態的變化實時在客戶的管理系統里實現,為客戶提升其整體供應鏈效率提供了基礎數據。運輸過程透明化管理解決了一直困擾物流管理界的難題,那就是貨物狀態在運輸過程里信息的非實時性(需要很多客服人員去手工維護,延遲和差錯難以避免)。因為車輛的發運、到達經常在非正常上班時間,而這時很多公司(小規模公司的客服只在白天工作)沒有人即時維護這些信息,白天維護時,對在途信息也是通過電話了解的。
5、事故處理更加方便、合理
運輸過程透明在出現車禍損失、貨物破損、被盜、時效延遲等情況時,雙方對事故的認識更加容易溝通並取得對事故責任的認定,這樣的事故處理避免了過去的隱瞞、推脫責任等問題。比如,很多情況下,幹線道路出現異常(堵車、封路),不是承運人的責任造成的運輸延遲貨主方是不應該追究承運人責任的,但過去很多時候的確是承運人責任(壓貨、漏發等)造成延遲,承運人一般都會找藉口矇混過關(因為很多情況是無法查證或查證代價很高),貨主方基本上是沒有辦法的。
6、貨主人員對運輸全過程更加了解
通過監控運輸,相關人員可以學習很多過去所無法接觸的知識,如地理、交通、沿途風景、氣候等等。過去很多貨主的物流知識相對較少,比不得物流企業實際操作人員的經驗,通過運輸過程透明管理的實施,貨主對物流的很多與運輸相關的知識了解更加詳細,在與物流公司溝通時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比如關於運輸時效,很多貨主企業的管理人員是沒有實際概念的,專線公司的承諾時效往往好幾天,但一旦你監控一次就明白了實際時效很短(如深圳—北京一般承諾專線5天,可實際幹線只需要40小時左右,快運甚至可以達到30小時),專線的承諾時效里包含了哪些東西你一想就明白了。
人們總是想更多的了解合作夥伴的運作情況,通過物流企業的運輸過程透明管理的實施,使得廣大的貨主企業有了一個可靠的信息手段去了解物流的真實運作,而物流企業通過運作透明化可以更好地與貨主企業建立誠信合作關係,進而使長期的互利型夥伴關係的形成成為可能。
GPS的歷史
GPS作為運輸過程透明管理的重要和關鍵設備,其套用發展的歷史可以說與網際網路有著相同的經歷。
大家知道,網際網路也像電子計算機一樣是美國國防技術發展的結果,而GPS也與美國軍事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
第一次海灣戰爭讓大家都了解了美國的一種撒手鐧——“戰斧”巡航飛彈,精確制導成為美國宣揚的現代正義戰爭的拿手好戲,據說通過這種技術手段使得對平民的誤傷率與越戰有了天壤之別,這種技術就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更確切地說是NAVSTAR (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e and Ranging )GPS即導航衛星全球定位技術。
其實,GPS的最早軍事套用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主要用於發射後飛彈及太空飛行器的位置測控上,其原理是利用距離地球約20200公里軌道上多顆衛星所發射的信號,以三角測量原理計算出接收信號者所在地球的位置。
GPS技術轉為民用則要追溯到八十年代。1983年8月,在韓國航班被前蘇聯空軍擊落後,美國政府宣布將部分GPS導航功能開放給民用,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此後,美國政府承諾免費提供GPS服務,有了這種保障,鼓舞產業界大量投資研發GPS接收機,套用在導航定位、精密測量等相關領域。為了使美國軍事技術保持全球領先,美國軍方在衛星定位信號中加入一些干擾信號(SA碼)以干擾精度,使得使用初期剛開始誤差距離達到100米,所以商業套用價值有限,一直到2000年5月柯林頓總統宣布停用SA,定位誤差大幅度降低到10米以下,讓GPS在民用領域得到蓬勃發展。
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FCC)在1996年頒布E_911安全條款,要求所有在美國銷售手機的製造商以及行動電話服務商,在2005年底以前必須提供用戶具有衛星定位功能的手機通信服務。目前已經是2009年,這個安全條款對GPS的套用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從2000年開始,中國大陸民用GPS開始在大地測量、公路建設、隧道建設、航空、航海導航等領域大規模套用,但是這些套用的特點是非常高端,接收終端價格昂貴,只有國家壟斷行業或大型工程才能使用,市場空間非常有限。
隨著GPS產業的不斷擴大,GPS硬體接收晶片的價格一路走跌,帶動整個GPS硬體設備價格的“平民化”,中國大陸GPS的套用也從一些高端套用向更廣闊的消費領域擴散。
目前,我國GPS套用於通信、交通導航、人身安全追蹤等方面,其中車輛及貨物定位和追蹤就是在物流行業的套用。
GPS的物流套用原理簡述
GPS本身套用最廣泛的領域是定位,2003年以後,隨著中國移動GPRS通信網路覆蓋率的提升,將GPS定位信息通過GPRS通信信道傳輸到特定數據中心,進行後期處理後和網際網路進行結合的套用模式在很多領域得到蓬勃發展。
在物流運輸領域,GPS對物流企業管理最有現實意義的套用方式是實現運輸過程的透明管理。但是,車輛是運動的,怎么才能實現車輛運輸過程透明監控管理呢?
