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樂會

”倡會目的:“今日逸樂之所以有會,以逸而樂耳。 ”會員活動:“會之位,惟尚齒;會之儀,不尚豐。 ”(清·乾隆《泉州府志·篤行傳》)晉江蕭銘,“於後花圃築軒鑿池,培植花卉,招知友為逸樂會。

概述

早在明代,泉州便已出現類似現代老人協會的老人組織——逸樂會。

主要形式

前期組成

這種形式最著名者是明·弘治年間蔡觀慧(大儒蔡清之父)、顧美(司徒顧珀之父)等17人組成的。
蔡清《虛齋集卷4·逸樂會記》曾詳細地記載下它的組成、宗旨和活動情況。
該會的成員:“前此之仕而歸休,與夫不仕而既老者。”“在會凡十七人。”蔡清記錄下當時的會員是:“張公名苗,黃公名齊,黃先生名績,賀先生名騰,三陳先生名政、名襲、名淮,史先生名隲,吳先生名瑤,包先生名哲,翁先生名裕,留先生名昆,顧先生名美,董先生名鳳儀,林先生名澤,楊先生名溥,家君名某(指蔡觀慧)。”
倡會目的:“今日逸樂之所以有會,以逸而樂耳。”“倡為是會以同於眾也”,“自取樂於分內”。
該會的宗旨:“朋友者五倫之一,道義者百行之根。凡我在會之人,有善相勸,有過相規,有疑事則相質,其有憂患亦相與為力也,豈徒逸樂云乎哉!”
會員活動:“會之位,惟尚齒;會之儀,不尚豐。月必再會,不疏不數也。或於所居,或於所游之地,惟其所宜也。”活動形式多種多樣,“登高眺遠,賞花玩月,酌酒賦詩。”清閒悠然,風雅一時。 該會“蓋始於弘治辛亥(弘治四年,1491年)四月望,至於今十有一年矣,而未嘗有一日之曠。惟值水旱,或凶歉,則暫輟,此又與眾庶同,其憂而不膠於逸樂也。”

地域組成

這種形式最普遍,泉州、晉江、石獅、南安、安溪都有會員活動的記載。
如泉州唐童,“家故善釀,儲至數十瓮,會者至,出飲之,觴詠笑談,至忘朝夕。”(清·乾隆《泉州府志·篤行傳》)
安平(晉江安海)陳士欽,“晚年與裡間舊好為真率會,叱嗟餚簌,拍浮酩酊。”(清·乾隆《泉州府志·篤行傳》)
晉江蕭銘,“於後花圃築軒鑿池,培植花卉,招知友為逸樂會。”(清·乾隆《泉州府志·樂善傳》)

同宗組成

這類組織帶有較強的宗法觀念,具有互助性質。
如南安黃邁,“日與族戚為逸樂會,唱酬不倦。”黃邁“曠達好施……親朋相過輒酌酒留賓。至貧下者更倒屣迎之。困急相告,撤囊以應。”(清·乾隆《泉州府志·篤行傳》)
參加“逸樂會”的老人們,除參加集體活動外,還留心社會事務,熱心家鄉公益事業,致力移風易俗。
晉江蕭銘“遇匱乏者周之……丙申、丁酉歲大飢,發粟賑之,郡太守深褒嘉焉。”(清·乾隆《泉州府志·樂善傳》)
石獅吳懷荊,於宏治乙卯(1495年)、乙丑(1505年)兩次主持修復“海岸長橋”,造福桑梓。
晉江黃繼宗,“慨里中投托惡習,嚴扃固拒,門可羅雀。”(清·乾隆《泉州府志·篤行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