通過一個融合了GPS衛星定位、GPRS移動通信、計算機網路、電子地圖等先進技術的監控系統,對車輛運輸過程的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全程透明跟蹤監控,就可以徹底實現車輛運輸過程透明化。通過GPS衛星定位,物流運輸企業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車輛在任何一個時刻的速度信息、位置信息、里程信息,有了這些信息就具備了對車輛運輸過程進行透明監控的前提。
但是,僅僅有GPS衛星定位還不夠,還必須把GPS衛星確定的速度信息、位置信息、里程信息等通過GPRS移動通信手段傳到一個專門的數據分析處理器進行處理。數據分析處理器在把得到的車輛衛星定位數據處理後,再將這些數據以專門的方式放到網路上。
這個時候,一個人不管他在什麼地方、不管是什麼時間,只要能上網,就可以在網路上對車輛運輸過程全程監控。被監控車輛的速度情況、停車情況、走什麼路線、有沒有超出設定的行駛區域、車輛的里程是多少等等情況都一目了然。對於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貨主,還可以通過安裝攝像設備的辦法,實現對運輸全過程的圖像監控。車輛調度還可以通過系統的GPRS移動通信手段,向司機傳送簡訊,從而節省調度和司機的電話費用。
當車輛的運輸過程完全透明後,車輛管理調度變得非常簡單,運輸成本控制也會非常有效。
GPS的物流套用是隨著計算機軟硬體技術、GIS技術、網際網路和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進步發展起來的。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獲得其應有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目前,大陸物流GPS的套用現狀可以用“兩熱一冷”來形象地比喻。表現在幾個方面:
1、政府“熱”、企業“冷”
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公路貨運運政管理部門對用GPS實現貨運車輛的監管非常“熱”,而被監管的運輸企業和車隊冷。由於這種系統僅僅考慮了政府監控的需求而忽視了企業運輸管理的需求,所以這種自上而下的監管行為主要是為政府機關服務的,給企業並沒有帶來實際的效益,企業缺乏積極性,而政府監管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沒有發揮GPS技術的很多功能,客觀上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
例如,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2007年的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對“兩客一危”車輛安裝GPS監控設備。全國各省市交通運管部門都建設有GPS車輛監控中心,把車輛安裝GPS作為運營審驗的必備條件。
2、製造企業“熱”、物流企業“冷”
運輸過程透明對製造業的誘惑是必然的,但物流企業認為,讓貨主監控運輸過程,會帶給自己相當的不便,產生牴觸情緒。
3、大型企業“熱”、小物流公司和個體司機“冷”
由於企業利益、管理理念和公司實力的差異,許多大型企業對用GPS提高運輸過程管理效率比較認可,而個體司機和小規模物流運輸企業對GPS套用的主觀能動性很差,比較“冷”。
像富士康、寶潔、招商局物流、韓國三星等這些世界級的企業都建有貨運車輛GPS運輸過程監控調度中心,明確要求所有承運車輛必須能被透明監控。
大部分的個體司機長久以來自由散漫已成習慣,非常不願意自己的車輛行蹤能被他人監控,所以從潛意識裡排斥GPS這種高技術手段,如果不是政府強令、貨主明確要求,自己根本沒有主動安裝的意願。不過,隨著80後司機的不斷加入,因其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明顯比前輩積極,應該能夠逐漸適應行業發展的趨勢。
另外從GPS行業本身來說還存在三個主要問題:
1、行業管理混亂、行業標準缺失
十年來,對於GPS的套用,缺少行業規劃和管理力度,從事GPS行業的公司林林總總,不下數百家,但專業公司少,用土匪軍閥割據來形容毫不過分。各個企業獨立開發,各廠商生產的硬體產品無統一技術標準,兼容性差;相同技術重複開發、資源浪費現象嚴重,而且大都處於小批量生產階段,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結果GPS車載設備成本居高不下,競爭力很差。各廠商獨立擴展GPS市場,也影響了GPS的市場競爭力。
由於沒有行業標準,硬體設備既不通用而又使用複雜。當前GPS終端市場百家爭鳴,生產廠家眾多,功能有各有千秋,標準不一,互不通用,給組建系統平台帶來極大的困難。選擇了這家產品,就不可能再同時使用另一家的監控平台。
2、GPS產品價格與用戶消費能力差距太大,限制了它的推廣作用
GPS監控系統主要有自導航套用和中心監控兩種方式。一般物流行業用戶都採用中心監控方式。傳統的解決方案是各套用單位都要建立一個監控中心,被監控車輛上安裝GPS車載設備。
此外,用於升級監控中心硬體與軟體的費用也不菲,對中小型用戶來說是個不小的包袱。而GPS車載設備成本過高也限制了大客戶的套用規模。所以說,過高的使用成本將那些有需求但財力不足的用戶擋在了門外,特別是在目前物流行業普遍利潤極低的情況下。
3、實用信息資源缺乏
市場上的GPS供應商基本上都是硬體廠商或銷售商,沒有或無力為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軟體和實用信息資源,比如及時更新的電子地圖、與物流相關的信息資源。這使其實用價值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